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燕 翟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
知識經濟時代,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動力,人才是關鍵因素。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充分了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基本情況,有助于我們摸清各國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儲備、科技發(fā)展?jié)摿Φ惹闆r。
大學教育對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道德修養(yǎng)、增進自我認知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 年9 月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得到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一致認同。了解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高等院校整體情況,對促進國際合作交流、經濟文化科技發(fā)展的優(yōu)勢互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本文以俄羅斯、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四國為例,通過抽樣調查,對四國的大學教育狀況進行對比分析。
俄羅斯高校擁有60 萬名教師、研究人員和在校學生。俄羅斯現有700 多所大學、學院和其他教育機構,其高等教育體系還包括近800 個研究機構、實驗設計室和校辦企業(yè)實體。由于俄羅斯的高等教育高度發(fā)達,幾乎所有的俄羅斯公民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每年有6 萬名國內外學生進入高等學府學習。
根據俄羅斯聯邦制定的《教育法》,俄羅斯的高等教育與其它國家相比有所不同。四年制高等教育計劃主要是幫助學生取得職業(yè)經驗,通過考核,合格者可獲得所學專業(yè)的學士學位。五年制高等教育計劃主要是進行一些專門職業(yè)培訓,學生需通過考核和評估,提交自己的畢業(yè)論文或畢業(yè)設計,通過者可獲得所學專業(yè)的工作資格證書,如工程學工作資格、教師資格、農業(yè)(家)資格、經濟(工作者)資格等。六年制高等教育計劃的學生需要在4 年的本科教育結束后接受2年深入研究教育和進行科學實踐活動。最后針對學生的畢業(yè)論文(設計)進行考核與測試,通過者可獲得所學專業(yè)的碩士學位。
俄羅斯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大學,如莫斯科大學就名列世界前十位;圣彼得堡的列賓美術學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美術學院之一,“盛產”知名畫家;巴甫洛夫國立醫(yī)科大學是俄羅斯第一流的醫(yī)科大學,名列歐洲醫(yī)科大學的前十位,該大學的畢業(yè)生可憑執(zhí)照在歐洲各國行醫(yī)。在基礎理論研究與高科技領域(航空航天、軍事、計算機、現代生物技術等),俄羅斯的水平與成就屬于世界一流。此外,俄羅斯還有許多學科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如心理學、教育學、醫(yī)學、美術、音樂等。俄羅斯的教育理念也非常先進,俄羅斯學校提倡“教育第一、教學第二”,其素質教育早已聞名全球。
波蘭設有國家教育部、科學與高等教育部。國家教育部負責教育管理、制定政策和設置核心課程,在教育領域開展與其他組織和單位的合作等;地方政府負責學校運營、政策實施、教學監(jiān)督等。科學與高等教育部監(jiān)管高等教育體系和高等教育機構,監(jiān)督科研發(fā)展以及高等教育機構的運行等,管理各級各類教育。
辦學體制上,波蘭高等教育體系包含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兩類高校,均受國家教育部以及科學與高等教育部的承認。目前,波蘭有公立大學134 所,私立大學297 所。辦學層次上,波蘭高等院校分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yè)教育院校兩類。學歷教育分為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其中本科階段至少需要3 年,碩士階段2 年,博士階段4 年。自加入“博洛尼亞進程”后,波蘭高校引進和發(fā)展了雙階段歐洲新學制,即學生學習3 年或3 年半后獲得學士學位,再學習兩年獲得碩士學位。波蘭著名的高等學府有華沙大學、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華沙工業(yè)大學等。其中,華沙大學與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進入2019 年QS 世界大學排行榜500 強,排名分別為394 名和411 名。
波蘭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發(fā)展期等多個階段。從最初的學術交流向科研項目合作及課程國際化的方向發(fā)展,從面對人才外流的窘境發(fā)展至人才雙向流動的良性局面,進入了課程管理、人才培養(yǎng)、學術科研等多方面的國際化進程。促進學術發(fā)展是波蘭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波蘭政府在實現學術科研國際化上,既建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還提供了配套的經費支持和申請要求,為外國學者在波蘭做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白俄羅斯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教育文化大國, 教育資源豐富,教育體系完善。實行三個層次11年制免費義務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完成后,學生可接受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高等院校學制4 ~5年,分免費和繳費兩種形式,其中約60%為免費教育,考不上免費指標的另外40%需要繳費,國內學生每年學費約在500 美元左右,國外學生每年學費約在2000美元左右,免費生畢業(yè)后需要在國有企業(yè)等單位工作2 年以上。
白俄羅斯的高等教育由教育部統一主管。白俄羅斯全國有45所國立和10 所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分15 個學科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白俄羅斯高等教育包括以下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本科階段):設有438 個專業(yè),主要培養(yǎng)具有基本專業(yè)知識、技術、能力,熟練掌握技能的專業(yè)人才,頒發(fā)高等教育畢業(yè)證書(專家證書),并有資格按照所掌握專業(yè)技能就業(yè)或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第二階段(碩士研究生階段):設有192 個專業(yè),主要是加深對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完善知識、能力、技能,完成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后,有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學習及按照所學專業(yè)技能就業(yè)的資格。
烏克蘭實行國家管理和社會自治相結合的教育管理體制。教育科學部負責制定國家教育、科學和干部職業(yè)培訓法規(guī),制定教育發(fā)展綱要、國家教育標準和教育工作的具體政策,統籌全國教育工作。地方教育由地方權力執(zhí)行機構及地方自治機構負責管理并建有專門的管理機構。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資方式是國家預算撥款,國家每年按照不低于國民收入10%的比例提供教育撥款。
烏克蘭現行的多級高等教育學制結構是根據國家高等專業(yè)教育標準確定的,可分為四級:第一級為不完全高等教育,為初級階段,學制2 年。第二級為學士學位教育,學制4 年,經考核合格頒發(fā)《高等教育畢業(yè)證》,同時授予相應專業(yè)“學士學位”,僅限于人文、社會經濟、理科等專業(yè)。第三級為碩士學位教育和專家資格教育,由高等院校按照培養(yǎng)具有“碩士學位”的專家和具有“工程師”“教師”“農藝師”“經濟師”等資格的專家兩種類型的基礎專業(yè)教育大綱實施。經考核合格的學生頒發(fā)《高等教育畢業(yè)證》,同時授予相應專業(yè)的“碩士學位”,之后可攻讀副博士學位,學制3 年。第四級為對從事科學或教育科學的人員的培訓,授予科學副博士、科學博士學位等高級學位。申請者經過3 ~4 年獨立的研究工作,完成論文,并通過由特別科學委員會組織的答辯后,可獲得科學副博士學位。高級科學博士是烏克蘭的最高學位,申請者須以高級研究人員身份工作2 年,但現在主要的方式是進行獨立研究。2017/2018 年,烏克蘭高等教育機構中,一級、二級教育機構372 所,在校學生20.86 萬人;三級、四級教育機構286 所,在校學生133 萬人。一級、二級教育機構畢業(yè)人數6.12 萬人,三級、四級教育機構畢業(yè)人數35.99 萬人,其中碩士生24786人,博士生1646 人。
烏克蘭著名大學有國立基輔大學、國立航空大學、國立技術大學(基輔理工學院)、基輔音樂學院、國立哈爾科夫大學、國立哈爾科夫師范大學、國立利沃夫大學、國立辛菲羅波爾大學、敖德薩音樂學院等。
縱觀四個國家,無論是高等教育體系還是師資力量,無論是發(fā)展歷程還是教育經費的高投入,無不影響著國家的經濟增長。盡管白俄羅斯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高等教育投入有所減緩,但仍然強于亞洲大多數國家。因此,高等教育與經濟發(fā)展、科技發(fā)展的良性促動始終為這些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后坐力。
綜合俄羅斯、波蘭、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四國的高等教育基本情況,教育體制形成了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本科—碩士—副博士—博士”多級教育學制,以及和國際教育學制接軌的“本科—碩士—博士”三級教育學制。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從高等教育教職人員投入數量、高等學校入學率、畢業(yè)率等指標可以看出,近年來,四國高等教育教職人員數量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都有所下降(圖1)。盡管白俄羅斯高等教育教職人員總體數量不高,但高等學校入學率相對較高。從高等學校入學率比較圖可以看出(圖2),白俄羅斯高等學校的入學率增長速度高于其他三個國家,俄羅斯聯邦入學率指標由2000 年的排名第一逐步落后于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這與兩個國家近年來的教育制度改革密不可分;波蘭的高等學校入學率是四國的最后一名。由于統計數據的影響,波蘭的高等學校畢業(yè)率數據相對充實,另外,該國的這一指標也相對較高,因此我們將波蘭作為案例分析這四個國家的入學率和畢業(yè)率(圖3、圖4)。從入學率和畢業(yè)率綜合情況看,波蘭高等學校入學率四國最低,但畢業(yè)率較高,其入學率明顯高于畢業(yè)率。四個國家都很重視高等教育,積極提高各國高素質人才儲備,但在畢業(yè)生質量上也絕不含糊,認真把關。
圖1 四國高等學校教職人員對比
圖2 四國高等學校入學率對比
圖3 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高等學校畢業(yè)率對比
圖4 波蘭高等學校入學率與畢業(yè)率對比
俄羅斯和中國的教育部門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超過150 所俄羅斯高校與600 所中國高校簽署了900 項合作協議,并建立了一系列中俄高校專業(yè)聯盟。目前,來自中國的青年學者可以在俄羅斯的著名高校參與全球科學和教育課題的研究工作,在著名專家的帶領下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另外,俄羅斯還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設900 個大型實驗室,建立跨國性的科研團隊,并從事世界尖端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 年6 日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陪同下接受了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習近平主席表示,目前中俄兩國學習對方語言的熱情高漲,共同進行科研工作的潛力巨大。目前大約有3 萬名中國留學生在俄羅斯的150所大學學習,學習的專業(yè)主要包括語言學、新聞學、國際關系等社會學科,以及機械制造、人工智能、能源技術等自然學科。為了吸引中國學生到俄羅斯學習,俄聯邦政府每年會向中國留學生提供1000 個獎學金名額。
在教育合作協議方面,波蘭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較早與中國簽署教育合作協議的國家。在留學往來方面,中國于1950 年就開始向波蘭派遣留學生,這些留學生是新中國向國外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由UNESCO UIS 和《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的數據可得,2016 年中國赴波蘭留學人數為814 人,位列波蘭國際學生生源國的第13 位。在合作辦學方面,根據教育部教育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公布的信息,截至2019 年5月,由教育部審批和復核的中國與波蘭合作辦學項目與機構數量為9 個,其中機構數量1 個,項目數量8 個;由地方審批報教育部備案的辦學項目數量為4 個。由教育部審批和復核以及地方審批報教育部備案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中,共涉及10 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波蘭為其中之一。與其他沿線國家相比,波蘭屬于與中國合作辦學水平較高的國家。近年來,“中波大學校長論壇”“中波大學校長對話”等交流機制為雙方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其次,兩國于2017 年3 月成立了“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旨在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并落實“中國—中東歐國家教育政策對話”成果,由中波共23 所高校組建而成?!耙粠б宦贰敝胁ù髮W聯盟有利于加強中波兩國乃至中東歐國家高等教育的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推進教育對外開放。2017 年,我國與波蘭達成的友好城市關系數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里排名第五,且我國與波蘭在人文交流指標上的得分高于“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平均分,排名第五。
近十年來,中國到烏克蘭留學的自費合作與交流學生,以及烏克蘭來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學生日益增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烏克蘭的自費留學生已近萬人。從留學時間和專業(yè)看,烏克蘭派往中國留學的學生一般是一年,往往是進修漢語;而中國到烏克蘭留學的學生一般是5 ~6年,甚至更長,先讀預科1 年,過語言關,然后進入專業(yè)學習。中國學生多選經濟、語言和藝術等專業(yè),而烏克蘭最先進的航空航天、焊接、硅酸鹽、能源技術、醫(yī)學等專業(yè)很少有人問津。
大學教育肩負著一個國家人才儲備的重任,大學教育的優(yōu)良程度直接決定著國家未來發(fā)展的趨勢。絲綢之路沿線國中,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是先天優(yōu)勢較強的國家,這些國家的高等教育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探索和革新,形成了具有國家特色的大學教育模式,成為國家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可或缺的智力儲備和動力,也為我國的大學教育提供了經驗啟示。
充足的資金是高校開展各種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政府的財政撥款是高校發(fā)展的重要資金來源,但高等院校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國家的財政撥款上面,高校相關部門應積極籌措教育經費,利用高??蒲袃?yōu)勢努力爭取科研項目,通過學校的資產管理獲得相應的收益,建立知名校友組織籌集社會捐贈等,從而為高校的高速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我國的高等院校大多是教學型本科院校,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本科人才,但由于傳統“重學術、輕技術”觀念的根深蒂固,應用型本科院校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我國一方面要提高學術型院校的培養(yǎng)質量,以加強高校間的合作和資源共享,提高我國的高??蒲兴?;另一方面要加強應用型和職業(yè)型本科院校的發(fā)展,培養(yǎng)專業(yè)技能較強的本科人才,適應社會對技術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打破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院校類型單一的局面,建設學術型院校和應用型院校并重、院校類型多樣的高等教育體系是我國高等教育建設的重中之重。
“高校行政化”是我國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嚴重阻礙了高校的發(fā)展。首先,建立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相互平衡的制約機制,改變行政領導學術的現狀,明確各自職權范圍,建立完善的學術權力組織,保證學術自由。其次,組建合理的管理組織體系,避免組織過于冗雜,合理配置人員,防止人才浪費。最后,權力適當下放,給院系更多的自主權,讓院系承擔起教學科研、管理考核、經費籌措等相關職責,這樣既減輕高校的管理負擔,也有利于發(fā)揮院系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