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倩
(深圳大學總醫(yī)院急診科 廣東 深圳 518055)
一氧化碳中毒指在短時間內吸入大量一氧化碳所導致又稱為煤氣中毒[1]。大多數(shù)一氧化碳可能合并不同程度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2],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觀察對象為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診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0 例,探討觀察一氧化碳中毒急救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觀察對象為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診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0 例,自由組合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均符合一氧化碳中毒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原發(fā)性神經(jīng)功能缺損患者;嚴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對照組45 例,男25 例,女20 例,年齡22 ~70 歲,平均年齡(49.4±9.9)歲;實驗組45 例,男26 例,女19 例,年齡22 ~71 歲,平均年齡(49.6±9.5)歲。此次探討觀察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各條件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因此數(shù)據(jù)更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實驗組采取急救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院前護理:將患者搬到空氣流暢的環(huán)境。查看觀察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以及瞳孔,患者取平臥位,頭偏一側,松解患者衣領和褲腰,將口鼻分泌物清除,使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嚴重者采取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或者呼吸囊。(2)轉運護理:轉運過程中保持呼吸通暢,將患者搬運至救護車,通知醫(yī)院建立綠色通道,并做好家屬工作,告知加快入院可降低中毒所導致遲發(fā)性腦部發(fā)生情況[3],提高患者以及家屬的依從性。(3)院內護理:快速糾正缺氧,病房內空氣流暢,采取面罩吸氧,搶救蘇醒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患者昏迷時,眼睛沒有辦法完全閉合時應采取凡士林紗布保護眼角膜。對有墜床風險的患者加用床欄,定時為患者翻身,防止壓瘡發(fā)生,對小便失禁患者采取留置導尿管并每日使用生理鹽水沖洗膀胱,對無法進食的患者采取維生素豐富、高蛋白質等流食。(4)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發(fā)病突然,容易產(chǎn)生情緒,護理人員應用溫柔的話語開導安慰患者,提高患者信任度和安全感。(5)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家屬講解一氧化碳中毒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煤氣安全使用意識。
將兩組患者入院到搶救時間、護理滿意度、急救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對比。
將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患者的各項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s)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采取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入院到搶救時間(4.1±0.2)min、護理滿意度(95.1±2.5)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入院到搶救時間、護理滿意度對比(±s)
表1 兩組入院到搶救時間、護理滿意度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入院到搶救時間(min) 護理滿意度(分)實驗組 45 4.1±0.2 95.1±2.5對照組 45 12.2±1.9 83.9±2.7 t-28.441 20.418 P-<0.05 <0.05
實驗組搶救成功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8.9%(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低于對照組的24.4%(P<0.05),見表2。
表2 兩組搶救成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一氧化碳中毒病發(fā)緊急,病情嚴重且變化迅速,不及時治療,患者將危及生命,因此對護理人員要求高護理質量,急救護理措施是要求患者具備嫻熟護理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掌握護理急救知識,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密切監(jiān)控,加強與醫(y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將潛在危險消除,加快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致殘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此次探討觀察一氧化碳中毒急救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分析。探討結果顯示:實驗組入院到搶救時間(4.1±0.2)min、護理滿意度(95.1±2.5)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搶救成功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8.9%,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低于對照組的24.4%,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一氧化碳中毒應用急救護理措施效果確切,縮短入院到搶救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