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例談歷史教學中的以“人”鑄“魂”

    2020-06-28 07:13:08周建文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11期
    關鍵詞:歷史教育家國情懷

    摘 ?要: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人的作用是第一要素,歷史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書寫的和創(chuàng)造的,歷史教學好素材之一就是特定時代不同類型的歷史人物,即教學有“人”。中學歷史教學,鑄魂育人是第一任務,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明確要求教學要從關注知識到關注人,要關注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將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轉化為培育新人的寶庫,即以史“化”人。

    關鍵詞:歷史教育 ?以人串史 ?以史化人 ?家國情懷

    在2020屆高三的二輪復習中,我設計了一節(jié)以《激蕩歲月中的覺醒與探索(1895—1919)》專題復習課,希望能借助豐富真實的歷史素材、翻轉的人物關系、廣泛的課堂互動,創(chuàng)設一個以階段特征為背景、歷史人物為主線、學科素養(yǎng)為目標、實戰(zhàn)演練為抓手的歷史課堂。

    一、設計思路與準備

    時代定位:二十世紀之交的中國,既是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并繼續(xù)深化的屈辱歷史,也是中國精英階層砥礪前行、接續(xù)奮斗,不斷追求近代化的壯闊畫卷。侵略與反抗、中學與西學、守舊與維新、改良與革命、愚昧與科學,在沖突與交匯中演繹了中國“千年未有之變局”。在這樣一個激蕩碰撞、風雨飄搖的時代,有的人心懷感恩,欲扶將傾之高塔,有的人心系蒼生,欲救黎民于水火,有的人心懷鬼胎,欲攬?zhí)煜氯肽抑小T谶@個急劇動蕩的大變革時代,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設計思路: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為主軸,以重要歷史人物的思想變化及人物關系變化為主線,圍繞一個核心人物(梁啟超),三次人生道路方向的變化,三個人物關系(梁啟超與孫中山、梁啟超與袁世凱)展開探究。以材料教學為引領,以問題導向為中心,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深刻領會社會發(fā)展變化與個人使命之間的關聯。

    教學目標:鞏固該時段內重大歷史事件或現象的時空定位及相互關系;提高學生獲取材料信息、概括材料觀點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唯物史觀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對歷史現象的解釋;通過歷史人物的感知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在學與練中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

    資料準備:除了研讀課標、教材,還專門仔細研讀了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吳其昌撰寫的《梁啟超傳》。該書是他為恩師梁氏撰寫的傳記,深情記述了梁啟超的一生,以大量真實的素材從紛亂的歷史線索中,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梁啟超??梢哉f,梁啟超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從戊戌變法到庚子勤王,從護國運動到五四運動,他見證甚至參與了中國近代每一個重大歷史事件,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這個國家、民族命運的縮影,梁啟超的一生堪稱一個時代的完美載體。同時,該著作還收錄了梁啟超一生中大量的著述,是最好的歷史素材。

    二、教學過程與回顧

    (一)環(huán)節(jié)一:基礎回顧,時空觀念

    用時間軸的方式,要求學生快速根據所學知識指出重要年代(段)中國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并概括時代特征和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該環(huán)節(jié)主要的目標是鞏固基礎知識,構建時空觀念,完成通史建構,強化必備知識;培養(yǎng)概括能力,認知時代特征,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大的時代背景。主要體現“四翼”中的基礎性。

    (二)環(huán)節(jié)二:課堂探究,素養(yǎng)提升

    主要圍繞梁啟超在二十世紀前后政治追求和人生道路上的三次變化展開。

    1.變化一:十七歲棄“貼括進士之途”,尋“泰西維新之道”

    十七歲正好是受教學生的年齡,這樣一位同齡的歷史人物的人生轉變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探究的興趣。引入思考:是什么改變了這位青年的人生道路?

    通過一組梁啟超著述《愛國論》《知恥學會敘》《南學會敘》《政變原因答客難》中的部分材料,引導學生用梁啟超的視野觀察,分析甲午戰(zhàn)爭前后中國面臨的社會狀況。既訓練和提高學生獲取材料信息、概括材料觀點的能力,又引導學生明白青年梁啟超正是基于對所處中國前途的擔憂,實現了人生中第一次偉大巨變,從師康有為,投身宣傳西學、救亡圖存的變革浪潮中。

    但戊戌變法的失敗,梁啟超被迫流亡日本,在這里,遇到了另外一位逃亡于此的革命家——孫中山。他們倆的交會,年輕的梁啟超又會有哪些重大的變化呢?

    2.變化二:在“革命”和“改良”中搖擺

    出示自1894—1910年間梁啟超對孫中山的評價材料,以及二人關系的變化的寫照。從中概括梁啟超對孫中山的態(tài)度經歷由“不屑”到“欽佩”到“疏遠”,兩人的關系也經歷了從“合作”到“對立”變化,亦“友”亦“敵”,這種微妙的關系和變化正反映了青年時期的梁啟超曾經在“革命”和“改良”中有過搖擺,但因各種復雜的因素,最終還是堅持改良的道路。

    學生討論:為什么梁啟超與孫中山的關系會亦“友”亦“敵”或先“友”后“敵”?

    梁啟超希望通過開啟民智,進而實現以“憲政”為標志的政治革命,建立民國。孫中山則希望用炸彈與烈士的鮮血驚醒國人,完成民族革命,建立民國。雖然他們殊途同歸,卻是一文一武兩條路。影響孫、梁關系的主要因素是他們有相同的志向,不同的道路。

    隨著辛亥年武昌城頭的一聲槍響,敲響了清王朝走向滅亡的喪鐘。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以“善變”著稱的梁啟超又是如何看待這“千年未有之變局”呢?

    3.變化三:從“?;省弊呦颉肮埠汀?/p>

    通過梁啟超與袁世凱的關系演變和辛亥革命后他對革命的評價綜合分析。

    出示梁啟超與袁世凱有關的圖片資料,分析梁啟超對袁世凱的態(tài)度變化,以及變化反映的實質。

    梁啟超對袁世凱從戊戌政變后的仇視到民國成立初期的擁戴,再到袁世凱復辟帝制時的反對。說明梁啟超在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上選擇從“立憲?;省弊呦颉懊裰鞴埠汀?。

    材料為進一步證實這個結論,看梁啟超對辛亥革命的評價:

    我想中國歷史上有意義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黃帝、堯、舜以來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漢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來貴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們今天所紀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什么意義呢?簡單說:……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一件叫作民族精神的自覺,第二件叫作民主精神的自覺?!簡⒊缎梁ジ锩饬x與十年雙十節(jié)之樂觀》

    從材料不難看出,梁啟超將辛亥革命比之于歷史上的周朝的革命、漢朝的革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創(chuàng)立民國的偉大政治變革,肯定了辛亥革命對國民民族精神、民主意識的啟蒙作用。

    (三)環(huán)節(jié)三:課堂小結,情感升華

    通過本課的學習與探究,我們了解到二十世紀前后的梁啟超在人生道路和政治抱負上確實“善變”。有人說,梁啟超的“善變”是與時俱進,背后有“內在的一致性”;也有人說,他的“善變”是政治投機,是自相矛盾,是無所依靠的彷徨。但梁啟超自己卻堅定地說:“大丈夫行事磊磊落落,行吾心之所志,必求至而后已焉。若夫其方法隨時與境而變,隨吾腦識之發(fā)達而變,百變不離其宗,但有所宗,斯變而非變也。此乃所以磊磊落落也?!?/p>

    辨析梁啟超先生為什么“善變”?如何理解梁啟超先生的“百變不離其宗”的“宗”?

    作為開放式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暢所欲言,甚至合理辯論,訓練和培養(yǎng)歷史思辨能力。“善變”是因為客觀上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急劇變幻的社會環(huán)境;主觀上,梁啟超胸懷報國之志,順應時代潮流,以及具有傳統(tǒng)士大夫的自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學貫中西等。他的“百變不離其宗”的“宗”是責任與擔當,在災難的近代中國為救亡圖存、國家獨立、民族復興而奮斗不止。

    近代以來,在國事陵夷的背景下,像梁啟超這樣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xù)奮斗、凱歌前行。梁啟超17歲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孫中山28歲創(chuàng)辦興中會,邁出革命步伐,毛澤東28歲參加中共一大,鄧小平18歲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等等。從近代這一大批青年才俊身上體現了哪些時代精神?

    諸如愛國情懷、使命擔當、追求真理、艱苦奮斗、崇尚科學、敢于斗爭、自強不息、勇于奉獻等等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就在此時此刻,在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zhàn)中,作為90后的一代,讓我們再次看到了當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和抱負、責任與擔當,再一次感受到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磅礴力量!我們作為即將高中畢業(yè)的00后,在這個“百年之大變局”的新時代,讓我們擁抱新時代、奮斗新時代,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最后,全體師生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詩朗誦中結束。

    三、課后反思與感悟

    通過本課的教學嘗試,從效果上看,得到了與會專家、老師和廣大學生的好評,甚至有觀眾在最后詩朗誦的環(huán)節(jié)因強烈的共鳴而激動得淚眼蒙眬,基本上達到了“以人鑄魂”的目的。有人說:“只有擁有靈魂的課堂,才能引爆以思促思的智力,奔涌起以情生情的激情?!痹谛抡n標、新課程、新高考變革的大潮中,中學歷史教學也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多措并舉,構筑有“人”、有“魂”的課堂,要做到以人鑄魂,最關鍵的是創(chuàng)造“活”的課堂。

    讓歷史的素材“活”起來??梢酝ㄟ^人物的關聯、人物的發(fā)展,“以人串史”。歷史上的“人”是素材,課堂上的“人”是對象,歷史上的“人”有價值,課堂上的“人”有追求,歷史教育就是要通過歷史上“人”背后的價值觀培養(yǎng)和鑄就課堂上“人”的根與魂。總之,就是要去搜尋有關“人”的情境史料,成就實證意識。

    讓課堂的氛圍“活”起來。從社會到個人,創(chuàng)設民主的課堂,從國際到國內,打造開放的空間,從歷史到現實,貼近生活的實際,多途徑激發(fā)學生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通過情境與問題,交流與辨析,展開多向思維,強化歷史解釋,經歷“山重水復”“柳暗花明”,體驗“豁然開朗”的快樂。挖掘史學精髓,培育家國情懷,真正體現“以人鑄魂”。

    參考文獻

    [1]湯加美.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才智,2020(06):137.

    [2]孫忠華.基于歷史故事的初中歷史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245.

    [3]王玲.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簡析[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22):58-59.

    作者簡介

    周建文(1972.8—),男,漢族,籍貫:湖北黃岡,碩士,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歷史。

    猜你喜歡
    歷史教育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五四新潮下的歷史教育
    關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幾點思考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9:02
    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戲劇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8:37:07
    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中韓歷史教育目標比較
    考試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19:06:09
    用歷史教育營造班級和諧小社會
    考試周刊(2016年36期)2016-05-28 01:48:43
    大學生家國情懷的現狀及其對策
    青年文學家(2015年6期)2016-05-09 13:51:21
    高一學生歷史學習困難原因及轉變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17期)2016-03-31 01:09:00
    延安市| 略阳县| 姜堰市| 深圳市| 稻城县| 阜新| 宾川县| 且末县| 寻甸| 土默特左旗| 瑞安市| 安乡县| 蒙阴县| 郑州市| 双牌县| 安溪县| 柘荣县| 宝清县| 庄河市| 呼伦贝尔市| 柳河县| 体育| 黎平县| 芦山县| 虞城县| 双城市| 沿河| 宽甸| 明光市| 张家口市| 文山县| 平顶山市| 正定县| 达州市| 滁州市| 昭平县| 健康| 鄂尔多斯市| 武义县| 什邡市|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