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目前普遍反映其效果不佳。本文擬通過寫作教學的本質和目的找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根本上研究了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在教師教學方面和學生學習兩方面充分地思考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最后總結了改進這些問題的辦法,將改進的辦法落到了實處,落到了細處,以求可以提升寫作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對策
寫作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在新課標的理念下要求寫作教學應該在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培養(yǎng)和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突出強調以學生為主題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寫出真實感情,在生活中積累素材。由于寫作是學生“聽”“說”“讀”“寫”四大技能之一,所以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展現。但是大多數小學生對于寫作都有畏懼和排斥心理,這是值得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深思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最讓教師頭疼,也令學生苦惱,教與學的情形也甚為尷尬,不是無章法,無路數,隨意性太大,就是太講究固定的傳統(tǒng)模式。作文訓練的類型五花八門,種類也極其繁多,一套又一套,但苦苦訓練之后,學生依然害怕寫作文,作文水平提升有限,作文教學效果令人失望。在這樣的一種發(fā)展中,我們需要了解作文教學到底是什么?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樣去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
一、 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要求寫作教學要在以往傳統(tǒng)寫作教學的基礎上,突出強調作文的“新”“巧”“活”,也就是激發(fā)興趣,以學生寫作為主體,以真情實感為寫作內容,以現實生活為線索,并需要強化素材的積累。然而長期以來,教師都沒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思維方式作為寫作體系的支配點,加上學生自身基礎的不足,并導致現今的中學寫作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方式枯燥,教師引導不足
首先,教師不注意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大多數教師仍習慣于模式化教育。盡管老師大都知道素材來源于生活,但他們往往更側重于寫作內容是否符合教學目標,是否可以在考試中得到高分,在筆者的實習過程中就發(fā)現,通常的作文課上,教師總是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模仿,并通過教給學生模式和套路,即開頭與結尾應該怎樣寫,中間部分要怎樣寫,來進行固定的格式訓練寫作,完全剝奪了學生真正能夠發(fā)揮的空間。嚴格來說,這種教法并非一無是處,但前提是從多閱讀多模仿中找到自己的風格,寫出自己的水平。然而大多數的學生在這種閱讀與模仿中反而產生了惰性。
(二)學生生活積累不足
根據浙江金華市的一份關于小學生的調查報告顯示,學生所熟悉的題材領域基本限制在家庭和學校領域,社會領域仍基本空白。他們還沒來得及去接觸社會,生活閱歷少,生活經驗少,各種信息接觸得少,然而藝術來源于生活,當然寫作也是來源于生活。學生的生活積累本身不足,加上快節(jié)奏的學習生活和繁重的學業(yè),令那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無暇他顧。沒有素材,沒有材料,導致無話可說,于是學生對于寫作只能采用敷衍的態(tài)度,東拼西湊或者抄襲,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胺隼夏棠踢^馬路”與“媽媽背我看病”之流的作文大肆橫行,沒有真情實感。
二、 解決問題的對策
小學是寫作教學的開始,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最佳時期,教師應針對性地發(fā)揮引導作用,通過靈活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寫作教學成為一種享受。
(一)改變評改模式,讓作文成為作品
教師通過及時反饋及提供改進方法,并讓學生當時消化,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教師的贊揚以及肯定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信心。另一方面,自我修改是學生的“二次寫作”,是學生認識并修改原表達的不足以及各個方面的謬誤的更高層次寫作,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作用更大。不過由于學生自身能力的不足,這一過程同樣需要有教師的引導。但有些教師卻將修改完全地推給了學生,沒有做到引導作用,看上去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實質上卻沒有任何的成效。新課標提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給教師工作提供了新的規(guī)范。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收集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這句話成為了經典,怎樣才能具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呢?首先,應該多讀書,有位名人說過“身體和靈魂必須要有一個在路上,不是旅游就是讀書”,讀書不僅可以讓中學生積累詞匯,使他們不必空有一腔熱情,苦于詞窮而抒發(fā)不出,而且可以讓他們找到感情的抒發(fā)點,乃至于找到知音。其次,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習慣,留意身邊的小事與細節(jié)。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笨梢姺e累有多么重要。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寫隨筆,記日記和記周記的習慣,把自己經歷的事、心情,還有周圍發(fā)生的故事等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將自己想說的都寫下來,這樣一來,作文時就會有事可寫,有話可說。
(三)將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融入寫作教學中
學生對新事物總是充滿好奇,會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接觸了解,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從視覺、聽覺上都會為之一振,耳目一新。由于條件限制,學生無法走進自然,傾聽自然,發(fā)現自然的魅力,但教師通過多媒體可以將潺潺的水聲流入學生的耳中,將一粒種子從萌芽到綻放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眼前。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僅僅將命題告訴學生,學生無法領悟命題的真諦,不知道到底要寫什么,無從下手,即使學生想寫,腦海中卻沒有東西,也無法描述心中所想。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可以彌補以前的缺陷,通過觀看播放的生活片段,學生們很快聯想到自己以前經歷過的事情。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言,互相交流,各抒己見。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辯論、探討,對學生寫作有很好的啟發(fā)作用。
(四)整合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
平常的閱讀教學在寫作中具有工具性,但在當代的語文教學中這兩者卻常?;ゲ幌嚓P。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學習語言文字,并運用語言文字。學習指的是我們平時的閱讀教學,而運用就是寫作,所以說,“學習”是“運用”的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領悟語言表達形式,在課堂上隨時穿插寫作訓練,由“一句話——一段文字——作文”的趨勢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使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天窗》一課時,《天窗》是文學大師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為題材的一篇散文,語言生動有趣,富有哲理。課文以小小的天窗為切入口,選取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兩個場景——想在雨天玩與夜晚玩,卻只能待在家里時,孩子們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想象風雨雷電掃蕩大地,想象星河山川和可愛的動物們。文中用上了大量的想象手法,并通過一連串排比句,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向往之情。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排比句的仿寫,關鍵是在“仿”字上下功夫,要寫得符合題意,要寫得富有創(chuàng)意,要語句通順。引導學生用這種方式進行演繹寫作,結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巧用景物來表現自己的心思,在充滿樂趣的同時也學習了寫作。
(五)優(yōu)化教學模式,激發(fā)寫作興趣
學生學習作文的最佳動力是對作文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在一堂寫作課開始之前,教師應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定好本次寫作的主題、要求以及教學目標。這些都是必要的準備,但僅僅有這些準備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想好怎樣做才能完成自己的計劃,這就需要設置一些有趣生動的活動,比如游戲、猜謎、聊天、講故事甚至可以是走出教室等,以豐富多彩的方式展開寫作課的教學,由此為開端,為寫作課的順利進行夯實基礎,打破學生對寫作的抵觸情緒。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學習寫觀察日記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校園里實地探訪一圈,讓孩子們徹底親近大自然,引導學生善于觀察,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找一找校園里的各種花,選擇一種進行觀察,或者挑選一棵校園里的橘子樹,觀察橘子樹的樹干、樹枝、葉子、果實,學生真正融入了這節(jié)生動有趣的課堂,自然會有素材可寫,也愿意寫作。
(六)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
在與一位老師的交流中,他告訴筆者其所在的學校為學生訂閱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快樂作文》及《作文報》等一系列報刊雜志,結果學生們紛紛表現出了極為濃厚的閱讀興趣,他們認為“文章有親切感,有生活味,寫作手法新穎,評點比較到位”。事實上,這樣的學生的自我領悟要比老師來進行專門的分析講解要有效得多。由于學生的接觸社會的機會少,所以就需要讓他們多閱讀,從閱讀中了解別人的經歷,轉化為自己的素材。學生在閱讀了大量優(yōu)秀文章后,就可以從模仿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思路和形式。除了讓他們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表達方式外,還可以引導他們閱讀一些圖文相加的書報,提高聯想的能力,廣泛涉足,建筑類、文藝類、科普類等書籍也是有必要看看。這樣在學生大量閱讀之后,教師進行相應的點撥與指導就能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七)讓學生學會互相修改和自我修改作文
盡管中學生很難察覺自己的錯誤,但卻熱心尋找他人的錯誤,因此教師可通過建立互助小組,讓學生互相幫助修改。同時通過尋找別人的錯誤,學生也可以避免犯類似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我修正的習慣,即完成一篇作文后應該再讀一讀,找出自己的錯別字,不通順的語句和病語,結合作文要求反復地通讀全文,看看自己表達的意思夠不夠完整準確,一篇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學會評改他人的習作,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寫作能力,通過批改他人的習作,能學到他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一遍遍修改自己的習作,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遣詞造句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總之,為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優(yōu)化課堂結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簡介:劉文君,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學華家池子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