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即“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但在高考指揮棒的壓力下,高中語文課堂的人文底蘊日益流失,主要表現(xiàn)為目的的功利性、內(nèi)容的局限性、形式的模式化、手段的形式化。作家王開嶺在談到語文的使命時提出“一個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和審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內(nèi)心浪漫和詩意的誕生……這些任務,一直是由一門叫‘語文的課來默默承擔的?!薄霸娨狻笔钦Z文人文性的魅力所在,但這也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所缺失的。過于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使課堂的詩意蕩然無存。面對當下浮躁、功利的語文教學,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發(fā)出了內(nèi)心的呼喚:“我有一個語文夢:讓語文教育成為生命詩意的存在?!彼暮魡?、他的夢想又何嘗不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語文教育界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教育盛況,其中特級教師董一菲提出的“詩意語文”既結(jié)合了教師的一線教學經(jīng)驗,又符合語文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為語文課程改革打開了一扇窗,也給貧瘠的語文課堂帶來生機與希望。
(一)創(chuàng)設詩意的教學情境
詩意是語文的本色,一堂優(yōu)質(zhì)的語文課就是一首“詩”,涵蓋的不只是可供吟誦的文本,更是課堂中閃現(xiàn)的靈感、激蕩的情感和綻放的生命。語文教學“詩意”的實現(xiàn),不只是詩歌專題的教學任務。在其他專題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詩意的教學情境來增添課堂的詩意。如特級教師董一菲在教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第五冊的《邊城》時,特別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古老的湘西,同樣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過沈從文的童年,流過他心中的桃源。這里的白云清風,覆蓋著一個人類遠古的沉沉大夢。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邊城,那是古風猶存的童謠,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面對文學重鎮(zhèn)《邊城》我們只能通過它的云蒸霞蔚一睹它的風采?!倍蠋熡眠@樣一段極富詩情的導入,把學生引入那遙遠美麗的邊城,濡染了性靈,使課堂變得溫潤。正如德國教育家斯多惠所言,“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勵?!苯處熢娨饨虒W情境的創(chuàng)設正是一種呼喚和引導,是“詩意”課堂的奠基。
(二)巧用課堂語言,滲透詩意
語文課堂的實質(zhì)是對話,教師的教學語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無論是導入語、過渡語、結(jié)束語,還是在師生互動中的點撥與評價,教師都可以通過智慧靈動的語言使課堂呈現(xiàn)盎然的詩意。董老師擅長用精美靈動的語言來還原文本濃郁的語文味,如在《邊城》的課堂教學中,“翠翠有一個天籟般美麗的名字,她有著十五歲的花樣年華;她有一個為愛而死,飛揚著生命的母親;她有一個愛她、她愛,與她相依為命的白發(fā)爺爺;她有一個愛她,為她闖灘而死的天保;她有一個愛她、她愛,為她不要碾坊的儺送;她有一個初雪無痕、美夢無痕的夢幻;她的生命因美麗曲折的誤會而精彩滟滟,她有過雁過、風過、云過、雨過的甜蜜的憂愁。湘西的這一方水土養(yǎng)育了美的驚魂——翠翠,翠翠是自然的女兒,青春的女兒,水的女兒,城的女兒。翠翠有著千種美麗,萬種風情。下面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文談談翠翠之美?!倍蠋熗ㄟ^詩意的引導,引領學生積極投入文本的閱讀中,并在自我體驗、品悟的基礎上挖掘文本的深層意蘊,使課堂成為流淌著詩情余韻的海洋。
(三)通過個性化解讀來捕捉文本中的詩意因子
從何處去捕捉文本的詩意因子?我想可從文本的空白處、虛實處、細節(jié)處及隱性信息處。語文課堂詩意的流失,與教師在文本解讀中的“過程倒置”、“有人無己”、“重心失當”及“僵化少變”等有著密切關聯(lián)。教師只有通過深入的、個性化的解讀才能真正喚醒課堂的詩意。個性化解讀可以通過對物象的深入分析,也可以從文本語言的豐富層次中挖掘深藏的溫度、力量、節(jié)奏和情感。董老師非常推崇俄羅斯畫家列賓的觀點“色彩即思想”,在教學中開設“古詩色彩鑒賞”專題,引領學生在繽紛色彩中品鑒詩文。如在教授《李賀詩中的色彩》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色彩來把握詩人的情感流轉(zhuǎn),不僅使學生關注到李賀詩歌作品中的瑰麗色彩,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內(nèi)涵,也讓學生領略了詩詞及語文的美。不僅如此,她認為通過色彩來解讀文本,同樣適用于小說教學。在沈從文《邊城》的教學中,董老師同樣通過色彩來解讀人物的性格,把翠翠與虎耳草、青萍關聯(lián),抓住了人物名字“翠翠”中的那抹鮮嫩清新的春色,同時也把握住了人物個性中的純真與天然。董老師通過對文本透徹精致的個性化解讀,讓學生徜徉在文學的世界里,盡情享受課堂中詩意的光芒。
當語文工具與人文的天平逐漸傾斜時,當我們逐漸迷失在機械訓練的課堂教學中時,當課堂日益機械、沉悶和程式化時,當實用價值沖淡了精神享受時,我們的課堂急需詩意的回歸。正如董老師所言,“課堂永遠是我們傳播詩情畫意的主陣地?!弊鳛橐幻Z文教師,我們只有在課堂這片土地上播撒“詩意”的種子,用詩心去喚醒詩心,才能收獲充滿詩意的語文課堂。詩意課堂對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提出更高的要求,期待教師以更遠大的教育理想、更執(zhí)著的追求、更高超的教育智慧來使課堂煥發(fā)無限生機。教師通過這樣的語文課堂給學生詩意的眼睛、耳朵和心靈,去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充溢的神采和生命,讓知識與精神同構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