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秀梅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烏魯木齊市八一中學百人觀摩示范課《光的直線傳播》,感觸頗深,從中學到了很多經驗,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得到了不少啟發(fā)。這節(jié)課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再到反思總結(說課),從學生實驗到教師手工制作到學生演示、教師演示,每個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學生活動恰到好處,問題設計巧妙,老師語言精練,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一、課例分析
(1)在引課上,老師是這樣處理的,拉上窗簾,關燈問:“同學們,你們現在能看到老師嗎?學生答:“不能?!遍_燈問:“現在同學們能看到老師嗎?”學生回答:“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今天的要學習的內容《光現象》。通過教室燈的關、開引入《光現象》,讓學生感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探究光的傳播時教師問學生:“你們知道光是怎么傳播的嗎?”學生答:“直線傳播。”老師又問:“你們判斷的依據是什么?”一個學生說晚上路上的車燈光是直的,另一個學生說手電筒的光是直的,教師說:“這是你們根據生活現象得到的結論,是否可以用實驗驗證呢?”因為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銜接過渡自然。教師演示:激光筆從空氣向水中斜射,觀察現象,發(fā)現空氣和水的界面光路發(fā)生了改變,不是直線的,說明同種介質中光才能沿直線傳播。(2)學生實驗,有的放矢:教師介紹實驗器材和分組,教師把提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有水、牛奶、激光筆、香、打火機、無果肉的果凍、礦泉水瓶、燒杯)介紹給學生,還告訴學生利用這些器材探究光在同種介質中的直線傳播,學生開始實驗探究。通過課堂觀察我發(fā)現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發(fā)散能力很強,大約六七分鐘的時間學生就完成了探究實驗。(3)學生展示,表達清晰。教師說:“哪個組愿意上來給大家邊講解邊演示呢?”學生紛紛舉手,教師點名上來,學生說:“我們組探究了光在水中是沿直線傳播,我們是這樣做的,為了讓光的路徑清晰,我們把牛奶倒入水中并攪拌均勻,激光筆射入水中,通過觀察得知:光在水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有不一樣的組嗎?”“我們組探究的是光在空氣中的直線傳播,是這樣做的,把香點燃伸進礦泉水瓶制造煙霧并且搖一搖,搖一搖的目的是制作均勻的空氣,放煙霧的目的是讓光路清晰,把激光筆射入瓶中,請觀察,我們組得出結論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薄斑€有不同嗎?”“我們組探究的是光在果凍中的傳播,把激光筆射入果凍,請觀察,我們組得出的結論是:光在果凍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教師問:“還有沒有不同的做法的?”其他組認同他們的實驗嗎?學生答:“認同?!苯處熗ㄟ^多媒體播放總結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4)知識再現,鞏固加強:教師對直線傳播的應用“小孔成像”的教學設計是本節(jié)課的深化,老師用自制的教具讓學生演示感受小孔的形狀是否影響像的形狀,用自制的教具讓學生探究小孔成像的倒正、虛實、大小,把課堂推向高潮。整節(jié)課學生在這種互動中問答,互動中學習,互動中推進。(5)說課流程,再現教師風采:教師說了自己教學設計的意圖,學生活動設想,教具的制作準備,為講這節(jié)課自己提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花了一定的時間,總體來說自己的預想在教學過程中都達到了,是自己比較滿意的一堂課。
二、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學啟于思,思啟于問?!睂W生能從這么多的器材中選出不同的器材完成不同的實驗,通過合作探究驗證了光在空氣中、水中、果凍中都是沿直線傳播的,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給學生充分的自我發(fā)展空間與時間,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動手,積極參與課堂,有了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教師講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但也存在不足,對于光的直線傳播,我認為要驗證三個重要的詞“同種、均勻、透明”,對于同種介質探究教師的演示和學生實驗都很到位,但對于同種均勻介質,如果老師演示一個同種不均勻的介質就更好了。比如,水中多加點白砂糖(或食用鹽),不攪拌,激光筆射入,觀察現象,很明顯光路不是直的,因為下面糖的濃度比上面糖的濃度大,之后攪拌均勻,用激光筆射入,光路是直線的;對于透明的驗證,把教室窗簾拉上,讓教室變暗一些,拿一個不透明物體用激光筆照射,墻上就出現影子??梢越忉屢恍┯白拥男纬墒枪馍涞讲煌该鞯奈矬w上,不透明物體透不過光就在它的后面形成物體的影子。還有就是教師在光速這塊知識上講得有點輕了,把小孔成像這塊知識講得有點重了。本節(jié)課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切實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在“做中學”,激發(fā)和增強對學習物理的興趣,體驗自主學習與探究思考的過程,發(fā)現和掌握物理學習方法,建構物理知識體系,發(fā)展物理思維,感悟物理之美,提高物理學習水平,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課堂教學質量。
三、成長靠自己,成功靠別人
我認為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與同行交流、碰撞,在交流、碰撞中顯現靈感,將教學中的困惑迎刃而解;在備課中要備學生,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未知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控課堂,更好地教學,讓老師的預設在課堂教學中達成;要挖掘教材,這樣才能找到更多的素材為教學所用,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使自己快速成長;要勤于動手,物理教師要勤快,要善于思考,勤于動手,要讓你的課堂活起來自制教具很重要,很多抽象的物理知識、規(guī)律、概念如果教師演示、學生實驗,不講也能自通,化抽象為形象化。通過學習和研究,進一步明確課例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