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俊卿 李 莉 * 鞏 匯
(1 武警內蒙古自治區(qū)總隊醫(yī)院門診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40;2 中國人民解放軍94162部隊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613)
在生活方式改變與飲食結構調整等影響下,胃腸疾病發(fā)病率日益升高,臨床多使用胃腸鏡對消化內科患者進行檢查[1]。其作為無創(chuàng)操作,能夠直觀化顯示胃腸道情況,但侵入性操作會引發(fā)明顯不適感。為此,無痛胃腸鏡成為消化內科患者的首選檢查手段,其操作原理是:靜脈滴注特定劑量的麻醉藥物,快速發(fā)揮鎮(zhèn)靜作用,使患者處于類似自然睡眠狀態(tài),進而實施胃腸鏡檢查[2]。其蘇醒時間較短,不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造成負面影響,且檢查無痛苦性,安全性高。本文分析了無痛胃腸鏡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間來院治療的522例消化內科門診與住院患者。納入標準為:于本院門診或是住院部治療;確診為消化內科疾?。环衔改c鏡檢查指征;患者具備書面或是語言溝通能力;對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伴有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缓喜盒阅[瘤;對麻醉藥物過敏;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臨床資料缺失。隨機分A組和B組,均是261例。其中,A組男151例,女110例;年齡18~80歲,平均(41.65±0.94)歲;病程9~34 d,平均(20.35±1.33)d;體質量43~85 kg,平均(56.37±2.16)kg;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91例,初中-高中102例,高中以上68例。B組男143例,女118例;年齡20~82歲,平均(41.98±1.18)歲;病程7~36 d,平均(19.21±1.76)d;體質量44~89 kg,平均(56.97±2.05)kg;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84例,初中-高中106例,高中以上71例。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B組行常規(guī)胃腸鏡檢查:檢查前,告知患者禁食8 h,禁水4 h,接受腸鏡檢查者應遵醫(yī)囑口服瀉藥或飲水,進入診療室后,于患者的右上肢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給予低流量吸氧治療,氧流量設定為2~4 L/min。監(jiān)測患者的脈搏、血壓與血氧飽和度(SpO2)等體征。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用丁卡因(國藥準字H20093213,成都正康藥業(yè))噴灑咽喉部,行黏膜浸潤麻醉。檢查步驟為:指導患者放松,做吞咽動作,使胃腸鏡緩慢進入胃部與腸部,經鼻吸氣,經口緩慢吐氣,禁止做吞咽動作。若有不適感應立即用手勢告知醫(yī)護人員,禁止抓撓管道。檢查后1~2 h不可進食,若喉嚨有不適感可少量飲水。
A組行無痛胃腸鏡檢查:檢查前準備如B組,同時向患者宣教無痛胃腸鏡的操作流程、技術性與安全性。麻醉藥物基于B組,靜脈滴注芬太尼(國藥準字H20113507,江蘇恩華藥業(yè)),劑量為0.075~0.150 mg,同時靜脈滴注丙泊酚(國藥準字H20084457,清遠嘉博制藥),劑量為20~30 mg。待睫毛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后,行胃腸鏡檢查,同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若檢查期間出現體動等異常反應,則追加20~40 mg丙泊酚,保證患者無意識,以順利完成胃腸鏡檢查。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檢查時間。②利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患者的檢查依從性,共100分,完全依從為80分以上;基本依從為60~80分;一般依從為39~59分;不依從為0~38分。依從性=100%-不依從率。③利用自制評價表評估操作滿意度,共100分,十分滿意為75~100分;滿意為50~74分;相對滿意為25~49分;不滿意為0~24分。滿意度=100%-不滿意度。④記錄呼吸抑制、惡心、腹脹腹痛、心動過緩、咳嗽與躁動等不良反應。⑤評價檢查前后的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心率(HR)與SpO2等生命體征變化。⑥利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檢查前后的焦慮程度,分值為0~56分,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3]。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檢查效果優(yōu)良率[n(%)]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檢查依從性[n(%)]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檢查滿意度[n(%)]
表4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n(%)]
表5 對比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s)
表5 對比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s)
1.4 療效評價標準。檢查效果優(yōu):檢查順利完成,操作期間并無惡心、咽喉反射等發(fā)應,操作無痛感;良:檢查全程較為順利,操作期間并無惡心、咽喉反射等發(fā)應,基本無痛感;中:檢查期間伴有輕度的惡心、咽喉反射等發(fā)應,但醫(yī)護人員干預后可完成檢查,操作伴有輕微痛感;差:檢查操作未完成,伴有明顯的不良反應與咽喉反射,痛感明顯。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檢查效果優(yōu)良率:A組的檢查效果優(yōu)良率高于B組(P<0.05),見表1。
2.2 對比檢查時間:A組的檢查時間為(3.25±0.61)min,B組為(5.98±0.66)min(t=49.0747,P=0.0000)。
2.3 對比檢查依從性:A組的檢查依從性高于B組(P<0.05),見表2。
2.4 對比檢查滿意度:A組的操作滿意度高于B組(P<0.05),見表3。
2.5 對比不良反應率:A組的不良反應率低于B組(P<0.05),見表4。
2.6 對比生命體征變化:檢查后,A組的生命體征水平接近于檢查前(P>0.05)。檢查前后,B組的生命體征水平對比有差異;且兩組的生命體征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5。
表6 對比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分,±s)
表6 對比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分,±s)
2.7 對比焦慮評分:檢查后,兩組的焦慮評分均低于檢查前,且A組低于B組(P<0.05),見表6。
3.1 無痛胃腸鏡的檢查必要性:消化內科的疾病類型較多,需要利用胃腸鏡檢查等手段直觀分析病灶情況,確診疾病類型,對癥治療[4-5]。但常規(guī)胃腸鏡檢查會使患者產生明顯不適感,易導致疼痛或惡心等反應[6]。無痛麻醉使用丙泊酚靜脈滴注,不良反應較少,不對機體組織造成明顯損傷,且意識恢復較快,麻醉誘導較為迅速、作用時間短,可減少躁動或惡心等反應。芬太尼是阿片類鎮(zhèn)痛藥,其鎮(zhèn)痛作用可持續(xù)30~60 min,其能夠減輕丙泊酚的呼吸抑制作用,預防意外[7]。無痛胃腸鏡能夠提高檢查的條理性、計劃性、準確性與全面性,是消化內科極為重要的檢查方法。
3.2 無痛胃腸鏡的檢查優(yōu)劣勢:①創(chuàng)傷性小,可在檢查期間同時進行消化道息肉、出血與潰瘍等微創(chuàng)治療,配合度高[8]。②檢查時間短:檢查開始-結束只需耗時3 min左右,檢查效率高。③結果精準:麻醉會減少胃腸蠕動,便于發(fā)現細微病變,其通過放大作用觀察胃腸黏膜,可提高疾病診斷的特異度[9]。但需注意對于高齡患者可采取常規(guī)胃腸鏡檢查,因為其能夠耐受常規(guī)胃腸鏡的檢查不適感,經麻醉后風險較大,易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10]。此外,其檢查費用較高,若患者的經濟條件欠佳,可選擇常規(guī)胃腸鏡。若患者的年齡與經濟條件符合,可首選無痛胃腸鏡。
3.3 結果分析:本研究結果中,A組的檢查效果優(yōu)良率、檢查依從性、操作滿意度均高于B組;A組的檢查時間、不良反應率均低于B組,且檢查前后,A組的生命體征較為穩(wěn)定,優(yōu)于B組(P<0.05)。說明無痛胃腸鏡能夠保證檢查效果,縮短檢查時間,患者的依從性與操作滿意度高,不會導致生命體征異常波動。其原因為無痛胃腸鏡采取無痛操作,經麻醉干預后,患者處于睡眠狀態(tài),可減少檢查疼痛度,避免應激反應[11]。無痛麻醉使用芬太尼與丙泊酚,二者聯用能夠實現無痛、舒適性檢查,提高患者檢查依從性,保證檢查有效性??傊?,無痛胃腸鏡的應用效果理想,可作為消化內科的常規(guī)檢查方式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