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俗稱嗓子,位于頸部正中(相當于男性喉結水平的位置),上通咽,下接氣道,是人體重要的發(fā)聲和呼吸器官,兼有吞咽、保護呼吸道等生理功能。
喉腔內有兩片薄薄的肉片叫作聲帶,聲帶就像氣道起始部位兩扇可以開閉的門。
嗓音就是聲帶振動、開合時聲波通過共鳴腔產生的,聲帶振動的幅度、頻率決定了聲音的高低、輕重。
嗓音疾病主要包括急慢性咽喉炎、聲帶息肉、聲帶小結、功能性發(fā)聲障礙、喉部腫瘤等,臨床常通過纖維喉鏡來觀察。生活中如果你有以下表現,說明你的嗓子可能出了問題:聲音嘶啞、失聲;咽喉有異物感;咽喉干痛、不想講話;頻繁清嗓;說話費力不能持久;說話音量小;氣息弱,說話有憋悶感。
教師、播音員等經常用嗓的人,長期吸煙飲酒者,感冒長時間不愈的人,年齡超過40歲的男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喜歡喊叫的兒童,都是嗓音疾病的高發(fā)人群。
嗓子是一個怕累、怕嗆、怕老的器官,經不起你經常用6件事來刺激它。
吸煙
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對喉部的危害越大。長期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喉癌發(fā)病率高6~10倍。
喝酒
酒精對嗓子也不友好,臨床數據顯示,飲酒者患喉癌的風險比非飲酒者高1.5~4.4倍。
用嗓過度
長期用嗓不當或過度,可導致聲帶頻繁撞擊、摩擦,產生機械性創(chuàng)傷,形成慢性喉炎、聲帶水腫、聲帶小結等病變。
反復清嗓子
清嗓子只能暫時把痰趕走,之后痰仍會慢慢聚集,頻繁、用力清嗓子,容易導致聲帶充血,還可能損傷咽喉黏膜,使急慢性咽喉炎遷延不愈。
咳嗽只用嗓子
很多人感冒、患肺炎時會忍不住咳嗽,然而嗓子咳得發(fā)痛,還是緩解不了。科學的咳嗽應分兩步:深吸氣,同時輕輕擴張腹肌,盡量吸得越深越好,之后憋氣3秒;稍用力收縮腹肌將氣體排出,引起咳嗽,如有余氣再縮唇呼出。
吃得太燙
過熱的飲食會損傷咽喉,反復出現黏膜損傷,增加下咽癌、食管癌風險。
此外,空氣污染、職業(yè)因素(長期接觸石棉等有毒化學物質)、病毒感染(如人乳頭瘤病毒HPV)、接觸放射線等也與喉部病變有關。
聲音嘶啞是嗓音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臨床上聲音嘶啞患者約50%是由聲帶炎癥所致,10%是聲帶息肉造成,少數是由喉部良性或惡性腫瘤引起。
聲帶炎癥
受涼、嗜辣、空氣污染、粉塵過多、病毒感染等是主要誘因,多表現為咽喉發(fā)癢、灼熱、干燥、疼痛等。
聲帶息肉
聲帶息肉會影響聲帶振動,表現為聲嘶、音調改變、說話費力、易疲勞等,可繼發(fā)于上呼吸道感染。
喉癌
喉癌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長年吸煙飲酒者、40歲以上的男性、生活環(huán)境中空氣污染重的人都是高危人群,需重點預防。著名主持人李詠、作家流沙河就是因喉癌離世的。
早期喉癌經正規(guī)治療生存率可達80%以上,早發(fā)現是關鍵。喉癌的早期癥狀比較隱匿,長期吸煙的中年男性,如果出現聲嘶、喉部不適超過兩周,應及時求助耳鼻喉科醫(yī)生。
嗓子好,也是一種了不起的健康資本,生活中不妨用10件事善待你的嗓子。
少用口呼吸
盡量少用口呼吸,用鼻子呼吸,充分發(fā)揮鼻黏膜的過濾作用。霧霾天盡量少出門,回家后用淡鹽水沖洗鼻腔。
做好嗓子熱身
上課、演唱、演講前,最好給嗓子做一下“熱身”。如做做頸肩部的伸展運動,從高音到低音逐漸開嗓,喝幾口水潤下嗓子等。
少吃刺激性食物
避免或少食辛辣食品,炒貨(瓜子、花生等),燒烤食品,過酸、過咸、過甜的食品,咖啡,生冷食物等。
戒煙酒
煙草、酒精對嗓子有強烈的刺激,建議果斷戒煙、戒酒。另外,每周應進行不少于150分鐘的有氧運動,有助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擴大肺活量,增強發(fā)聲器官的活動能力。
避免受涼、感冒
冬季外出時戴條圍巾,夏季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里。感冒、說話多引起的嗓子啞,一周左右就會好轉,若持續(xù)2~3周沒有改善,應及時就診。
讓嗓子充分休息
一天總的說話時間最好不超過3小時,盡量避免大喊大叫。當出現聲嘶喉癢時,要少說話讓嗓子多休息。
每天至少喝1 500毫升水
不要頻繁清嗓子,當感覺嗓子不舒服時,多喝水,室內使用加濕器,保持咽喉部濕潤,有助于保護嗓子。
保持空氣濕潤清新
保持工作及居住的室內空氣流通,勤換床單,減少粉塵,少接觸廚房油煙。
警惕胃酸反流
胃食管反流也會對咽喉造成傷害。如有頻繁燒心、打嗝,晨起口臭,咽喉異物感,或反復出現聲嘶,就要及時就診。
常按摩咽喉
來回打圈按揉脖子兩側咽喉處,有助刺激唾液分泌,濕潤喉嚨,保護嗓子。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