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將生活化材料運用到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是一種創(chuàng)新,也是發(fā)展必然需求。在當前幼兒園教育工作開展中,需要把這一工作與社會發(fā)展提出的需求相互結合,才能夠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所以本文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重點分析生活材料在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希望能夠有效、培養(yǎng)幼兒借形想象的能力,使其綜合素質得以提升,促進幼兒的成長和進步。
關鍵詞:生活材料;幼兒;借形想象
中圖分類號:G612?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0-0280-01
前言
借形想象是一種比較常見,也是相對比較原始的想象方法,如,通過云朵想象動物、通過簡單的圖形,想象各種各樣的昆蟲等。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借形想象的能力,教師還需要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培養(yǎng),融入生活化的材料,以此讓幼兒更好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也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使幼兒健康的成長。
1.借助生活道具材料,培養(yǎng)幼兒借形想象能力
借形想象通過字面的意思能夠了解到,就是借助某一個事物具體的形態(tài),借形想象和創(chuàng)作,其主要就是立足于真實的、可以感受到的事物基礎之上,通過借形想象能夠讓幼兒借助形態(tài),充分的發(fā)揮出自身的思想和能力,以此進行創(chuàng)作。所以在幼兒教育工作開展中,一個熟悉的物體能夠有效地吸引幼兒想象的興趣,隨處可見的物件都能夠實現幼兒借形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隨處可見的材料,這些材料大多數都是生活化的材料,融入到教育工作之中,以此讓幼兒的借形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例如:拿出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或者是家用的廚房器具、臥室擺件等,都可以讓孩子們通過對這些材料的觀察,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大膽地借形想象,開放性地進行思考,進而想象出最新的事物,培養(yǎng)其借形想象的能力。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一個橙子,通過橫切、豎切等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引導幼兒進行組合的想象,使其能夠在游戲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也能夠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
2.游戲中添加生活材料,學習借形想象的方法
直線、曲線和各種圖形,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能夠使用的材料,這些材料的想象空間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引導的過程之中,也可以盡可能的融入生活化的思想理念,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線條和圖形,以此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借形想象,提高教育工作整體的效果。
為了能夠更好的使幼兒對知識的學習擁有興趣,教師就可以以游戲的方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實行借形想象的活動,通過借形想象讓幼兒能夠認識直線、曲線,以及各種各樣不同的圖形,指導幼兒能夠在游戲中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一點對于幼兒借形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開展“快樂的一家”這一游戲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把彈簧線、波浪的線、鋸齒的線圍繞著紙的四邊進行“跳舞”,然后根據不同線條產生的不同的圖形,大膽地借形想象和創(chuàng)作。這樣的方法能夠給幼兒充足的空間,也能夠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在游戲的過程之中,幼兒可以繪畫出圓形、半圓形、三角形、橢圓形等,讓幼兒說出這些圖形到底像什么?三角形像小魚、半圓形像蘑菇、橢圓形像烏龜等,這些都能夠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以此提高其借形想象的能力,使幼兒后期得到良好的成長和進步。
3.有效收集生活材料,用創(chuàng)造潛能激發(fā)借形想象力
在借形想象的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中,教師也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維,以及常規(guī)的教學活動,通過多角度的教學模式開展,讓幼兒的借形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啟發(fā)幼兒自身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性欲望。所以,教師也可以在活動開展階段,利用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實物,熟悉的形態(tài)和環(huán)境等,引導幼兒能夠大膽的借形想象,鼓勵幼兒形成多樣化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增強幼兒借形想象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指南》中提出的要求,能夠為幼兒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充分的條件,使其能夠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下,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所以教師在課程開展階段,就可以組織幼兒把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物品帶到幼兒園,可以是塑料瓶、易拉罐、廢報紙、衛(wèi)生紙紙筒等。收集到這些生活材料之后,教師就可以與幼兒一起進行手工創(chuàng)作,如,用易拉罐、紙筒做機器人,在做好之后,大家一起根據做好的樣子,想象該如何讓機器人變形?機器人的樣子像什么?這樣就能夠借助幼兒自主動手創(chuàng)造,使其借形想象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物體,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讓幼兒撿樹葉,見到的每一個樹葉都需要說出這個樹葉到底像什么?為什么像這個東西?如,幼兒撿到一個樹葉像甲殼蟲,老師就需要引導幼兒說出,為什么自己覺得這片樹葉像甲殼蟲?這樣的活動能夠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體,引導幼兒借形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能夠提高幼兒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一舉多得的效果。
結論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幼兒園教育工作實際的開展情況能夠了解到,長久以來,在幼兒教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之中,教師僅僅關注對幼兒基礎的習慣,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幼兒本身的潛能激發(fā),這也不利于幼兒后期的良好成長,導致很多幼兒的個性化思維受到了禁錮。在以上內容中,本文就提出生活化材料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和應用,希望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借形想象的能力,以此使其綜合素質得到培養(yǎng),為幼兒后期的成長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顧雯靜.“借形想象”提高大班幼兒美工活動的創(chuàng)意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213.
[2] 王君萍.核心經驗下的幼兒“借形想象”美術活動的實施[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21(03):108-109+132.
[3] 王琦琦.讓“借形想象”為幼兒美術創(chuàng)作插上騰飛的翅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