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清
【摘要】教育要與生活相結(jié)合,語文教學重在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鑒于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疫情下的復學,使得教師更應善于運用課程資源與生活資源,從語文的視角講好抗“疫”故事,從戰(zhàn)“疫”事跡中教好語文,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復學第一課;心得體會;核心素養(yǎng)
5月11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復學的第一天。該上什么呢?筆者認為,雖然線上課堂講過疫情,但是線下見面的第一節(jié)課,還是要以“家事、國事、天下事”為主,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教師要善于挖掘課程資源,“關(guān)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將“教育世界”與“生活世界”相融合。因此,復學第一課,要從語文的視角講好抗“疫”故事。四年級復學第一課,筆者擬的課題是《復學后,我要更加……》,教學內(nèi)容是5月11日《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的片段。
筆者出示學習內(nèi)容,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朗讀:
“武漢人民挺過來了,對全球仍在與疫情苦戰(zhàn)的人們是巨大鼓舞:疫情雖險,但并非不可戰(zhàn)勝?!庇型鈬v華大使館發(fā)文贊嘆。只有經(jīng)歷過這場戰(zhàn)斗的人,才更加明白武漢“清零”的來之不易,這背后,是全國數(shù)百支緊急馳援的醫(yī)療隊與武漢6萬多名醫(yī)務人員的攜手并肩,是一場場與死神賽跑的激烈爭奪,是穿著防護服席地而臥的疲憊身影,是被消毒液反復浸泡的皴裂雙手;只有經(jīng)歷過這場戰(zhàn)斗的人,才更加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禮贊,“戰(zhàn)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朗讀之后,學生更能理解體會武漢“清零”的意義,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久違的線下課堂,教師把抗“疫”體驗與語文教育聯(lián)系起來,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了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學生的發(fā)言熱情瞬間被點燃。
筆者班上一向思維活躍的蔡莛恒首先發(fā)言:“這段話使我想起了一句話——‘凡是不能打敗我的,必將使我強大……”
喜歡關(guān)注新聞的王彥哲搶著說:“在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強領(lǐng)導下,我國才能取得防‘疫戰(zhàn)斗的階段性勝利,我們小學生才能迎來開學日……”
思維的火花在他們熟悉的事件中碰撞。教師接著出示下文:
“封閉一座城,守護一國人,為隔離兇猛的新冠病毒,武漢這座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毅然關(guān)閉離漢通道,從1月23日到4月8日,從雨雪紛飛到春暖花開,武漢人民以巨大的犧牲和奉獻,守住了疫情防控的決勝之地。76天,這是英雄的武漢人民書寫的令世界驚嘆的偉大史詩;1800多個小時,這是人類文明史上值得永遠銘記的抗‘疫壯舉。”
學生默讀后,教師抓住其中的幾個數(shù)字,講了這次疫情中的點點滴滴,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和感恩的重要性。
情感豐富的陳姝穎舉手發(fā)言:“這一段話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世間從來就沒有什么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惫P者很是感動,隨即板書,提示學生,這句話可以寫進作文。繼續(xù)默讀:
“我來之前偷偷寫了遺囑,如果我有個萬一,就讓我兒向著武漢的方向磕個頭就行,不用為我難過?!边@是一名援建武漢火神山醫(yī)院的山東建筑工人臨行前的安排。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一道防線,每個人都是一名戰(zhàn)士。這次抗‘疫斗爭中,華夏大地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平民英雄?!?/p>
劉睿鋒舉起了手:“那些沖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為了打贏病毒,他們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還有參與雷神山、火神山建設的工人們,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建成醫(yī)院……這些無私的逆行者們,他們連名字也沒有留下……”
賴澤瑜激動地說:“我想起了一句感人的話——‘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白大褂,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筆者把賴澤瑜分享的話一字不落地寫在黑板上,這不僅提示學生記下來,也是對她的最高評價。透過文字勾勒出來的武漢精神、逆行者精神……點燃了學生的寫作欲望。筆者的上半節(jié)課,回顧抗“疫”事跡,讓學生充分說感受。下半節(jié)課,發(fā)作文本,學生根據(jù)聽課的筆記練習口述,然后請出愿意分享的學生說一說,再各自動筆——不打草稿,直接寫小練筆《復學后,我要更加……》。半個小時后,作文陸續(xù)完成。寫完并且自己檢查過的,交給筆者檢查,當下課鈴響起時,學生全部完成,筆者也檢查完畢。
復學的第一節(jié)語文習作課,筆者欣慰地發(fā)現(xiàn),結(jié)合生活實際時,沒有一個學生感到“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他們有感而發(fā),或長或短,都寫下了復學后自己的計劃。這種基于“生活”的作文,通過師生互動,喚醒了學生的寫作愿望,這樣的寫作,就是學生具體、真實成長的展示——這就是筆者的復學第一課。
附學生作品《復學后,我要更加……》(節(jié)選):
“學校門口和以前不一樣了,首先要走進藍色帳篷通道,地面貼有‘間隔一米的標示,校門口有四個智能體溫檢測儀,旁邊還有老師指導,我順利地通過了體溫儀,心情既緊張又興奮。我回到了熟悉、想念的校園,迫不及待地向教室走去,終于見到了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坐在座位上認真地聽老師講課。
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疫情的故事,讓我明白了“清零”的背后,“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是中國六萬醫(yī)務人員團結(jié)起來才得到的,更是全民聯(lián)合抗‘疫的成果。我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覺得非常幸福!復學后,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鄔文軒
“我回到了熟悉的海濤小學,校門口有校長、主任、警察叔叔、值日老師、少先隊大隊干部熱情地迎接我們每一個人,大家測體溫,用消毒液消毒手……我們不僅感受到安全、有序,也為特殊時期每位同學的自律感動,更為學校細心的防疫措施點贊……復學后,我要更加自律,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不給白衣天使添麻煩;我要更加努力,學好文化知識,鍛煉好身體,長大后,像白衣天使一樣,為祖國做貢獻!”
——賴澤瑜
“經(jīng)歷了這場“戰(zhàn)爭”,讓我明白了保護身體、鍛煉身體的重要。復學后,我要更加愛護身體。每天堅持二十分鐘的跑步或騎自行車。要是生病了,擔心你的不僅是家人,連國家都非常緊張,還要讓已經(jīng)非常辛苦的醫(yī)護人員為你治療。如果你不想為國家增加負擔,那就和我一起愛護身體、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吧!”
——雍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