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楠 高凱
摘? ? 要:隨著社會收入水平的提高,建筑空間設計發(fā)展到現(xiàn)在經歷了從追求單一的實用性到實用性與美觀二者相結合到考慮經濟適用與美觀實用并駕齊驅?,F(xiàn)代建筑設計在滿足人們的心理和生理要求的同時,還要考慮整體大環(huán)境中的多種關系:人與環(huán)境、人際交往、文化內涵、使用功能等。此外,對于審美情感的表達,以及審美意義和價值的體現(xiàn)也是設計時應考慮的重要依據(jù)。美學理論為當代建筑設計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在設計建筑空間時常常會從視、聽、觸、三個方面巧妙的應用與體現(xiàn)設計美學。
關鍵詞:設計美學;建筑空間設計;審美思維
設計美學是美學與藝術研究的傳統(tǒng)理論而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建筑空間設計是對能夠改善居住空間、發(fā)展現(xiàn)代藝術、創(chuàng)造美好空間的藝術形式,是運用現(xiàn)代技藝將美學觀念、文化內函和實用功能等因素融入室內外空間環(huán)境的藝術?,F(xiàn)代建筑空間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需求,也需要綜臺地理地域、民族風俗、人文交際等多種關系,需要它能夠在滿足人們實用性的同時,也能達到人們需要的審美要求。審美思維是大腦皮層對外來信息的貯存,分析、組合、處理等高級神經活動。
一、美學原則在現(xiàn)代建筑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正是由于人類思維不斷的發(fā)展,使人們對事物的美感得到了充分的認識。人需要美的存在,同樣建筑空間設計不僅要考慮它的實用性,而且也必須賦予其美的屬性。
1、美與適度
適度的美是一種相對和諧、平衡的比例關系。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哲學觀點,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整個天體就是一種和諧和一種數(shù)”,“美是和諧,是比例”。歐洲美學思想的奠基人亞里士多德曾說:美要靠體積與安排,“不但它的各部分應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體積也應有一定的大小。
蘇州博物館的設計者貝聿銘出色的遵循了美與適度原則。歷史碾過崢嶸的歲月,建筑遺跡是最好的時光見證。誠然,陳列歷史遺物的展廳要求面積廣大,根據(jù)不同的展覽內容和主題需要劃分不同的展廳,走廊過道以及基礎設施都應能夠承受最高峰時人流量的壓力。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設計布局合理,確保游客行走在各展廳的時候可以盡量減少重復的路程和轉彎,展廳、布景、走廊在布局時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充分考慮其功能組合和功能秩序,可以有效提高空間的利用率。保證了展品恰到好處的展示疏密以及游客充分的參觀感受。
從設計美學的角度分析,蘇州博物館充分展示了蘇州園林藝術的精湛技藝,亭臺樓閣軒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和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渾然一體。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端,參觀者無不在任何角度、任何情境下都能將素雅、祥和、生動之美感受的淋漓盡致。
2、美與韻律
建筑空間環(huán)境設計中的美學不是單純的藝術形式,它必須與實用相結合,并強調人的參與與體驗。著名評論家弗德曼在《環(huán)境設計評估》一文中寫到:“一個設計場所成功的最高標志就是它能夠滿足和支持外顯或內在的人類需要和價值,也就是提供一個物質和社會的環(huán)境。在期間,個人或群體的生活方式被加強,其價值觀被確認,必須認識到誰是使用者,這一點相當重要”。因此,在建筑空間環(huán)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美學與場所的協(xié)調性,是否符合審美主體的審美意志、興趣點等需要。
哈迪德的建筑風格帶有強烈的視覺效果,打破了傳統(tǒng)建筑的傳統(tǒng)模式,前衛(wèi)且有未來感的曲線,讓人印象深刻。北京的銀河SOHO用鮮明靈巧的節(jié)奏和曼妙韻律把沉默的建筑實體變成了富有節(jié)奏和動感的音符,因此馳名中外,通過建筑體量大小的劃分、虛實空間的節(jié)奏安排、建筑構件的疏密變化、節(jié)奏的緊湊程度等體現(xiàn)美的韻律表達,使建筑富有整體感、均衡感和舒適感。
3、美與比擬
比擬一般用于文學的表述,在形式美學中,它同聯(lián)想不可分割。聯(lián)想的內容通常都是客觀存在的,運用比擬的手法,通過聯(lián)想使抽象的意識活動與具體的客觀形象相聯(lián)系,最終形成了曾經有過或者十分向往的生活氣氛。
2006年,設計師于昭同建筑師王戈、進行了一次關于‘老房子的考察。位于廬山腳下的舊居便是其中之一。在路旁古樟樹的見證下,從驛站到民房,幾個世紀的變遷,它如一位老者,默默地對望群山。于是,于昭對現(xiàn)場進行了“移植”,借以表達對那些消失的古代村落的懷念。除了對物的追逐,中國的民居,還大都有廊道和院子,從山西的家族宅院,到徽派民居;從江南水鄉(xiāng)的濱水居室,到廣州的西關大屋;廊道鏈接空間的交錯,或舒展、或隱私,都是一類生活狀態(tài)的展現(xiàn)。
二、總結
“美”離不開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活動。當前,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高度現(xiàn)代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在傳統(tǒng)美學思想下,不斷地繼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準確洞悉市場需求,緊跟時代潮流,是對每一個設計師最起碼的要求。獨特化、多重性、持續(xù)性、藝術化、技術美等設計理念推動整個社會生活不斷向前發(fā)展,使得各種設計現(xiàn)象適應著快節(jié)奏的當代生活穿插運動和推陳出新,這是文化藝術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也是全新水平的設計美學在新的觀念作用下的實在體現(xiàn),最終從設計作品直覺的關照中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通過本文深入淺出的論述,我們初步探討了建筑空間設計中的美學意境,并且列舉說明了設計美學本身具有的感染力、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魅力。通過對設計美學運用方法的研究,引發(fā)了全新觀念以及新的方法,為以后的美學在建筑設計中的實踐提供幫助,更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重新喚起人們對建筑空間設計美學的關注和了解,全面理解設計美學自身豐饒的內涵,在今后對于室內外空間的設計中將設計美學的藝術感染力發(fā)揮到無懈可擊。
參考文獻:
[1]李超德.設計美學[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4
[2]李超德.讓東方美學影響國際潮流[J];時尚北京,2015
[3]陳振東.關于現(xiàn)代設計的一點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6
[4]吳衛(wèi)剛.服裝美學.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5]約翰·羅斯金.藝術十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6]王世仁.理性與浪渡的交織:中國建筑關學論文集[J];百花文藝出版社,2010
[7]陳波.淺現(xiàn)代工業(yè)建筑美學[J];山西建筑,2009
[8]王受之.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J];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9]胡海曉.關于空內設計中色彩的環(huán)境與功能的討[J];設計在線網(wǎng)站專稿,2009
[10]朱介英.色彩學一色彩設計與配色[J];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11]周積信.室內設計美學實踐淺談[J];大眾文藝,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