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燕
摘 要:語文教學,是學好各科的基礎,而生字教學又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板塊,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常用的識字手段往往顯得枯燥、簡單、乏味,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如何讓學生對基礎的識字學習產(chǎn)生濃厚而高漲的學習興趣呢?放眼生活,電子類的產(chǎn)品以及微游戲比比皆是,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是興趣頗濃,哪怕只是低年級的孩子,說起“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傳播媒介時,也能頭頭是道。這些微事物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有著時效性、更新速度快、畫面感強等優(yōu)勢的新興微事物,極受社會各個階層人士的喜愛。
關(guān)鍵詞:微課;識字;教學
為了順應微時代的潮流,同時也是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教育界也慢慢流行起了一樣新事物“微課”。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shù)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xiàn)碎片化的學習內(nèi)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jié)構(gòu)化數(shù)字資源。微課逐步廣泛使用于各類課堂,課程中難以用簡潔語言表述或者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識,教師往往更愿意借助微課來幫助學生理解,依著其便捷、短小、實用、可重復利用等多重特性,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因而,筆者對微課應用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微課識字益處多
(一)微課能有效內(nèi)化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興趣,是驅(qū)動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學習如果能建立在愉悅的情緒之下,那一定會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在一年級課間時間,筆者曾試著在教室播放一些輕松的識字小視頻,如《巧虎識字》,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在看到剛學的生字出現(xiàn)在屏幕上,激動不已,鞏固課堂所學的同時,利用微視頻的象形溯源識字,也加深了生字的字源和字義上的印象,在碎片化的時間里,讓學習的效率能顯著得到提高。因而,更肯定了心中所想,學習應該是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之上,并且也需要善于利用身邊的點滴字源,讓識字教學融入生活。
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興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蔽⒄n教學不但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動態(tài)畫面感和生動活潑的語言環(huán)境,在同一時間內(nèi)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可以針對識字教學的重難點,創(chuàng)設恰當有效的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微課提高學生識字內(nèi)容的充分理解
低段學生的行為特點總是偏于活潑好動的,單一枯燥的語言表示,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容易讓教學流于表面,很少有學生會去尋求教學背后的內(nèi)容。而動態(tài)的、變化著的事物,特別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孩子對課堂教學的注意,微課的利用,能有效避免課堂枯燥的麻煩,針對學生的興趣和心態(tài),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多采用多種不同形式的微課進行識字教學。
有了相關(guān)技術(shù)的支持,那么如何在識字教學中做到有趣并有內(nèi)容呢?漢字的教學中,字音、字形、字義三者相互聯(lián)系,缺一不可。有趣的畫面感穿插著必須的文化知識,在生動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對于知識的接受就更容易了,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且更具學習的主動性。微課所特有的聲像功能,也是對豐富畫面的補充,多種感官真實再現(xiàn)生字出現(xiàn)之時的有趣畫面,結(jié)合字形的演變特點,畫面感豐富,刺激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在語文識字課上充分感知客觀事物提供了有效幫助。
(三)微課能讓語文識字學習更具個性特點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可以為全體學生提供無差別的語文識字教學,但是學生是具有獨特性的個體,不能在教學中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在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微課資源的反復觀看,適時適當?shù)貙χR進行補充和鞏固,隨時隨地看,放寬了對學習場地和時間的限制,能及時有效地利用,是對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強化。
二、微課設計方法多
(一)創(chuàng)設激情,豐富情境策略
教學情景的選擇,應牢牢抓住所處階段的學生的特點。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動畫片一類極具畫面感的有聲事物,所以在微課識字教學中利用豐富的小視頻或者在小游戲中識字,往往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輕松愉悅的“看動畫片式”的模式下,輕松習得所需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體驗,樂意與同學分享自己所想所學,有所思有所想,真正讓學生做到學習的主體。
作為教師,也應緊跟時代教育的潮流,以興趣教學為教育手段和教學策略,經(jīng)常鼓勵學生開動腦筋。低段孩子很喜歡玩猜字謎的小游戲,那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一特性進行引導,利用微課的有聲圖片,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生字的字音、字形甚至字義的基礎上,自由發(fā)揮進行創(chuàng)作。大部分學生,會聚焦于字音和字形做文章,如:“告”一口咬掉牛尾巴,“碧”王姑娘和白姑娘坐在石頭上。簡單直觀而有趣,在此基礎上,有些學生也會對字義進行挑戰(zhàn),不管猜不猜得出,猜字謎都會讓學生開心大笑,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引導學生在趣中認字,在趣中掌握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貼近小學生的心靈,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同時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識字習慣。
再如,在一年級《識字5》的教學中,“寒流”一詞比較抽象,光靠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理解,而采用微課輔助教學,播放動態(tài)圖,并能聯(lián)系學生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冬天到了,有時氣溫會突然下降讓人感到特別冷,這就叫“寒流”,是北方來的強冷空氣。這樣就比較輕松地實現(xiàn)了本課較難用語言表述的一詞“寒流”的教學。
(二)思維碰撞,發(fā)散識字能力
微課在有效的時間情境下,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例如,在一年級《識字7》一課中,關(guān)于“青”結(jié)合的形聲字,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其字音字形相似的特點,非常容易混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提供基本字“青”,再根據(jù)所學生字的需求,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畫面,如:屏幕上顯示有太陽的天氣的畫面,引導學生思考,晴天的“晴”在“青”的基礎上加了什么偏旁呢?以此類推,“清、請、情、蜻”等幾個字就很容易學習,學生學會了方法,自己識字的效率更高。
(三)走出課堂,識字生活體驗
小學語文識字課,源于課堂教學,真正的利用卻需要大膽地走出課堂。
一年級剛進來時,筆者采用讓學生識記班級同學的名字來快速認字,識字的愉悅以及交朋友的喜悅,讓識字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交友模式。在家里,孩子喜歡看電視、閱讀兒童讀物,自己所喜歡的讀物上的字,往往也能輕松記憶。去超市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孩子喜歡零食,零食上的包裝名稱,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學習了生字。
在生活中不斷地出現(xiàn)常用生字,并在不自覺中進行鞏固,印象深刻,如學生常吃的零食包裝袋,上面出現(xiàn)的產(chǎn)品名稱,以一種快樂的、甜蜜的方式,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意愿和樂趣,總是能事半功倍。
三、微課評價維度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識字要考查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p>
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貫穿小學六年甚至是整個人生的識字量,70%左右都是在小學中低段掌握的。微作為一個低段教師,需要通過設計與引導,合理利用微課視頻,使學生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受到識字所帶來的快樂。隨著識字興趣與識字的主動性逐漸得到提高,識字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同時,微課可以反復利用的特點,也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層面的學生需求,現(xiàn)在的微視頻app不斷完善,學生也能跟著視頻學習發(fā)音,打分功能、游戲功能的不斷開發(fā),吸引興趣的同時,滿足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差異,真正做到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微課是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和教研方式,教學資源的使用也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慢慢地,微課在教學中也會越來越普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微課不光在識字教學方面有巨大作用,在另外的領域,也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2]《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