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芹
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教科研先進教師,江蘇省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曾獲江蘇省優(yōu)質(zhì)課競賽一等獎,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舉辦的優(yōu)秀校本教材評比、基礎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在新疆、湖南、江蘇、安徽等地開展講座、示范課50多場,出版《閎約深美 語文之境》等專著。
當下,中學語文界各種各樣的“流派”讓人應接不暇。不少在語文教學上有思考、有追求的教師,偶爾也會陷入莫名的惶恐與不安中,特別是當有人問及“你的語文教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教學”時。筆者認為,只要目標指向?qū)W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在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語言”當成基本元素,時時圍繞“語言”教學展開,把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的熏陶融入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實踐,就是好的語文。
清代張惠言在《詞選序》中指出:“唐之詞人,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惫P者借以描述自己所認為的語文教學的理想之境。“閎”指視野與知識的廣闊,“約”指在博采的基礎上去慎重選擇,“深”指用深入鉆研的精神讀出文本的深度,“美”指課堂境界的文質(zhì)皆美、內(nèi)外兼修。
一、閎:教學視野的開闊與廣博
“閎”通“宏”,意為寬廣、博大。無論是《韓非子·難言》中的“閎大廣博,妙遠不測”,還是《漢書》中的“閎言崇議”,皆有此意。于漪老師指出,語文教育的質(zhì)量說到底就是語文教師的質(zhì)量。語文學科承載著提升學生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塑造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生命質(zhì)量等的重要使命。這一切取決于教師的“教”,而教師的“教”首先在于自己的“學”,“把我理解教材的方法教給學生”,才能培養(yǎng)“策略型的學習者”。教師要在實踐中沉淀、積累和提升,有意識地錘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如整合文本的能力、多元對比的能力、情景再造的能力、追問點撥的能力等。積跬步方至千里,積小流終成江海。
語文教學也不僅僅是一份職業(yè)。獲取、追求、堅守……將名師的智慧、文本的精髓等,融入自己的精神血脈,會讓自己的教育人生充實而幸福。視野開闊、知識廣博的語文人會不斷否定舊我、確立新我。只有這樣,才能跳出逼仄的“井底”、拂去心靈的“塵?!?,才能主動認知、解讀職業(yè)經(jīng)驗,才能有溫度、有智慧、有靈魂,才能“為真學而教”,捭闔有度,在課堂上“萬類霜天競自由”。
二、約: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與精簡
《說文解字》中提到:“約,纏束也?!庇糜谡Z文,則可以理解為“制約”。語文不是信馬由韁的,它是有制約的。語文的屬性、文章的體例、作者的意圖、編者的建議、具體的學情、教學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意義等,都是語文教學的“約”,教師要在進行教學設計前參透。內(nèi)容的取舍、順序的安排、時機的預設等,都在于一個“約”字。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將“約”引申出“儉約”之義,沿用至今,“約”又有了“簡約”之說?!兑捉?jīng)》也崇尚“簡約”,如“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之矣”。于永正先生說:“五十多歲了才明白,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學生識字、寫字、讀書,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p>
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是長期而漸進的過程。溫儒敏教授說:“用不著把新教材當成毋庸置疑的標準,可以改動,可以調(diào)整,教材就是教學的材料?!苯處熆梢詮恼Z文教學的整體性出發(fā),對教材進行整合,刪繁就簡。無論是教學理念和目標,還是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流程的設計、方式的選擇、評價的實施和作業(yè)的布置,都要追求以少勝多、以簡馭繁。在這一點上,丁衛(wèi)軍老師的“簡約語文”可以說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典范。他倡導“洗盡鉛華的生態(tài)課堂、摒棄功利的樸素閱讀、回歸本真的生活寫作”,使師生“走向內(nèi)在的詩意和生命的豐盈”。這個“約”,不是簡單和膚淺,而是以“約”馭“博”?!凹s”的前提是“閎”,只有做到“閎”,教師才能從容取舍、整合,帶領學生“簡約、凝練、經(jīng)濟地抵達彼岸”(肖培東)?!凹s”的立場是“學”,弗洛姆提出的“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興趣退居二位,他才能了解對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凹s”的準繩是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等,葉瀾教授提出的“五實”,即扎實有意義、充實有效率、豐實有生成性、平實呈現(xiàn)常態(tài)、真實有待完善,就可以成為教師進行課堂評價的一個“藍本”。
三、深:文本解讀的深入與透徹
深,是深厚、深邃、深刻?!伴b”是橫向的宏大與寬闊,“深”則是縱向的深入與透徹。當下教壇,“碎問”盛行,教師問得勤,學生答得多。在零碎的追問下,學生很難形成連貫而深刻的認識。王榮生教授說:“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提出太多的問題,內(nèi)容的確定性就小了,學生往往會處于淺表思維?!庇嗷劬暝谝黄{(diào)查報告中指出,當下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不強。語文教師要改造問題,由碎片化走向框架化,幫助學生找到漸入深學的“幽徑”。于漪老師在《語文教學談藝錄》中說:“當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碰,在學生心中彈奏的時候,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里高高掛起?!?/p>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與養(yǎng)成、思維方式的立體與多樣,都決定了語文教學要有一定的深度?!氨玖⒍郎?,語文教師的苦研、靜思、廣學是語文“深”之“根本”。擁有了一定廣度和深度的知識,才會有對語文課程資源的深度開發(fā)?!肚f子》有言:“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苯處熞盐谋咀x透,把教材用活。教師讀文本,當如“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高北冥說:“只有我自己熟讀、真懂我所喜愛的文章,我自己為之感動過的,我才講得好?!闭Z文教師要常懷“不甘平庸之心”,且教且研,深化對教學的理解,由一篇到一類,由文章到文學,建立起自己的課程觀,形成自己的語文教學信念,獲得發(fā)展的內(nèi)驅(qū)力。當然,筆者所說的“深”,絕非為“標新立異”而過度解讀文本。這種“深”是建立在對課程理解之深入、對文本剖析之透徹、對課堂把握之精準的基礎上,是“文化深度”與“認識高度”的有機統(tǒng)一。
四、美——課堂氛圍的溫情與和諧
王君老師要求“成熟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越來越趨向高一重境界的方法”。筆者以為,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語文是美的,而“美是最難的”(柏拉圖)。語文之美是豐富的:文天祥的忠貞、魯迅的冷峻、陶淵明的隱逸,都會與我們以語文的名義相遇。語文之美是個性的:踏入語文課堂的一剎那,教師要把自己全部投入進去,讓各種學習元素在課堂上自然生長,引導學生讀出體驗、讀出發(fā)現(xiàn)、讀出自己,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兒童是“尚新”的,他們更愿意在鮮活、愉悅的情境中開展學習,從而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的習得”。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眼中的“新”,與教師眼中的“新”大多時候并不是同向、同步的,蹲下身來、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為中心,這兩個“新”就有可能實現(xiàn)交融。語文之美是詩意的:如“沂水煦風,春光明媚,師徒暢言其志,亦師亦友,溫馨祥和”。
“閎約深美”是筆者的語文教學主張,也是筆者的教學追求?!洞髮W》有言:“止于至善?!痹诠P者看來,語文教學的“至善”就是“閎約深美”。在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很難企及這樣“至善”的境界,但我們要一直走在追求的路上。
最后,筆者化用梵高寫給弟弟提奧的書信中的話,與所有熱愛語文的人共勉。
實際上,
我們穿越大地,
我們只是經(jīng)歷了語文;
我們從遙遠的地方來,
到遙遠的地方去,
我們是語文的朝拜者和追夢人。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