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霞
【摘 要】 構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與重要內(nèi)容就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只是單純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要從提升其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出發(fā),將學生引入文章的情境之中,豐富其個人體驗,從而達到培養(yǎng)語感、完善語言體系的目的。本文探討了立足“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語言建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所以課程的開展離不開語言建構與運用,新課標強調(diào),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累語言,通過整理和總結體會語言的特點與運用規(guī)律,從而逐漸豐富自己的語言經(jīng)驗,提升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立足“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語文閱讀教學指教師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情景與語境,在深入閱讀文本、體會語言內(nèi)涵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語言體系,提升語言構建和運用的能力。
一、深入體會文章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語感品質(zhì)
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也是組成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部分。教師立足于語言建構與運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首要任務就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一方面,要讓學生多閱讀,豐富自身的語言經(jīng)驗。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體會其中的內(nèi)涵,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閱讀教學并非要求教師機械地將閱讀方法告知學生,應當注重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在看到文本后知道用哪一種閱讀方法最合適,以及如何運用策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增加實踐感悟、豐富語言經(jīng)驗、促進語感品質(zhì)的提升。
比如,講解《他像一棵挺脫的樹》時,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駱駝祥子》,但是因為只是描寫祥子外貌的片段,所以學生的興趣不大。當提問他們這樣描寫外貌的意圖時,大部分學生初讀之后認為是為了突出人力車夫的強壯,襯托他的職業(yè)。教師讓學生找到關鍵詞句,如“二十來的歲……一個臉上身上都帶出天真淘氣樣子的大人?!薄八媱澲鯓託⑦M他的腰去……多么威嚴!”“他無疑地可以成為最出色的車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讓學生體會這些描寫中透露的深層含義,體會祥子的心情,他這時是年輕、強壯、充滿信心和希望的,祥子對今后的生活有美好的愿景,這是作者為其悲慘的經(jīng)歷設定的一個對比鮮明的背景,正因如此,在他后來夢想破滅、人生沉淪時才格外令人嘆息。
二、密切關注語言環(huán)境,充分挖掘語言意蘊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關注和融入文章的語境,理解并學習如何運用語言。根據(jù)語境和語言間的關系,可以將其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內(nèi)語境,也就是文本中營造的語境,其二是外語境,即涉及知識、時代等背景的交往與社會語境。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學習時,要讓學生體會語境,充分挖掘語言意蘊,培養(yǎng)其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
比如,講解《窮人》時,有的教師直接著眼于善良與愛,整堂課都在宣傳如何愛、要有大愛等,但是因為脫離了語境,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學生的理解并不深刻。教師必須從文本入手,讓學生關注語言環(huán)境,文章描寫的是漁夫與他的妻子桑娜的一個生活片段,主要是從桑娜的角度來寫的,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桑娜的心理變化,在桑娜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先介紹一些背景資料,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那個時代窮人的生活多么困難。接著讓學生找到描寫人物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句子,圍繞這些進行角色扮演。學生通過實踐再現(xiàn)了文章情境,被漁夫和妻子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品質(zhì)而深受感動。
三、關注學科的融合,建立語言運用體系
把握語感和語境是建構語言的重要前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以“語言”作為媒介,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其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教師要注重學科間的交互性教學,在講解閱讀文本時也要關注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引導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比如,講解《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批注閱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批注角度,如科普角度、環(huán)保角度等,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可以在感興趣的文本旁邊標注問題,還可以作出評價,或者寫下感慨等。教師也可以給出一些提示,如:“哪些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地球的可愛?”學生標出“水藍色”“紗衣”“晶瑩透亮”等詞語,教師繼續(xù)提問:“地球的可愛僅僅是因為它的外表嗎?”并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標注了“無私”“慷慨”等詞語,認為地球把有限的資源無私奉獻給人們,像母親一樣為我們提供了舒適溫暖的生活環(huán)境。教師介紹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如我國資源量的變化等,讓學生談一談要怎樣保護地球,通過逐步引導,鍛煉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構建與運用其實就是在對話過程中對他人所說的內(nèi)容、意圖等進行準確理解,并向?qū)Ψ奖磉_自己的觀點和感情,從而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文本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深入體會文章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品質(zhì);密切關注語言環(huán)境,充分挖掘語言意蘊,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關注學科的融合,培養(yǎng)其語文綜合能力,讓其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逐漸建立和完善語言運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