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摘 要: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可以采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拓展多元化的寫作素材。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參與實踐活動等方式也都能讓學生拓展寫作資源,讓學生寫出豐富的作品。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元化資源;積累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引導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然而,不少小學生寫作經(jīng)驗不夠豐富,在生活中也沒有豐富的素材可以積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作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拓展多元化資源,寫出內(nèi)容豐富的作品。
一、開展口語交際,以說促寫
學者葉圣陶認為作文和說話的目的相同,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jīng)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因此要組織學生積極展開口語交際活動,鼓勵學生在交流中激發(fā)寫作興趣,溝通協(xié)作素材,起到以說促寫的效果。
在嘗試創(chuàng)作《有趣的動物》之前,要鼓勵學生先展開口語交際活動,引導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討論。“在生活中,除了小貓小狗以外,大家還看到過哪些有趣的小動物呢?它們具有怎樣的特點呢?”這促使學生積極展開交流,有學生便說了自己觀察的螞蟻搬重物的場景,提出:“小螞蟻能搬動比自己體重多幾倍的東西,這多有意思呀?!痹趯W生交流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討論:“你想要介紹的動物在哪方面十分有趣呢?它是長相有趣呢,還是生活習性有趣呢?”有學生得到了啟發(fā),介紹了荷蘭鼠,提出:“荷蘭鼠的樣子可真逗,和賊頭賊腦的灰老鼠一點都不一樣,它們憨態(tài)可掬?!崩每谡Z交際,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不少素材,有助于寫作。
在引導學生展開口語交際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展開發(fā)散思維,嘗試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分析。首先要將話講清楚,然后要思考自己剛剛的表述是否具有邏輯性,在整理思路后再將所說的話語記錄下來,并關注書面語和口語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在這樣循序漸進地練習中,學生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寫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結(jié)合文本閱讀,練習句式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圍繞文本展開仿寫活動。鼓勵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找到特殊的句型,尋找?guī)в行揶o手法和特定表達方式的句子,然后分析作品為何要這樣寫,寫作特點是什么,在自己寫作的時候怎樣借鑒吸收。通過句式練習,學生提升了文字表達能力。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為例子,鼓勵學生結(jié)合文章中的句子展開仿寫活動?!啊械南窬`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這是文章中用來形容珊瑚的句子,你覺得這句句子寫得好嗎?好在哪里?”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展現(xiàn)了珊瑚的形貌特點。在寫作時也要鼓勵學生運用這樣的手法展開寫作,嘗試讓描寫變得更豐富。有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到了夜晚,院子里的樹都變成了夜的精靈,似乎活了起來。風吹來的時候,它們有的好像晃動身軀的長臂猿,有的好像抖動尾巴的孔雀……”在這段文字中,學生繪聲繪色地描寫了樹木在夜晚模糊而神秘的形態(tài),讓文章變得更為生動細膩。
結(jié)合文本閱讀練習句式能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于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也能讓學生得到啟發(fā),學生明白了該怎樣才能優(yōu)化自己的創(chuàng)作,讓文字變得更細膩生動。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內(nèi)化這些寫作方式,提升語言建構(gòu)和應用的能力。
三、搭建生活平臺,積累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寫出對周圍事物的感悟和認知。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雖然不夠豐富,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視角獨特,所以也常常能挖掘出新穎的寫作素材。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觀察,收集相關的素材,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相互啟發(f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嘗試創(chuàng)作《感謝》的時候,鼓勵學生先交流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說說生活中是否有什么值得感謝的事情,回憶一下感謝的對象是誰,他們做了什么事情,這事情對自己的幫助是什么。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寫日記、微博等方式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這樣在寫作的時候就能快速找到相應的素材。有學生便在日記里找到了幾件事情,分別是“自己生病時同學給自己輔導功課”“父母不在家時,外婆突發(fā)重病,鄰居幫忙叫救護車”這兩個例子。學生在斟酌后覺得外婆的例子更讓自己感動,因為當時是寒冬的深夜,鄰居不僅忙前忙后,還幫忙墊付醫(yī)藥費,于是最后選擇了圍繞這個事件展開寫作。
若有條件要給學生搭建生活平臺,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鼓勵學生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生活素材上傳到網(wǎng)絡上。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又能促進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要采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拓展多元化的寫作素材。除了借助口語交流、文本仿寫和生活經(jīng)驗積累素材以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參與實踐活動等方式也都能讓學生拓展寫作資源,促使學生寫出更精彩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陳亭亭.? 小學語文中年級習作教學過程生活化對策[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18 (11)
[2]沈少珍.? 小學語文高年段習作教學方法之研究[J]. 課外語文. 2019 (09)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