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之華 邵征洋 詹 璐 丁佳君
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因為肺炎支原體(MP)感染,近年來,該病發(fā)病年齡低齡化,氣道炎癥及氣道高反應性是其主要發(fā)病機制[1],也是引起及加重兒童哮喘的重要因素[2-4]。負壓呼氣流量(NEP)技術檢測潮氣呼吸流量-容量曲線(F-V曲線)無需患者用力呼吸,即可檢測靜息狀態(tài)和運動時肺功能情況,并早期反映氣道高反應性[5]。本研究通過負壓呼氣法檢測并評估支原體肺炎患兒不同病情程度肺功能變化,分析NEP 技術在診斷及評估兒童支原體肺炎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 年2 月—2018 年2 月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兒科診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76例作為觀察組,根據咳嗽、氧飽和度及呼吸狀態(tài)等病情,分為重癥組37 例,輕癥組39 例;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兒童40 名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1)符合2015 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制定的《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6];(2)病原學檢測證實支原體感染;(3)無個人及家族過敏史;(4)入院未進行其他治療。
1.3 排除標準 (1)合并有其他系統(tǒng)感染;(2)未按照治療計劃實施,或資料不全影響安全性判斷者;(3)伴有先天性心臟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氣道異物等;(4)入院前2 周激素治療史。
2.1 觀察指標及方法
2.1.1 操作前準備 檢測平靜呼吸時呼吸頻率(RR),清潔患兒鼻咽部,使呼吸道通暢。在進食1~2h 后操作,保證患兒處于自然安靜狀態(tài),減少飲食及情緒對檢測的影響,必要時可采用藥物睡眠,在不影響肺牽張反射和呼吸功能狀態(tài)下,選用10%水合氯醛口服,用量0.5mL/kg。
2.1.2 NEP 測試 采用比利時麥迪公司肺功能儀(型號:Media-1),使用之前通過標準容積注射器對流速儀進行容量、線性校正(要求誤差<±3%),通過水壓計對壓力傳感器進行校正(要求誤差<±0.5%)。當患兒呼吸在平穩(wěn)狀態(tài)時,手壓頰部將面罩置于患兒口鼻處,潮氣呼吸4~5 次,當呼氣基線平穩(wěn)后檢測NEP。重復檢測3~5 次,取2 次檢驗誤差<5%的圖形及數據進行分析。
2.1.3 數據處理 運用肺功能回歸方程[7],計算三組患兒適宜的潮氣量(VT)范圍;將應用NEP 前、后的F-V 曲線進行比較,呼氣流速受限(EFL)定義為使用NEP 后呼氣流速下降至未用NEP 前的水平,用EFL指數表達,即使用NEP 后占未用NEP 前出現EFL時呼出VT 的比例。
2.2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ROC 相關分析比較病情與EFL 關系,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76 例患兒中,輕癥組39 例,男19 例,女20 例;年齡3.7~9.3(5.20±1.58)歲。重癥組37 例,男20 例,女17 例;年齡3.7~9.6(5.38±1.67)歲。對照組40 名,男22 名,女18 名;年齡3.9~9.7(5.25±1.65)歲。三組間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見表1。
表1 不同程度支原體肺炎患兒與健康體檢者一般資料比較
3.2 肺功能指標分析 三組EFL 指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組間對照顯示,對照組EFL指數明顯低于支原體肺炎患兒,且隨支原體肺炎病情加重呈上升趨勢(P<0.01)。三組研究對象VT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程度支原體肺炎患兒與健康體檢者EFL 指數和VT 比較()
表2 不同程度支原體肺炎患兒與健康體檢者EFL 指數和VT 比較()
注:EFL 為呼氣流速受限;VT 為潮氣量;重癥組為支原體肺炎重癥患兒;輕癥組為支原體肺炎輕癥患兒;對照組為健康體檢兒童;與對照組比較,aP<0.01;與輕癥組比較,bP<0.01
3.3 EFL 指數ROC 曲線分析支原體肺炎輕重程度EFL 指數估測支原體肺炎輕重程度的ROC 曲線下面積(AUC)為0.917 [95%可信區(qū)間(95%CI)=0.851~0.960];當最佳截斷值為22.12%時,敏感度為92.75%,特異度為85.11%。陽性預測率95.73%,陰性預測率78.76%,見圖1。
由于小氣道獨特的解剖學特點,易受到MP 感染,主要侵犯上皮細胞,造成局部通氣換氣功能異常。上皮細胞受損后,纖毛運動遲緩,使局部小氣道管腔狹窄、堵塞,氣流運動受限,肺通氣功能下降,故臨床上MP 所致的肺功能異常通常表現為通氣性功能障礙,且以小氣道為主要表現[8]。支原體肺炎主要基于MP 對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直接損傷及其引發(fā)的自身免疫損傷。小氣道通氣功能障礙為其急性期主要表現,且部分患兒小氣道功能在恢復期仍受限,與哮喘患兒急性期及緩解期肺功能表現類似[9-10]。因此,部分嚴重的支原體肺炎患兒即使處于恢復期,仍存在較嚴重的氣道病變及小氣道炎癥,造成氣道持續(xù)的高反應性,而哮喘的特發(fā)改變正是氣道的高反應性,故此部分兒童易發(fā)展為哮喘[11]。
圖1 EFL 指數ROC 曲線分析支原體肺炎病情輕重程度
肺功能檢測結果可以提示是否存在EFL,評估呼氣末期呼氣流速與肺壓內外差的容量關系(V-P),可反映氣道的阻塞程度[12]。NEP 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不受年齡限制,不需用力呼氣及測試配合,不會因胸腔的壓力和容積等因素影響肺功能檢測,僅通過潮氣呼吸時的EFL 指數即可檢測。研究顯示,NEP 技術在檢測支氣管哮喘患者中,EFL 與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顯著相關,并且提出與FEV1 比較,EFL 與呼吸困難輕重程度有更高的相關性,評估的靈敏度更好[13]。但應用該技術檢測EFL 僅見于國外應用于哮喘患者的報道,目前未見有關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相關研究。
綜上所述,運用NEP 技術檢測支原體肺炎患兒EFL 指數,是一項簡便易行的檢測手段,可以及時判斷支原體肺炎病情。本研究結果顯示,EFL 指數與支原體肺炎的嚴重程度呈正比,從而預測患兒病情發(fā)展趨勢,避免發(fā)展成為重癥支原體肺炎,為早期治療提供依據。(本文已獲得第二作者單位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