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珍英
摘要: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對于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給予道德與法治教學足夠的重視,同時要注重強化教學方面的設計,將信息技術和道德與法治進行完美結合,推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诖?,本文主要對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做出簡單概括,重點對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途徑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道德與法治;意義;應用途徑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重要的學科,通過該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還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為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服務。從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角度分析,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未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得到很好體現(xiàn),而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再加上當前單一化的教學形式限制,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難以得到很好的激發(fā),而當前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并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教師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成為教師重要的教學手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以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生動性,降低道德與法治部分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此部分內(nèi)容。此外,通過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有助于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進行更好的理解。同時,教師需要明確一點,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拉近了理論與現(xiàn)實的距離,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教學內(nèi)容,進而全面提高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重要的學科,往往涉及諸多方面的抽象化概念及知識,由于學生當前認知水平有限,難以更好地理解此部分知識。由于理解難度的增加,使學生整體學習興趣并不高,甚至部分學生厭倦了這門學科,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質(zhì)量無法提升?;诖饲闆r,教師要想扭轉當前這一局面,則需要注重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信息技術與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更好的結合,可通過信息技術播放視頻或以Flash動畫形式進行教學展示,或為學生進行圖片、聲音等教學展示。通過當前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體驗,無論在視覺方面還是在聽覺上,都為學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使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了增強。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百年追夢復興中華”相關內(nèi)容,教師在講解此部分內(nèi)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百年追夢復興中華”的內(nèi)涵,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中國近代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程。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就能夠深刻體會到中華民族為了實現(xiàn)強國而做出的努力,不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強化其愛國主義情感,這對于小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性意義。
(二)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及難點
道德與法治作為綜合課程,包含了不同門類的教育內(nèi)容,其中主要包括民族團結、法治、愛國、地理、環(huán)境等,當前這些內(nèi)容與品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往往涉及很多教學重點及難點知識。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其自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依托,根據(jù)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際情況,強化對學生的教學指導,豐富學生的社會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塑造其人格,使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當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這也是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基本要求?;诖饲闆r,教師要意識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使其更好地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服務。如,教師在講解《我們站在地球上》相關內(nèi)容時,為了增強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理解,強化學生的記憶。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搜集相關方面的視頻或圖片,為學生播放宇航員楊利偉在太空站拍攝地球的畫面,而學生通過對此部分內(nèi)容的觀看,不但滿足了學生的視覺,還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點及難點,將變復雜化的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此部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促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科學觀。
(三)利用信息技術完成教學目標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更好地豐富教學資源,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此完成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由于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教學法較為單一,難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導致學生的整體興趣不足。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滲透,有效地緩解了傳統(tǒng)教學法尷尬的局面,彌補了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凸顯,同時也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例如,教師在講解《美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其根本目標在于通過此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讓學生體驗到自然與生活的關系。為了實現(xiàn)當前這一效果,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此方面內(nèi)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該內(nèi)容,以此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三、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重要的學科,通過這門課程的開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將學生培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人才。基于此,教師要給予道德與法治學科足夠的重視,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這門學科的優(yōu)勢,就要注重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根據(jù)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將信息技術和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結合,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朱俊杰.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22).
[2]董振國.信息技術與小學思想品德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9).
[3]李金發(fā).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滲透[J].才智,2016(10).
[4]馮美虹.信息技術與小學品德教學的整合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8(5).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