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芳潔
摘要:小學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階段,它相較于幼兒的啟蒙教育不同,更具有系統(tǒng)性與目的性,更重視學習成果。而小學語文屬于國家劃定的基礎教育課程范疇,其教學策略與方法的研究至關重要。國家實施的新課標強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也要注重培養(yǎng)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全面提升文學素養(yǎng)。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越來越被重視,通過經典誦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并且能夠極大地提升其綜合的文化素養(yǎng)。在這里,主要探討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經典誦讀;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策略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比例越來越重,怎樣讓身處現(xiàn)代的小學生理解到幾百年、幾千年前的古人所作的文章、詩詞,需要探討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教學策略。通過策略的探討與研究,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讓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經典課文時,能夠真正理解、感受到經典的美,從而實現(xiàn)未來對經典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1.經典誦讀的定義與目的
經典誦讀這個提法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出現(xiàn)的時間還不算太長。那么到底什么是經典誦讀?需要達到什么目的?真正的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應該是什么樣的?通過資料查閱,簡單歸納,經典誦讀即指對于中國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化中的“經典”文章、詩詞進行學習、閱讀,從而達到對經典文化的了解、掌握甚至運用。小學語文的經典誦讀,又有其特殊性。
小學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小學低年級學生還有明顯的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征,而小學高年級學生則順著生理年齡的變化,逐步進入青春期。因此小學兒童的認知能力等都在持續(xù)迅速地發(fā)展,其思維開始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1]。因此,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教學實施中,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思維特點,從經典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式等,都應當有所不同,因材施教。例如:像《離騷》這樣的經典巨著,因其歷史久遠,跟現(xiàn)代行文方式差距巨大、文章長、詞義變化多、生僻字也多,就不適合小學生進行誦讀。不僅不會增加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yǎng),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進而對經典產生排斥,不利于學習。
2.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中的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的經典誦讀教學,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小,知識經驗不足,自控力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如何激起小學生興趣?讓學生認識到經典的美。雖然小學生有很多思維上的不成熟,但是對于美丑的基本分辨能力還是有的。而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當然有其不可匹敵之處。對于小學生可以學習到的經典之美有三處:第一,意境美;第二,韻律美;第三,立意美。
2.1意境美的教學策略探討
意境,即中國古典文論中的用語。指文藝作品中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具有情景相生和虛實相成以及激發(fā)想象的特點,使人身臨其境,得到審美愉悅[2]。
以六年級課文《采薇》為例,在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嘗試讓學生閉眼想象一副《采薇》所描述的畫面,教師一邊讀,一邊讓學生在腦海中進行想象與描繪;也可以讓學生用筆在本子上或黑板上畫出來;還可以讓學生看著圖畫,把《采薇》的內容用自己的言語描述出來講給其他同學聽。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時,獲得審美愉悅感,同時學習知識,提升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中還有很多這種經典課文(例如:《鳥鳴澗》、《春夜喜雨》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意境之美,體會經典誦讀帶來的愉悅之感。
2.2韻律美的教學策略探討
韻律:詩歌中的聲韻和節(jié)律。在詩歌中,音的高低、輕重、長短的組合,勻稱的間歇或停頓,句中句末或行末用同韻同調的音相和諧,構成韻律。它能加強詩歌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3]。
在講到韻律時,可以從一些流行的歌曲中挑選一些讓學生說出自己是否喜歡,以及喜歡的原因,例如:TFBOYS的歌、方文山寫的詞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再引入經典誦讀。以《涼州詞》為例,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嘗試改一些字,讓詩歌意思不變,但是韻律發(fā)生變化。比如將“杯”改為“觥”,將“回”改為“返”,讓學生體會有韻律與沒有韻律之間的不同,甚至可以讓學生自行修改,看能否改得更好,更順口,是否可以超越古人。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感,激起學習興趣。
2.3立意美的教學策略探討
立意,多義詞。可以表達“打定主意”和“命題意思”兩種含義并在不同語境中使用。在文學藝術作品中,立意占有極重的分量。一件作品能不能成為傳世佳作,往往就決定在立意上[4]。
立意,對于教師來說是最容易講出來的,可對于小學生雖然知道了,但是未必能感受到美。這一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嘗試用一些現(xiàn)實的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讓小學生去體會。還是以《涼州詞》為例“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些都離學生太遠,如何能感受到立意的厚重、深遠?可以借用這次的新冠病毒事件作為聯(lián)系,很多醫(yī)生、護士“出征”后未能返回,甚至有些學生身邊的親人、長輩都參與其中,那么學生的感受就會加深,從而對經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結束語:
關于探討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還有很多其他方面也可以進行深入探討,例如:課外閱讀、家長協(xié)助等。本文只是從一個很小的層面進行切入,通過科學、合理、可行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成學生對經典的了解、掌握與運用的目的。實現(xiàn)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參考文獻:
[1]陳美銀.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赤子,20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