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能統
中圖分類號:G623.5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0-0158-01
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小學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各學科新課標的出臺給信息技術教育帶來思考,要想體現新課標所說的課程結構的綜合性、彈性與多樣性以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中的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毫無疑問,這對于信息技術課的老師來說,是挑戰(zhàn),也是機會。
怎樣做才能既傳授好基本知識和技能,又能體現新課標中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呢?我從多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后覺得,只有將自主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貫徹到課堂中,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加強和其它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課堂才會充滿活力,才會充滿創(chuàng)造的氣氛和智慧的挑戰(zhàn)。那么,如何才能打破信息技術教學的現有模式,構建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找出現行教材與新課標之間的差距
信息技術教材,一般都是以傳授操作技能為主的,以前我上課就是把新知識在臺上演示一遍,學生跟著操練一遍,反復操作,直到記住為止,有的時候上到學生數多一點兒的班級,兩三個同學合著用一臺電腦,相同的內容要重復好幾篇,一節(jié)課下來枯燥乏味,學生們又吵吵鬧鬧的,難以控制,于是干脆讓學生自己練習去了。信息技術課難上,尤其難以上出新意己經是不爭的事實。
新課標出臺以后,對照著教材,我仔細地分析了一下,發(fā)現僅僅依靠教材,還不能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教材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方面下了一些工夫,也注意了和與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但是在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方面設計得較少,設計得比較多的就是小游戲,對于學生的探求新知識的引導不夠,這也許是由于篇幅的原因或者是每節(jié)課的容量有限,所以教材實際上仍然以傳授操作技能為基本思路的,要想貫徹新課標精神,就需要教師在原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重新設計和編排。
2.找出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并巧妙運用這些特點
信息技術課有以下這些特點可以為我們所用:
2.1 教材多采用模塊式劃分來編排,它們之間既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比如,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就可分為信息技術基礎、操作系統、繪圖、文字處理、網絡基礎、多媒體基礎等,這些模塊之間看似關聯不大,實際上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繪圖和文字處理可以一起運用以增強圖畫或文本的可觀性,多媒體素材可以到網絡上查找,操作系統的設置對軟件的使用可以造成影響等等。
2.2 操作方法的可繼承性。
一些流行軟件的使用方法往往帶有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比如WORD在菜單和工具的使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還有一些基本操作如鼠標右鍵的用法以及鍵盤上一些功能鍵的用法,在很多軟件里都是相似的。所以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掌握這些規(guī)律是進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絕佳機會。
2.3 操作練習地位突出。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操作時間應該占課堂的絕大部分,所以,如何設計好操作練習,給學生一個好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和課程整合理念一般都是通過上機作業(yè)來實現的,這一塊也是信息技術課上可以機動可以發(fā)揮的一塊寶地。
3.有意識地將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到課堂中
在此,我將自己在課堂中的兩個應用實例列舉出來,以供大家探討。
例一:此例是《插入藝術字》的設計。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在展示幾組藝術字以后,我讓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插入剪貼畫的方法,摸索插入藝術字的方法。老師先不講授,而是提示他們根據以前的操作經驗來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發(fā)現,這些發(fā)現可以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這樣得來的新知識比教授硬性講授要牢固,而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摸索到了軟件操作的規(guī)律,比如注意看計算機提示以及工具欄的用法等。
同樣,在操作練習結束后,我讓學生討論,藝術字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討論出來的結果讓人滿意,如:編報紙,辦板報,做賀卡、寫標語等,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又如《回收站》,在學習刪除文件的時候,我讓學生分組自己學習書本上介紹的兩種刪除文件的方法,學完后再讓學生來介紹一下怎么操作,之后再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探討是不是還有不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樣就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平臺,讓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了一個表現的工具,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讓學生互相交流彼此的方法,發(fā)現一共能夠找到六種刪除文件的方法,他們不僅僅輕松地學會了本課的知識,也體會到了探究式學習方法帶來的樂趣。
一段時間的試驗讓我更加堅信,課程改革的諸多理念也可以用到信息技術課中,而且可以用得很好。信息技術課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它的這種特性就可以淡化課堂設計,把它上成一節(jié)節(jié)摹仿性的操作練習課,讓課堂毫無生氣毫無挑戰(zhàn)。
因為信息技術課本身的特點和固有的技能訓練的使命,所以從中嘗試探究式學習方法,貫徹課程整合的宗旨是有一定難度,但是信息技術課堂有它本身的優(yōu)勢,這表現在:
(1)它本身處在一個好的信息技術環(huán)境,比如網絡教室,這就給了我們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提供了一個平臺。
(2)信息技術課每節(jié)課的內容不是很多,學生很快可以掌握,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創(chuàng)造的空間和時間,如同一塊白紙,等著你去潑墨添彩。
(3)信息技術本身是一門邊緣學科,和其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給了課程整合設計無窮的機會。
(4)它還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所以我們的設計上就可以利用這個工具來作各種各樣的發(fā)揮。
總之,只要把握好新課標的中心理念,根據自己的課堂實際,再加一份對課堂教學的熱愛,我想,信息技術課堂也可以充滿勃勃的生機和探究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