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艷,殷芳,王建剛,孔娜
作者單位:云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云南 昆明650000
食管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預后不良,居全球癌癥相關死因第6位[1]。西方國家大多數(shù)食管癌病理類型為腺癌,而在我國則以鱗狀細胞癌居多。隨著以手術治療為主、化療和放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措施的出現(xiàn),食管癌病人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其5年總生存率仍然較低[2]。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是一種新型天冬酰胺基內(nèi)肽酶蛋白酶,具有促進蛋白質(zhì)穩(wěn)定的作用[3],最近的研究表明TRAF6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4-6]。然而國內(nèi)尚未發(fā)現(xiàn)TRAF6與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復發(fā)和生存的相關性研究。本研究通過檢測TRAF6在ESCC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生存和復發(fā)的相關性,以期為ESCC的治療和預后評估提供理論依據(jù)。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接受根治性切除術治療的經(jīng)病理證實為ESCC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共有478例ESCC病人納入本研究,年齡(59.3±7.6)歲,年齡范圍為44~75歲。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所有研究對象在參與本研究前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免疫組織化學及陽性判斷標準采用10%甲醛對術中切除的新鮮的食管癌組織標本進行固定,并行常規(guī)石蠟包埋,將石蠟標本切成4 μm連續(xù)切片,60℃烤片8 h備用。將切片脫蠟和水化。采用磷酸緩沖鹽溶液(PBS)沖洗3次,每次3 min。蒸餾水浸泡后行抗原修復。采用PBS 100℃修復10 min。并自然冷卻至室溫。在PBS搖床上進行2~3次沖洗,每次5 min。然后滴入過氧化氫酶阻斷溶液,室溫下孵育10 min;滴加生物素標記二抗(羊抗兔IgG),室溫下孵育1 h;PBS沖洗3次,每次3 min;行DNA染色,蒸餾水沖洗后,使用蘇木素復染,酒精脫水,采用流水進行緩慢沖洗反藍,空氣干燥,中性膠封片。
由2名高級職稱病理科醫(yī)師對免疫結果進行判定[7]:在高倍鏡下,每張切片觀察15個視野。平均100個細胞中TRAF6陽性細胞的個數(shù)為陽性細胞率。細胞質(zhì)中觀察到棕黃色顆粒為陽性,陽性細胞染色程度評分標準為0分:陰性;1分:淡黃色;2分:黃色;3分:棕黃色。陽性細胞百分比評分標準:0分:<1%;1分:1%~10%;2分:>10%~30%;3分:>30%~60%;4分:>60%。最終得分為細胞質(zhì)陽性細胞染色程度評分與陽性細胞百分比評分之和。最終結果判定:0~2分:陰性,3~7分:陽性。
1.3隨訪采用電話隨訪和門診隨訪相結合的方式,病人出院后每3個月隨訪1次,了解病人術后復發(fā)和生存狀況等信息,隨訪截止日期為2019年5月。478例ESCC病人中,445例完成隨訪,失訪23例,隨訪率95.2%。中位隨訪時間為33個月(范圍為5~60個月)。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連續(xù)資料用x±s表示。分類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用Kaplan-Meier并Log-rank檢驗進行單因素生存分析,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影響ESCC病人復發(fā)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TRAF6表達與ESCC病人臨床病例特征的關系478例ESCC病人中,341例(71.3%)符合TRAF6表達陽性標準。TRAF6陽性表達癌組織細胞質(zhì)呈淡黃色、棕黃色或棕褐色,見圖1。TRAF6表達與性別、年齡、腫瘤大小無關(P>0.05)。TRAF6表達與ESCC病人的TNM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復發(fā)和死亡狀況顯著相關(P<0.001)。淋巴結轉(zhuǎn)移、較高臨床分期、發(fā)生復發(fā)或死亡的病人TRAF6陽性表達率高。見表1。
表1 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TRAF6)表達與食管鱗狀細胞癌臨床病例特征的關系/例(%)
2.2ESCC病人單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并Log-rank檢驗顯示,較高TNM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TRAF6陽性表達可增加ESCC病人復發(fā)風險(P<0.001)。較高TNM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復發(fā)、TRAF6陽性表達可增加ESCC病人死亡風險(P<0.001)。結果見表2,圖2。
2.3ESCC病人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結果將Kaplan-Meier并Log-rank分析結果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Cox回歸模型,結果顯示:較高TNM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TRAF6陽性表達是ESCC病人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P<0.001)。較高TNM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復發(fā)、TRAF6陽性表達是ESCC病人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01)。見表3。
表2 食管鱗狀細胞癌445例單因素生存分析
表3 食管鱗狀細胞癌445例多因素生存分析
近年來,雖然ESCC的治療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然而其總體生存率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ESCC具有家族聚集性的臨床特征,表明遺傳易感性可能在食管癌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關鍵作用[8]。然而,由于腫瘤的異質(zhì)性,具有相似臨床特征的ESCC病人預后也可能不同。因此,鑒定新的敏感和特異性分子標志物對于ESCC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TRAF6是腫瘤壞死因子受體和白細胞介素-1受體/Toll樣受體超家族誘導信號的銜接因子,并在先天免疫反應中發(fā)揮關鍵作用[9]。動物試驗發(fā)現(xiàn)TRAF6在ESCC細胞系中表達上調(diào),并可調(diào)節(jié)細胞生長[10-11]。然而,TRAF6對ESCC病人復發(fā)和死亡影響的研究仍然有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TRAF6陽性表達和ESCC病人的性別、年齡、腫瘤大小無關,但與ESCC病人的TNM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復發(fā)和死亡狀況顯著相關。TRAF6陽性表達陽性病人復發(fā)和死亡的風險增加。這與先前關于TRAF6對其他腫瘤病人預后影響的研究一致:TRAF6高表達與胃癌、舌癌、卵巢癌等腫瘤的不良預后相關[4-5,12]。表明TRAF6可能是ESCC復發(fā)和死亡的新型生物標志物。TRAF6可以同時調(diào)控核因子-κB(NF-κB)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兩條信號通路。通過調(diào)控食管癌組織中NF-κB、MAPK兩條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NF-κB轉(zhuǎn)錄活性的升高,可以增加食管癌化療的耐藥抵抗。MAPK家族主要包括細胞外信號調(diào)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JNK/S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應激活化蛋白激酶)和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3個信號通路。ERK和p38 MAPK均在食管癌組織中存在高表達,并影響食管癌病人的預后[13]。JNK/SAPK磷酸化后可促進食管癌組織中瘤體的生長和血管的形成,抑制JNK/SAPK的活性可抑制食管癌侵襲[14-15]。此外,抑制TRAF6的表達可顯著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并促進細胞周期的凋亡[13,16-18]。提示TRAF6可能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的病理生理學作用。
綜上所述,TRAF6在ESCC癌組織中的表達參與ESCC的發(fā)生發(fā)展,TRAF6表達陽性病人復發(fā)和死亡的風險增加,TRAF6可作為ESCC潛在的治療靶點。
(本文圖1,2見封3)
圖1 食管鱗狀細胞癌病人癌組織中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TRAF6)表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200):A為陽性;B為陰性
圖2 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TRAF6)表達與食管鱗狀細胞癌445例生存率的相關性:A為無瘤生存率;B為總體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