【摘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中國人民的集體民族夢想,中國夢的實現(xiàn)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播種并點燃中國夢、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一個重要路徑。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入中國夢,并以此為基點,進一步優(yōu)化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高職? 教學優(yōu)化? 中國夢
一、中國夢與高職思想政治教學芻議
中國夢是當前我國重要的執(zhí)政理念和指導思想,這為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具有正確思想價值觀念、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育德才兼?zhèn)涞男聲r代建設者。中國夢匯聚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與每一個中國人的理想休戚與共,作為中國民族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高職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與祖國共同進步成長,因而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入中國夢,并以此為基點,進一步優(yōu)化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多元文化融合發(fā)展,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不斷地沖擊著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其中不乏諸多功利性、低俗性等文化及價值觀,倘若學生思想及信仰不夠堅定,極易朝著錯誤的方向發(fā)展,基于中國夢的思想政治教學能堅定高職學生的政治信仰,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發(fā)展目標和價值觀,為高職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夯實基礎。高職學生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一員,肩負著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的民族使命,基于中國夢的高職思想政治教學正是通過實現(xiàn)二者的有效融合,不斷堅定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其責任感,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發(fā)展與國家發(fā)展是緊密相連的,并切實為實現(xiàn)中國夢和個人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二、中國夢視域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學優(yōu)化路徑
(一)教育模式優(yōu)化
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涵蓋深廣,不僅要增強學生對相關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認知,而且還承載著培育學生正確的三觀,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重任,而中國夢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內涵更是得以進一步的拓展。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書本化的教育模式痕跡較重,教師甚少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因此需要優(yōu)化教育模式,在充分了解高職學的思想狀態(tài)、價值觀導向、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掌握情況等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并創(chuàng)新教育的模式,例如進行情境導入、問題探究、小組討論、演講分享、辯論比賽等多種模式開展教學,通過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以此來調動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多樣化的教育模式中始終處于良好狀態(tài),在各種頭腦風暴、合作交流之間迸發(fā)出新的思路,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感和融合感,進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中國夢”內涵的認知,使高職思想政治教學達到其應有的效果及質量。
(二)教育載體優(yōu)化
中國夢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應從單一的教育載體中跳脫出來,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新媒體等優(yōu)勢,不斷優(yōu)化教育的載體,以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其感染效果。一方面,可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社會現(xiàn)實入手,從大數(shù)據中篩選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夢等相關的教育內容,挖掘其中的潛在問題,進行深層次地分析和解釋,從而對高職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教育。另一方面,可利用各類社交媒體等作為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知識、中國夢理論,共享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信息資源、打造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陣地,通過這些平臺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及中國夢的信息要素,推送相關的熱點新聞、解析社會思潮,開展答疑解惑,還可設置開放性的討論題目,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觀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平等的空間,使學生能充分地進行思想表達及互動交流,促進學生思考,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討論、交流的層次及渠道,將自主和統(tǒng)一,娛樂和發(fā)展,現(xiàn)實和虛擬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深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內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引領正確的價值觀及社會思潮。
(三)日常持續(xù)滲透
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及“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不僅要體現(xiàn)于課程當中,而且更需體現(xiàn)于日常生活當中,課程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而日常生活的持續(xù)滲透卻是無限的,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高職思想政治教師可將思想政治教學及中國夢的相關內容一點點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將知識、道理、理論傳遞給學生,這與課程教學不同的是,學生無須循規(guī)蹈矩地進行課堂學習,而是在不知不覺當中,從日常的小事中領悟相關的道理,親身感受并踐行這些道理,從而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可充分利用文化建設活動、文化活動周、師生研討會等,開展思想政治分析報告,秉承就事論事、實事求是的原則,詳實、準確地分析國家發(fā)展形勢、國際事件、社會事件、時事政治等,并不斷融合中國夢的相關內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促使高職學生進一步準確地了解思想政治理論及“中國夢”,引導學生的思想認知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通過在日常中持續(xù)滲透思想政治及“中國夢”的教育內容,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學生樹立其正確的政治理念及思想意識,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的效果,而且還能科學地把握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利于在后續(xù)的教學當中實現(xiàn)有的放矢,提升教學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李治邦,趙正.“中國夢”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J].高教論壇,2015(3).
[2]劉海漫. “中國夢”指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J]科技經濟導刊,2017(12).
作者簡介:顏廷華(1969-),女,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生學歷,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