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軍
【摘? 要】? 文本中的情感意蘊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去發(fā)現,只有理解了文中的情感,才能使學生感悟到文化的魅力,其實這也凸顯出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光輝。本文從問題引導、積極討論以及搜集整理等方面探尋了語文教學策略,意在以文本中情感豐盈學生的內心,提升其思想品質。
【關鍵詞】? 情感;小學語文;文化;品質
情感,是作品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文章怎么能夠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呢?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蘊藏著多種對學生思想成長有利的情感,值得教師去挖掘。語文學科素養(yǎng)中明確指出了小學生應該具備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應該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承繼者。當前語文教學中,教師基本都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三維教學目標,關注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挖掘出文章中的情感與文化之間的聯系,用文化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這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極其有利。
一、問題引導,發(fā)現情感意蘊
文章中潛藏的情感,需要教師的引導,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空間不是很大,他們的人生經歷是有限的,在有限的人生經歷中,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是有限的,故而不可能迅速挖掘出作品意蘊,但是如果教師恰當地用問題去引領學生的思維,也許他們就會跳出自己固化的思維模式,與作品親切對話,從而發(fā)現作品中寄予的豐富情感。關注文本情感和精神,學生就可以在語文學習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質。
例如在《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設計一些問題,探究文章的情感,這篇文章中的情感強烈,寫出了老班長舍己救人的高貴思想品質,作者也是對這種精神充滿著崇敬之情,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奉獻精神,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這樣的精神呢?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1)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2)這樣的人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是否存在?你有沒有見過或者聽說過?(3)以后你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些問題可以使學生關注思想情感,提升文化品質。
問題設計,要將文本中的文化意蘊挖掘出來,作為依據,也要用文章中的情感去打動學生,從而使其透過作者的情感,看到更為深層的文化力量。唯有此,學生才能在文本溯源中看到文化的光輝。
二、積極討論,營造文化氛圍
討論,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一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小學生的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感悟文本的文化魅力,這很關鍵,因為很多教師都不相信自己的學生,那些主題思想都是教師講述給學生,強塞給學生去理解和接受的,這樣被動接受的過程中,學生是感受不到語文文化魅力的,相信學生們,讓他們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看待文本的思想,然后結合大家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文化思想,教師何樂不為?
例如在《牛和鵝》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文本中的思想,“同學們,大家來閱讀,文中的金奎叔和我對鵝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呢?鵝對我們的態(tài)度又有何不同呢?為什么會這樣呢?大家來討論一下吧!這篇文章到底告訴我們了什么呢?”學生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既可以從金奎叔的話入手,也可以從牛和鵝的角度入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論,這就是這篇文章給予我們的啟示,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使氛圍變得活躍起來,整個課堂中都充滿著思想的光輝,充滿著文化的氣息。
激烈討論文本思想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營造出一種強烈的文化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的品行和文化認同感就會初步建立起來。教師要為學生的討論找到那個觸發(fā)點,為其提供一個自由的平臺,使其充分交流。
三、收集整理,豐盈學生內心
情感是多樣化的,而文化傾向也是多方面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整理和搜集各種文化特征的作品,尤其是在分析文本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從多角度分析文本的文化意蘊,借此豐盈學生的內心世界,感悟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文本學習中進行一些拓展,使學生了解更多中國的文化,培養(yǎng)出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同學們,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覺得你該如何去看待生命,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才能不負此生?”學生們由奉獻他人想到了生命的意義,“你們還讀過哪些類似文章?你覺得哪一篇寫出了你的心聲?”學生們開始在腦海中搜集整理有關信息,從古到今,聯想到了很多經典的文章,也想到了很多為國捐軀的志士仁人,岳飛、文天祥、黃繼光、邱少云等,這些文章和人物在學生的心中匯聚,凝聚成民族之魂,忠義文化的魅力頓時呈現出來,學生們的思想情感獲得了升華,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小學生內心無比純凈,就像一塊畫布,你畫什么,在他的內心就會留下什么,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學生的心中播撒文化的種子,使學生們的思想品質和審美情趣都可以得到提升。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有效的,才是符合新教育理念的。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是有關心靈的教育,它可以為學生的精神成長提供精神養(yǎng)料。作為語文教師,應挖掘出文本的情感意蘊,讓學生們可以在這樣的情感世界中看到文化的力量,獲得人生啟示。本文立足學生的心理世界,從文化育品質的角度進行了課堂實踐研究,意在使學生能夠發(fā)掘出文本的情感意蘊,聞到文本內在的文化氣息,用文化浸潤學生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