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剛 唐景峰 張潔 唐建勛
(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腦血管病科,廣西 桂林 541199)
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因腦供血動脈閉塞或狹窄、腦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腦組織壞死[1]。CIS致死率及致殘率均極高,全球每年約有130萬患者因腦卒中而死亡[2]。發(fā)病后6 h是CIS救治的黃金時期,若在此時間段內進行血管復通等相關治療,可有效降低缺血區(qū)腦細胞壞死程度,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CIS救治的關鍵[3]。
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手段是CIS常規(guī)檢查手段,但因平掃CT在CIS發(fā)病最初幾小時診斷敏感性較低,對于CIS的早期診斷價值有限。隨著核磁成像技術的發(fā)展,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WI)技術在發(fā)病幾分鐘至數(shù)小時內即可發(fā)現(xiàn)病灶,但關于磁共振技術在急性CIS診斷中的價值目前尚缺乏與神經病理匹配的影像診斷金標準[4]。因此本研究旨探討DWI聯(lián)合PWI成像技術對CIS的診斷價值及預后評估,以期為CIS的早期診斷提供新的思路。
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4例CIS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CIS指南2014》[5]中急性CIS的相關診斷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發(fā)病在24 h內;③患者或其家屬已獲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磁共振檢查禁忌癥的患者;②對造影劑過敏者;③影像學確診為腦出血的患者;④肝腎功能異常者。
1.2.1 常規(guī)檢查
患者入院后均常規(guī)進行MRI、DWI及PWI檢查,發(fā)病3 h~4.5 h者,無靜脈溶栓禁忌者采用阿替普酶0.9 mg·kg-1靜脈滴注;發(fā)病4.5~6 h無溶栓禁忌者,給予尿激酶100~150萬IU靜脈滴注,其余患者則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300 mg頓服,鹽酸氯吡格雷600 mg嚼服。并在治療15 d后再次進行常規(guī)MRI、DWI及PWI檢查。灌注掃描對比劑Gd-DTPA,劑量0.2 mmol·kg-1,以4 ml·s-1速度采用高壓注射器進行注射,再以同樣速率注射20 ml生理鹽水進行對比。
1.2.2 圖像后處理
采用Functool軟件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梗死灶表觀擴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病灶中心及中心至邊緣值,采用該軟件中的BrainStat處理平臺對灌注圖像進行后處理,根據(jù)腦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圖及平均通過時間(Mean transit time,MTT)圖進行統(tǒng)計。梗死擴大程度為首次DWI所得梗死灶體積(vDWI)與15 d后復查時梗死灶體積的差值。核心梗死灶(Region of interest 1,ROI 1)為首次掃描DWI高信號區(qū)域,梗死灶增大區(qū)(Region of interest 2,ROI 2)最后梗死灶與ROI 1的差值;存活低血供區(qū)(Region of interest 3,ROI 3)為最初延長MTT-最后梗死灶。
1.2.3 評價指標
1.2.3.1 DWI及PWI檢查
計算病變部位及其對側的平均通過時間(Mean transit time,MTT)、局部腦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對表觀擴散系數(shù)(Region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及彌散系數(shù)(ADC)。比較治療前后梗死灶及對側ADC及rADC,比較治療前后梗死灶面積、異常MTT體積及異常CBV體積。
1.2.3.2 圖像后處理指標
比較ROI1、ROI 2、ROI 3的DWI及PWI檢查的rMTT、rADC、rCBV。
1.2.3.3 NIHSS評分
對比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與頻率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D)表示,進行t檢驗,多組對比行F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法,均以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4例患者中42例發(fā)病時間在6 h以內,其余發(fā)病時間均在24 h內,所有患者DWI及PWI檢查結果均可清晰顯示缺血病灶,其中14例發(fā)病在6 h內的患者T2WI圖像在正常范圍,見圖1。
圖1 DWI及PWI影像圖
治療前、后梗死灶ADC均明顯低于對側ADC,但治療后梗死灶ADC明顯升高,接近對側ADC,治療后rADC水平明顯升高(P<0.05)。治療后對側ADC與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DWI檢查情況對比(±SD,n=94)
表1 治療前、后DWI檢查情況對比(±SD,n=94)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梗死灶ADC相比,*P<0.05。
時間 梗死灶 ADC(10-3 mm2·s-1) 對側 ADC(10-3 mm2·s-1) rADC(%)治療前 0.61±0.05 1.14±0.20* 60.18±8.13治療后 1.04±0.18# 1.14±0.17*# 114.27±23.05#
治療后梗死灶面積、異常MTT體積及異常CBV體積均明顯下降(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PWI、DWI結果對比(±SD,n=94)
表2 治療前后PWI、DWI結果對比(±SD,n=94)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時間 梗死灶面積(cm2) 異常MTT體積(cm3) 異常CBV體積(cm3)治療前 53.28±13.94 94.02±30.11 54.07±12.74治療后 28.25±3.17* 48.59±13.28* 24.13±5.40*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vCI與vCBV、vMTT、vDWI均呈顯著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vCI與vCBV、vMTT、vDWI相關性分析(n=94)
不同缺血組織rMTT、rADC、rCBV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rMTT及rCBV對比結果均為ROI1
表4 初次檢查缺血組織演變?yōu)楣K涝畹膔MTT、rADC、rCBV結果比較(±SD,n=94)
表4 初次檢查缺血組織演變?yōu)楣K涝畹膔MTT、rADC、rCBV結果比較(±SD,n=94)
注:與ROI 1比較,*P<0.05;與ROI 2比較,#P<0.05。
初次檢查缺血組織 rMTT rADC rCBV ROI 1 176.43±34.28 56.86±12.71 27.08±8.17 ROI 2 140.19±20.77* 88.75±15.48* 66.84±14.05*ROI 3 116.04±14.09*# 96.40±16.02*# 95.71±15.83*#
治療前NIHSS評分為9.70±3.08分,治療后NIHSS評分為5.47±1.73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609,P=0.000)。
CIS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且發(fā)病年齡有下降趨勢,該病致死率及致殘率均較高,早期治療是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的關鍵[6]。目前常規(guī)的影像學方法CT、常規(guī)核磁共振等對于CIS的早期準確定性、定位仍有一定的難度。DWI及PWI技術的發(fā)展可有助于早期腦卒中的診斷,本研究中94例患者中42例發(fā)病時間在6 h以內,其余發(fā)病時間均在24 h內,所有患者DWI及PWI檢查結果均可清晰顯示缺血病灶,提示兩者聯(lián)合診斷有助于CIS缺血病變部位的早期定性及定位[7]。
DWI成像技術是在常規(guī)T2WI的成像上施加一定強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彌散梯度,并經平面回波成像利用組織間彌散系數(shù)與T2對比產生圖像,對早期分子彌散速度的改變進行分析而發(fā)現(xiàn)缺血信號,實現(xiàn)與正常腦組織的區(qū)分。本研究中:治療前后梗死灶ADC均明顯低于對側ADC,但治療后梗死灶ADC明顯升高,接近對側ADC,治療后rADC水平明顯升高。DWI技術在腦缺血早期即可發(fā)現(xiàn)在缺血病變區(qū)域分子彌散速度下降而引起ADC值的下降,而出現(xiàn)缺血區(qū)高信號的表現(xiàn),經治療后缺血部位出現(xiàn)再灌注使其彌散分子速度有所升高,而使治療后ADC值明顯升高[7]。PWI通過注入對比增強劑而獲得通過組織的時間-濃度曲線,獲得CBV、MTT、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等參數(shù)以判斷缺血部位的病變情況。DWI技術對于缺血病灶的發(fā)現(xiàn)能力較常規(guī)磁共振更強,當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腦血流量下降時,腦卒中因缺血缺氧而出現(xiàn)能量代謝的異常,使質膜上的Na+/K+ATP酶活性下降而出現(xiàn)Ca2+、Na+及Cl-1的內流而出現(xiàn)細胞內高滲,引起細胞毒性水腫,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細胞會在數(shù)小時內出現(xiàn)大面積缺血性壞死[8]。當局部組織出現(xiàn)細胞毒性水腫使,DWI可有高信號表現(xiàn),血管源性水腫則在T2WI上有高信號表現(xiàn)。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rMTT及rCBV對比結果均為RO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