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
柏類植物四季常綠、樹形優(yōu)美、樹冠枝條濃密、適應性強(微堿性、石灰?guī)r山地、瘠薄地均可栽植)、壽命長、分布廣、材質優(yōu),是高檔家具、木制工藝品的良材,果實、枝節(jié)、樹葉、種子、根和樹皮均能入藥,還可以提煉柏油作化工原料,綜合利用價值高,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三大效益顯著,是優(yōu)良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yǎng)、風景、用材林樹種,廣泛應用于山區(qū)、城鄉(xiāng)造林綠化。近年來,柏類植物病蟲害有加重趨勢,導致樹勢變差、觀賞性及生態(tài)價值下降?,F(xiàn)將柏樹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與綠色防控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一、主要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控技術
1. 柏樹類葉枯病 ①發(fā)生規(guī)律。葉枯病主要危害龍柏、側柏等柏科植物當年鱗葉及綠色嫩枝,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枝條上越冬,翌年春季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潮濕氣流傳播,自傷口侵入。4~5月為初發(fā)期,7~8月為盛發(fā)期。鱗葉發(fā)病初期,顏色由綠色逐漸變?yōu)辄S綠色,無光澤,最后變成枯黃色,早落;鱗葉病斑向下感染綠色嫩枝,嫩枝發(fā)病后褪綠,顏色逐漸變枯黃、不凋落,翌年春季被風吹落。嚴重時樹冠布滿枯黃色病枝葉,樹冠枝條稀疏,生長勢衰弱,觀賞性降低。②防控技術。一是農(nóng)業(yè)防治。不栽帶病苗;清除枯枝、落葉、雜草,特別是樹冠上殘留的病枯枝,集中燒毀;早春灌底水,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增強樹體抗病能力。二是化學防治。4月發(fā)病初期,噴50%胂·鋅·福美雙(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0天噴1次,連噴2~3次。
2. 梨檜銹病 ①發(fā)生規(guī)律。梨檜銹病主要危害圓柏(又稱檜柏)等圓柏屬植物的葉片、嫩枝、果實,病原菌以菌絲體在柏樹染病組織內越冬。病菌由冬孢子萌發(fā)成擔孢子,8~9月借風雨傳播。圓柏染病后,針葉和小枝上形成大小不等的黃褐色瘤狀物,遇水變?yōu)辄S色膠狀物,導致受害針葉和小枝衰弱、枯死,樹冠稀疏。②防控技術。一是農(nóng)業(yè)防治。圓柏造林時,不與梨、蘋果、海棠混栽,最好遠離5千米以上,以減少病菌轉移傳播;加強日常撫育管理,增施有機肥及磷鉀肥,及時排水、灌水;合理修枝,清除枯枝、病梢、病株、雜草,集中清理并銷毀,減少病原菌越冬基數(shù)。二是化學防治。初春(3~4月),噴1~3波美度石硫合劑1~2次;4~5月,對圓柏周邊的梨、蘋果、海棠,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10天噴1次,連噴2次;7~10月,于降雨前噴200倍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保護樹體,防止感染病菌。
3. 紫紋羽病 ①發(fā)生規(guī)律。柏樹紫紋羽病主要危害龍柏等柏科植物的根部,病菌以病根上的菌絲體和菌核在根際土壤中越冬。4月開始發(fā)病,7~8月為發(fā)病盛期。初發(fā)生于細支根,逐漸擴展至主根、根頸,根表面纏繞紫紅色網(wǎng)狀物,后期根表著生紫色半球形核狀物。病根皮層腐爛,易剝落,木質濕腐、朽枯,爛根具有濃烈蘑菇味。導致樹勢衰弱、葉黃早落、枝條枯死,甚至整株死亡。低洼地、貧瘠地及弱樹發(fā)病重。②防控技術。一是農(nóng)業(yè)防治。營造混交林,栽植健壯、無病苗木。定植前對苗木進行嚴格檢疫,可疑苗木要先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浸苗消毒處理10~15分鐘,清水沖洗后再栽植。加強撫育管理,合理修剪,增施有機肥,及時清理柏樹周圍的雜草、樹根,改善立地條件,減少病菌來源,促進柏樹健壯生長,提高樹體抗病力。二是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病株根部土壤灌70%五氯酚鈉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或樹盤土壤撒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克/株。
二、主要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控技術
柏樹蟲害主要有側柏毒蛾等食葉害蟲和雙條杉天牛、柏膚小蠹等枝干害蟲。
1. 側柏毒蛾 ①發(fā)生規(guī)律。側柏毒蛾主要危害側柏、圓柏等柏科植物的嫩芽、嫩枝,在山東每年發(fā)生2代,以卵在鱗葉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卵孵化,幼蟲可吐絲下垂,白天藏匿在樹皮縫或葉叢中,多在夜晚取食柏樹新萌發(fā)的嫩芽、嫩葉;老熟幼蟲也取食整片葉子,5月中下旬開始在樹皮下或葉叢中結繭化蛹;5月底6月初越冬代成蟲羽化,成蟲晝伏夜出,在傍晚或黎明前后繞樹冠群飛,擇機交尾、產(chǎn)卵;6月中旬第一代幼蟲開始孵化,8月中旬開始化蛹,8月底9月初為第一代成蟲羽化盛期,交尾后產(chǎn)卵越冬。②防控技術。一是農(nóng)業(yè)防治。新植柏樹林,要營造針闊混交林;合理密植,對郁閉度大的林分,及時進行修枝或適度間伐撫育,改善林分的通風透光性,促使生長旺盛。二是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寄生蜂、寄生蠅、螳螂等側柏毒蛾的天敵昆蟲,招引大山雀、啄木鳥等食蟲鳥類;利用蘇云金桿菌等微生物殺蟲劑防治。三是物理防治。根據(jù)蟲態(tài),及時開展人工捉蛹、摘除卵塊、捕捉幼蟲;成蟲期,用黑光燈(燈下置大水盆)、頻振式殺蟲燈(距地面1.5~2米,每200米1盞)誘殺成蟲。四是化學防治。低齡幼蟲期,噴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1 000倍液,10天噴1次,連噴2次;對郁閉度大的林分,于7時前或17時后無風(或微風)時,利用煙霧機噴觸殺性殺蟲煙霧進行防治。
2. 雙條杉天牛 ①發(fā)生規(guī)律。雙條杉天牛主要危害側柏、圓柏等柏科植物的邊材,被列為國內森林植物檢疫對象。1~2年發(fā)生1代。2年1代時,以幼蟲在寄主木質部邊材的蛀道內越冬。1年1代時,以成蟲在寄主木質部的蛹室內越冬,3~4月咬破羽化孔外出,產(chǎn)卵于2米以下樹干皮縫內;10~20天后,初孵幼蟲蛀入皮層危害,5月在邊材上形成明顯的扁平蟲道;7~9月蛀入木質部危害,8~10月在靠近邊材部位的蛹室內化蛹;蛹期20~25天,一般9~11月成蟲羽化。②防控技術。一是檢疫御災。對調運的苗木、木材及其制品,必須嚴格履行森林植物檢疫程序,發(fā)現(xiàn)帶蟲的,用溴甲烷(20~30克/米3)或56%磷化鋁片劑(12~15克/米3)熏蒸處理24~72小時。二是農(nóng)業(yè)防治。營造混交林;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剪除蟲害枝,清理衰弱木、枯死木。三是物理防治。成蟲羽化前,進行樹干涂白(石灰∶硫磺粉∶水=10∶1∶40),將樹干主枝涂白,防止成蟲產(chǎn)卵;成蟲期,人工振落捕殺成蟲,林間設置誘木(新鮮柏木段,10根/堆,間距100米,定期噴觸殺性藥劑消滅誘集的成蟲)、懸掛性誘捕器(間距50~80米,下部距地面10~30厘米)、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捕成蟲;產(chǎn)卵期挖卵,幼蟲期鉤殺。四是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啄木鳥、喜鵲等捕食性天敵,管氏腫腿蜂(對雙條杉天牛幼蟲的寄生率高達70%以上,釋放量為害蟲數(shù)量的3~6倍,連續(xù)釋放2年效果更佳)、異色郭公蟲(5月初釋放)、醬色刺足繭蜂、始刻柄繭蜂(或刻柄繭蜂)、花絨堅甲、寄生線蟲等寄生性天敵。五是化學防治。成蟲產(chǎn)卵期,對樹干噴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綠色威雷)300~400倍液;初孵幼蟲期,對樹干1.5~2米或樹冠下部第一個分杈處以下,噴灑防治天牛幼蟲的特效藥劑透翠套裝(透翠樹皮穿透劑500毫升+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500毫升+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00克,對水30~100千克,可噴灑30~40株柏樹,防效明顯),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防治蛀入韌皮部的低齡幼蟲;7~9月幼蟲蛀入期,用毒簽插入蛀孔后再用黃泥密封。
3. 柏膚小蠹 ①發(fā)生規(guī)律。柏膚小蠹主要危害側柏、圓柏、龍柏等柏科植物的枝干和主干。在山東每年發(fā)生2代,以幼蟲和成蟲在蛀道內越冬。翌年3月下旬,被害部位皮下成蟲、幼蟲之比為10∶1;4月底,幾乎全部為成蟲;5~6月、8~9月為成蟲活動的兩個高峰期;9月下旬,成蟲、幼蟲之比為2∶3;10月底,成蟲、幼蟲、新成蟲之比為3∶5∶2。柏膚小蠹是一種微型鉆蛀害蟲,體型微?。ㄩL2~3.5毫米、寬1~1.5毫米)、危害隱蔽、繁殖較快,不易被發(fā)現(xiàn),具有在韌皮部、木質部留下整齊而有規(guī)律坑跡的特性。柏樹發(fā)生柏膚小蠹后,輕則樹枝枯死,嚴重時引起枝條萎蔫或整株枯死。②防控技術。一是農(nóng)業(yè)防治。營造混交林,加強修枝撫育管理,及時清除蟲枝、風折枝,改善林木生長狀況,增強樹體抗蟲能力。二是物理防治。成蟲活動高峰期,設置誘木(新鮮柏木段,10根/堆,間距100米,定期噴觸殺性藥劑)誘殺成蟲。三是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如寄生蜂、蒲螨、異色郭公蟲等。四是化學防治。5月成蟲遷飛期,對樹干全面噴40%殺撲磷(速撲殺)乳油700~1 000倍液防治,7天噴1次,連噴3次;幼蟲期,采用內吸性強的10%吡蟲啉乳油與柴油按1∶50的比例混配進行涂干,涂干高度1.5~2米,主枝基部尤其要涂到。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濰坊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坊子分局 郵編:2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