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兵 陳俁萌 陳偉飛 袁琴優(yōu)
臺州骨傷醫(yī)院 浙江 臺州 317500
尾骨痛是指尾骨部、骶骨下部及其相鄰肌肉或其他軟組織的疼痛,可為多種疾病所引起。中醫(yī)學著作中早已對本病有相應的描述,如清·吳謙《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載:“尾骶骨,即尻骨也……若蹲墊壅腫,必連腰胯?!蔽补峭吹奶攸c是長時間的坐位,或從坐位起立時,或擠壓尾骨尖端時疼痛加重,在臨床治療中頗為棘手,患者常常久治不愈,甚至影響正常生活。筆者在臨床上采用章氏陳傷風痛方對尾骨痛患者進行保留灌腸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中醫(yī)骨傷科就診的54例尾骨痛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7例,觀察組中男4例,女23例;平均年齡51.71±2.67歲。對照組中男5例,女22例;平均年齡52.26±2.3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外傷所致尾骨疼痛的患者及慢性尾骨部勞損所致尾骨疼痛的患者。②排除標準:患有肛漏、直腸息肉等不適合采取灌腸方式治療的患者及尾骨骨髓炎患者、腫瘤患者。
2.1 對照組:取海桐皮湯1000ml溶液熏洗,每天1次,連續(xù)7天為1療程。
2.2 觀察組:灌腸前囑所有患者排空大便,清潔肛門,取左側(cè)臥位,盡量屈髖屈膝,然后取章氏陳傷風痛方100ml溶液(方藥組成:川牛膝、桑寄生、杜仲、續(xù)斷、五加皮、威靈仙、木瓜、當歸、延胡索、白芍各10g,黃芪15g,甘草、川芎、陳皮各5g),其溫度約為40℃,使用灌腸器將溶液緩慢地灌入肛門,囑患者保持靜臥位1小時以上,每天1次,連續(xù)灌腸7天為1療程。
3.1 療效標準:治愈:尾骨痛基本消失,能恢復工作;好轉(zhuǎn):尾骨痛減輕,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3.2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引起尾骨疼痛的常見原因是外傷,尾骨骨折、脫位或挫傷痊愈后,部分患者往往遺有尾骨痛。這是由于尾骨損傷后,組織出血、水腫形成纖維組織瘢痕,尾骨周圍的神經(jīng)末梢受壓,以及局部循環(huán)障礙,影響組織的代謝而產(chǎn)生疼痛,此病因病機中醫(yī)責之為久病成瘀,阻滯經(jīng)絡,不通則痛,治宜活血通絡,行氣止痛。另外,長期的坐位,壓迫尾骨周圍組織,或慢性尾骨部勞損,同樣使尾骨周圍組織發(fā)生粘連或纖維化,壓迫尾骨附近的神經(jīng)叢,導致疼痛產(chǎn)生,此病因病機中醫(yī)責之為肝腎虧虛,筋骨失養(yǎng),不榮則痛,治宜補肝腎強筋骨,緩急止痛。
章氏陳傷風痛方中川牛膝、桑寄生、杜仲、續(xù)斷、五加皮補肝腎強筋骨;威靈仙、木瓜通絡止痛;當歸、川芎、延胡索活血定痛;黃芪、甘草、白芍調(diào)補元氣、緩急止痛;佐以陳皮兼以理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補肝腎強筋骨、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加之中藥灌腸的作用更為直接,因為藥物經(jīng)過直腸黏膜靜脈和肛門靜脈吸收更快,能很快發(fā)揮作用,可促進尾骨部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營養(yǎng)狀況,以利炎癥的消退和炎性產(chǎn)物的吸收,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