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燕
合作是時代的要求,是幼兒日后生存和發(fā)展,適應、立足社會所必需的素質?!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在生活、學習、游戲中,讓幼兒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幼兒期是人的各種合作素質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肮捻崱被顒邮腔诠捻嵨幕归_的相關活動。為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我們挖掘了蘊藏其中的教育元素和價值,讓幼兒從中獲得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設置活動內容,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取有益的認知體驗,初步萌發(fā)合作的意識,獲得成功感與滿足感。
從尊重、理解、信任等角度出發(fā),發(fā)揮語言與行為對幼兒的肯定和激勵作用,達到強化幼兒合作意識的目的。
遵循規(guī)律,從幼兒的生活入手,由淺入深地將合作意識逐步滲透進幼兒的群體活動中。
當幼兒通過合作順利完成任務時,能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合作能讓幼兒真切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深切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價值,從而激發(fā)幼兒進行合作的積極性。
1.親身體驗法
設計活動時要注意設置合作的環(huán)節(jié),以推動幼兒與同伴相互配合。在活動中幼兒能否產生合作欲望,是否愿意與同伴合作,取決于他們能否感受到合作的需要。一般情況下,他們或是在失敗后萌發(fā)合作的愿望,或是在成功后意識到合作的價值。因此,教師應讓幼兒親身體驗合作所帶來的快樂。如在“運鼓忙”活動中,幼兒分成若干組,教師要求幼兒在不移動腳步的情況下將鼓舉過頭頂,向前一一傳送,直到把鼓運到終點。這一過程讓幼兒真切體會到齊心協力才能獲勝。幼兒通過感受合作的快樂,逐步建立合作意識,最終不斷提高合作交往的能力。
2.對比感受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的、形象的。采用直觀對比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通過合作而獲得的成功與不合作而導致的失敗的不同結果,讓幼兒直接體會到合作的好處,感受合作帶來的愉悅,理解合作的內涵,從而引發(fā)幼兒的反思,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這種直觀的方法往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3.榜樣示范法
教師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幼兒,也時常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因此,“榜樣示范”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一是以教師為榜樣。教師間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吸引幼兒效仿。二是以幼兒為榜樣。優(yōu)秀的幼兒是其他幼兒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合作意識強的幼兒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讓其他幼兒在游戲中主動去學習、模仿。同時,及時對幼兒進行激勵,并給予幼兒積極的評價和鼓勵,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欲望,充分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
在活動中,幼兒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合作,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合作。例如,遇到矛盾時,要一起協商解決問題;當玩具或游戲材料不夠用時,能通過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來化解矛盾;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能主動提供幫助;當自己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尋求伙伴的協助……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具體的合作情境,幫助幼兒學習合作的方法。
1.傾聽表達式
學會傾聽同伴發(fā)言并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是幼兒合作學習的一種常見且有效的方式。讓幼兒通過認真傾聽獲取合作的方法,并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進行表達,能較好地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如在活動“各種各樣的鼓”中,幼兒在觀察比較鼓時,采用兩兩一組或幾人一組的方式進行討論,發(fā)現鼓的不同特征。在傾聽同伴發(fā)言時,幼兒認真思考,及時記錄,感受合作學習的意義。
2.動作呈現式
當幼兒出現合作意愿時,常會通過一定的行為加以表現。因此,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的合作行為,一旦發(fā)現幼兒出現與同伴友好地玩耍、協商、詢問、幫助等行為時,要給予鼓勵、肯定和表揚,并借機在集體中加以展示,以做好強化和反饋,進而激發(fā)幼兒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幼兒的合作行為更加穩(wěn)定、自覺化。
如在活動“歡樂鼓”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擊鼓表示歡迎,每種鼓都要通力配合,不管是間奏、輪奏還是齊奏,幼兒要控制自身的動作,以保證鼓聲、歡迎詞與樂曲的整齊合一,達到演奏的效果。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合作,體驗到集體演奏時的動作和諧與默契合作的快樂。
3.討論協商式
在幼兒遇到自己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采用討論與協商的方法,讓他們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困惑,闡述各自不同的見解,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尋找合作的途徑,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一過程是幼兒自我完善與認知飛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如在活動“系鼓帶”中,教師沒有直接教幼兒鼓繩的系法,而是讓幼兒自己探索和嘗試。當幼兒發(fā)現有的鼓繩較短,自己無法獨立完成任務時,便開始嘗試與同伴協商,尋求他人的幫助。通過一次次配合,所有幼兒終于完成了系鼓帶的任務?;顒又?,幼兒既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也增進了同伴之間的情感交融。
幼兒在交流協商中學會了謙讓、諒解等合作技能,懂得了與人合作要友善、謙讓、互助,為以后進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并提供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
1.妙設情境誘合作
教師應注重設置問題式情境,引導幼兒去觀察與思索,嘗試運用合作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對于缺乏合作意識的幼兒,教師可采用啟發(fā)式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讓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逐步得到發(fā)展。
2.巧投材料促合作
材料投放得當,能較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行為。如在活動“可愛的動物鼓”中,教師為每組幼兒提供了2 ~ 3 個鼓和不同的材料,讓他們對鼓進行裝飾。由于制作程序較為煩瑣,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完成?;顒忧?,教師在鼓的裝飾形象、材料選擇等方面,沒有給予幼兒指導,而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嘗試探索?!澳阆胱鲐堖涔?,他想做小狗鼓,怎么辦?”在問題情境的引領下,幼兒對如何選擇材料進行協商,并討論制作方法,通過不斷調整,共同創(chuàng)作出生動形象的鼓?;顒幼層變后w驗到團結協作、互相配合的樂趣,也喚起了幼兒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
3.整合資源強合作
我園充分挖掘游戲資源,將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進行整合,為幼兒搭建合作的平臺,多途徑地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行為。例如,在慶“六一”活動中,我們用心編排了鼓樂活動“歡慶的節(jié)日”,將鼓與舞蹈巧妙結合。表演需要幼兒有效配合才能完成。剛開始,幼兒間也時常出現“摩擦”,經過多次練習與磨合,幼兒之間愈發(fā)默契,能較好地將鼓的強勁有力和舞的熱情奔放有機結合,活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認真組織“鼓韻”活動,既教給了幼兒合作的方法,又能讓其提升合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