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起,王運啟,王欣科,李凱
(南陽油田總醫(yī)院普外科,河南 南陽 473132)
直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長期占據(jù)消化道腫瘤病死率的前三位[1]。臨床上在具有高蛋白飲食的人群中,直腸癌的發(fā)病風險可明顯上升,其遠期生存預后的惡化更為明顯[2]。通過對于直腸癌發(fā)病過程中相關生物學機制的研究,能夠為直腸癌的診斷及臨床預后的評估提供參考。腫瘤基因代謝調(diào)控因子的改變,能夠在直腸癌的病情進展過程中發(fā)揮作用。脫嘌呤脫嘧啶核酸內(nèi)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elease1,APE1-AAbs)作為核酸代謝修飾因子,其能夠通過影響到癌基因的激活,增加腫瘤基因的突變風險,最終促進癌細胞誘導的腫瘤細胞異常增殖轉錄過程。APE1-AAbs 對于直腸腺體上皮細胞遺傳物質(zhì)的調(diào)控,能夠增加癌細胞內(nèi)信號通路的激活程度,最終促進惡性腫瘤的發(fā)生[3,4]。為了揭示APE1-AAbs 的表達與直腸癌患者的病情關系,從而為直腸癌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本次研究選取2015 年2 月-2018 年1 月我院確診的直腸癌患者80 例,探討了APE1-AAbs 的表達及其與直腸癌患者的病情關系。
1.1 對象 選取 2015 年 2 月-2018 年 1 月我院確診的直腸癌患者80 例為直腸癌組、40 例健康體檢對象為對照組。直腸癌組,男 48 例、女 32 例;年齡37~77 歲, 平均 54.4±10.0 歲;TNM 分期:Ⅰ期 20例、Ⅱ期 32 例、Ⅲ期 22 例、Ⅳ期 6 例;病理學分化程度:高分化20 例、中分化35 例、低分化 25 例;病灶直徑>5.0cm 38 例;發(fā)生淋巴結轉移35 例。對照組,男 20 例、女 20 例;年齡 40~79 歲,平均55.0±8.6 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相關標準 診斷標準:直腸癌的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標準[5]。納入標準:⑴患者年齡范圍19~79 歲;⑵直腸癌患者均經(jīng)過腸鏡取活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⑶接受本研究相關檢查前,患者無放化療病史;⑷對照組為健康體檢正常人員;⑸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醫(yī)學倫理學標準。排除標準:⑴伴有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⑵未經(jīng)病理學檢查證實;⑶伴有免疫功能疾病、類風濕性疾病。
1.3 APE1-AAbs 檢測方法 采用外周靜脈血3~5ml,室溫下放置5~10min,自然分層后抽取上層清亮液體待測。采用貝克曼庫爾特UniCel DxI 800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進行APE1-AAbs 的檢測,EasyBlot ECL 化學發(fā)光顯色試劑盒購自賽默飛公司。
1.4 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數(shù)據(jù)的分析均采用SPSS21.0 版本,APE1-AAbs 檢測結果等計量指標采用±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性別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APE1-AAbs 檢測結果比較 直腸癌組患者的血清APE1-AAbs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APE1-AAbs 檢測結果比較()
表1 兩組APE1-AAbs 檢測結果比較()
組別 n直腸癌組對照組P 值80 40 APE1-Aabs(μg/ml) t 值3.53±1.35 1.95±0.77 6.8560.000
2.2 血清APE1-AAbs 診斷直腸癌的價值 血清APE1-AAbs 水平鑒別診斷直腸癌的靈敏度為84.26%、特異度為71.54%、漏診率為15.74%、誤診率為28.46%、ROC 曲線下面積AUC 值0.771,見圖1。
圖1 血清APE1-AAbs 診斷直腸癌的ROC 曲線
2.2 不同臨床病理學特征的直腸癌患者血清APE1-AAbs 檢測結果比較 TNM 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直腸癌組患者的血清APE1-AAbs 水平顯著高于TNM 分期(Ⅰ期+Ⅱ期)、高中分化、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性別、病灶直徑的直腸癌患者血清APE1-AAbs 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臨床上直腸癌的發(fā)病具有一定的年輕化趨勢,在長期飲食不規(guī)律、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的群體中,直腸腺體上皮細胞損傷修復過程異常,能夠顯著促進直腸癌發(fā)生[6]。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直腸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較低,其遠期總體生存時間不超過32 個月[7,8]。通過對于直腸癌的早期診斷,能夠在直腸癌的早期手術治療或者新型輔助化療方面發(fā)揮作用, 從而改善直腸癌患者的整體臨床預后?,F(xiàn)階段主要采用糖鏈蛋白199 或者癌胚抗原等指標輔助診斷直腸癌,雖然糖鏈蛋白199 等指標能夠在直腸癌的早期診斷過程中發(fā)揮作用[9]。但依靠糖鏈蛋白199 等指標診斷直腸癌的靈敏度或者特異度仍然較低,其對于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評估的一致性率不足40%[10,11]?;蛘{(diào)控障礙,能夠在癌細胞的早期發(fā)生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本次研究通過對直腸癌患者體內(nèi)基因調(diào)控因子APE1-AAbs 的分析, 能夠在揭示直腸癌病情進展原理的同時,為臨床上直腸癌的治療提供參考。
表2 不同臨床病理學特征的直腸癌患者血清APE1-AAbs 檢測結果比較()
表2 不同臨床病理學特征的直腸癌患者血清APE1-AAbs 檢測結果比較()
因素 n APE1-Aabs(光密度值) t 值P 值年齡(歲)≥50<50性別-1.2300.222 44 36 3.34±1.32 3.70±1.28 0.6530.515男 女48 32 3.60±1.25 3.41±1.31 TNM 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病灶直徑(cm)>5.0≤5.0淋巴結轉移-2.4580.016 52 28 3.17±1.26 3.90±1.28-2.1610.034 55 25 3.25±1.33 3.94±1.31 1.1000.275 38 42 3.70±1.28 3.39±1.24 3.1010.003是 否35 45 4.02±1.17 3.15±1.30
APE1-AAbs 是核酸限制性內(nèi)切酶, 其通過對于癌細胞內(nèi)癌基因P16 的內(nèi)切修飾作用,能夠提高癌細胞核轉錄的活性, 加劇癌細胞過度增殖的風險。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機制研究認為,APE1-AAbs還能夠提高癌細胞轉錄上游啟動子和增強子的激活程度, 最終增加腫瘤細胞的核轉錄障礙風險[12]。部分研究者已經(jīng)探討了核酸內(nèi)切酶相關因子在消化道腫瘤患者中的表達情況,認為在消化道腫瘤患者中, 核酸內(nèi)切酶相關因子的表達濃度明顯上升[13,14],但缺乏對于APE1-AAbs 的診斷學具體價值分析。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 在直腸癌患者體內(nèi)APE1-AA bs 的表達濃度明顯高于良性或者正常對照人群,統(tǒng)計學差異較為顯著,表明APE1-AAbs 在直腸癌患者中存在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之所以存在較高的APE1-AAbs 表達,主要由于癌基因代謝調(diào)控紊亂,誘導了核酸切除修復的障礙,導致核酸切除修復酶活性的異常,最終促進了 APE1-AAbs 的反饋性上升。有其他研究者也認為,在直腸癌患者病灶組織中,APE1-AAbs 的表達濃度可隨著直腸癌患者病情的進展而上升,特別是在5 年生存率較低或者短期內(nèi)病情進展風險較高的患者中,APE1-AAbs 的表達濃度上升更為明顯[15]。診斷學價值分析可見,在直腸癌患者中,APE1-AAbs 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為理想, 其診斷的效能均可接近80%左右, 但仍然存在APE1-AAbs 漏診和誤診的風險。臨床上對于高危直腸癌人群,必要時可以通過聯(lián)合APE1-AAbs 及其他腫瘤標志物,從而提高直腸癌的篩查效能。在探討APE1-AAbs 的表達與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臨床分期較高、淋巴結明顯轉移或者直腸癌細胞分化不良的患者中,血清APE1-AAbs 的表達濃度較高,提示了APE1-AAbs 的表達對于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影響。這主要由于APE1-AAbs 的上升,能夠提高癌細胞基因調(diào)控轉錄因子的活性,增加了癌細胞的浸潤和粘附能力,促進了直腸腺體病變細胞對于鄰近組織或者淋巴結的侵襲過程,最終影響到了相關臨床病理特征的進展;而APE1-A Abs 對于癌細胞分化調(diào)控的影響,主要由于其能夠干預到癌細胞分化誘導因子cyc 的代謝,從而影響到癌細胞分化成熟過程[16,17]。
綜上所述,在直腸癌患者中,血清APE1-AAbs的表達濃度明顯上升,檢測血清APE1-AAbs 水平對于直腸癌的診斷及病理學特征評估均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