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理
摘 要 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搞好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課標要求下,閱讀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學生和閱讀材料互動,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能力、方法、習慣等一系列目標的課內閱讀教學。要想在閱讀教學中真正使學生含英咀華,吃透對象,只授之以漁是不夠的。教師應首先全身心的沉浸在文章中,聲情并茂的講解,循循善誘的啟示,用課文中體現出來的真善美豐富學生的美好心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并以此形成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審美力和意志力。
要搞好閱讀教學,取得成效,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立足于教材,重視課本閱讀
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現代文閱讀材料均取材于課外,導致某些教師在教學中完全丟開課本,選取大量的課外材料進行練習,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專家精選的名篇,語言內容符合初中生的年齡、心理、認知等特點,其思想性、藝術性也都更勝一籌。對于課本中的文章我們不僅要讀,還要精讀。
2加強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領指導作用
閱讀教學應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線,以發(fā)展語文綜合閱讀能力為主旨,在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具有顯性標志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借助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來展開。具體要求是:(1)美文美讀,要在朗讀中體驗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材料。(2)通過略讀、速讀的技能實踐,通讀課文,大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篩選信息。(3)通過精讀、默讀的技能實踐,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學習從多角度深入解讀課文,并進行鑒賞性、研究性閱讀。同時,要在“三個維度”有效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個性化閱讀。
3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
在閱讀教學中,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chuàng)新”式學習。要讓學生反復閱讀原文,要邊讀邊想,要圈點勾畫,并在閱讀筆記上寫出感受、欣賞、評價之類的內容。研討要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相互交流,質疑啟發(fā),深化理解。在研討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起好組織、指導的作用,而且還要適時、適度地參與研討,不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結論上“靠”,而要鼓勵思維的多向性和結論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多元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皠?chuàng)新”是在自讀研討的基礎上,各人把文章內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文化內存、思想情感等聯系起來思考,通過比較延伸、聯想和推測,提煉出某種和“教參”不盡相同的內容,并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要運用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高層次的目標要求,教學中可視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培養(yǎng)各種閱讀技能,如學會辨析各種文體;查工具書查資料;圈點勾通、批注文章;做讀書筆記、摘錄卡片;分析歸納總結;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等。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很多學生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閱讀只保持一段時間的熱情,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習慣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有害。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愛上閱讀,掌握閱讀的方法,并能長期堅持進行閱讀。
5閱讀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保持學生學習的新鮮感
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得學生感到厭煩,對所學的東西也自然會不感興趣。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變換教學形式,根據課堂內容和其他教學環(huán)境的變換進行調整,以此來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而閱讀課堂的形式有很多:合作探究閱讀課、多媒體閱讀課、游戲閱讀課等,只要運用得當,都是可以得到明顯的教學效果的。
6加強學生情感培養(yǎng)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就是培養(yǎng)學生可以在文章閱讀中理解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有目的性的針對學生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達到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目的。
總之,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學生具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并進行廣泛的閱讀,潛移默化,形成對語言良好的感悟能力,才能在閱讀當中更好地與文本作者交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同時它也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謝學芬.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