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恒,徐 嶸,林君峰,閆 寧,陳春霞,陳潤權,柴欣生,*
1.華南理工大學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0 2.深圳海關工業(yè)品檢測技術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3.國家紙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廣東 東莞 523080
漂白是提高紙漿白度的一個重要方式,它是氧化劑與由蒸煮得到的未漂紙漿中的殘余木素(呈黃色)進行反應,將木素去除或對其改性,消除木素苯環(huán)結構上的助色基團,從而達到紙漿增白的效果。盡管上述的漂白工藝對提高紙漿白度十分有效,但其不僅要消耗能源、化學品,還會產生漂白廢液。鑒于熒光增白劑能對波長范圍在300~400 nm之間的紫外光有很好的吸收,并能發(fā)射出波長在420~480 nm之間藍紫色熒光,因此少量添加的熒光增白劑產生的熒光能與紙基上的黃光互補而造成視覺上的增白效果[1]。然而,由于熒光增白劑與人體皮膚接觸或被攝入體內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許多國家制定了法律法規(guī)來限制或限量其在一些產品中的使用。很顯然,一種有效檢測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的方法,將為上述這些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控制和市場監(jiān)督提供保證。
雖然白度法[2]和熒光分光光度法[3]能有效甄別紙制品中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但這些方法無法測試熒光物質的含量。我國目前所采用的標準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檢測器為UV或質譜)和紫外光譜法(UV),如:GB/T 27741—2018“紙和紙板 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的測定”的方法[4]。國內外造紙所用的熒光增白劑幾乎都是水溶性二苯乙烯雙三嗪氨基的衍生物,如二磺酸、四磺酸及六磺酸類[5]。由于FWA的種類很多,且在不同企業(yè)在紙張中所施加的FWA的種類各異并且可能復合使用,因此采用HPLC法可以對這些FWAs上進行有效分離并分別檢測。但是,除了對含有熒光增白劑的樣品使用有毒性的甲醇溶劑進行萃取外,HPLC應用的最大問題是很難獲得種類齊全的熒光增白劑的標準樣品。與HPLC法相比,紫外光譜法儀器價格相對較低,操作簡便、耗材費用低等優(yōu)點。然而,紫外光譜法法主要缺點是選擇性差,因此,萃取液中在熒光增白劑吸收波長處有吸收光譜的其他物質(如:從纖維上析出的殘余木素)都能對其測定的準確性產生影響。對于干擾成分已知的樣品,通??梢圆捎秒p波長光譜吸光度的檢測,通過數學計算扣除干擾物光譜的影響。前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種以305和348 nm雙波長的吸光度,用于對生活用紙中熒光增白劑含量的檢測(以VBL計)[6]。該方法是基于兩個假定,即:(1)所添加的熒光增白劑的光譜與C.I.85熒光增白劑(VBL)的光譜相同;(2)紙品中的干擾成分僅為纖維上析出的木素。然而,實際的應用中符合這些假設的樣品非常有限,如:造紙用的熒光增白劑種類眾多,且在紙質印刷的萃取液中的顏料或油墨的成分是未知的。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種方法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對各種紙制品中的熒光增白劑的含量進行檢測。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紫外光譜等吸收偏離校正的三波長法檢測紙品中可遷移熒光增白劑的含量。研究的主要焦點為:對造紙常用的各種熒光增白劑的光譜特征進行分析,確定兩個適合的等吸收點波長;對不含熒光增白劑的各種紙制品原料萃取液在熒光增白劑吸收范圍處的光譜特征進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導出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含量基于三波長法的計算公式;對該方法的重現性的準確性進行評價。本研究對于在生產過程中對熒光增白劑的添加量的控制和快速檢測紙制品中熒光增白劑的含量,具有現實意義和提供了方法指導。
儀器:8453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Agilent公司)(光程為1 cm的石英比色皿);恒溫水浴鍋(HH-8,常州澳華儀器有限公司);250 mL具塞錐形瓶;水系濾膜(0.45 μm)。
試劑和材料:三嗪型二苯乙烯二磺酸類熒光增白劑C.I.85(VBL,分子質量為872.84);三嗪型二苯乙烯四磺酸類熒光增白劑C.I.220(BBU,分子質量為1 165.03);三嗪型二苯乙烯六磺酸類熒光增白劑C.I.353(MST,分子質量為1 334.10);市售本色未漂紙巾紙。0.1%氨水[5]。
萃取液:用0.1%氨水調節(jié)過pH的蒸餾水,溶液pH為7.5~9.0。
1.2.1 樣品的萃取
稱取約1.00 g試樣于250 mL錐形瓶中,加入50 mL萃取液,然后放80 ℃水浴鍋中,萃取1 h。置于室溫下避光冷卻,然后用0.45 μm濾膜過濾,保留濾液。每個試樣做兩次平行實驗,同時做空白試驗。
1.2.2 萃取液的測定
分別吸取1.0,2.0,5.0,10.0,15.0和20.0 mL VBL熒光增白劑標準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萃取液稀釋到刻度。配制1.0,2.0,5.0,10.0,15.0和20.0 mg·L-1的VBL熒光增白劑標準工作溶液。
調節(jié)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波長為347 nm。測定標準工作溶液、試樣濾液和空白溶液中熒光增白劑的吸光度。計算試樣濾液和空白溶液中熒光增白劑含量。
國內外造紙所用的熒光增白劑通常為水溶性的二苯乙烯雙三嗪氨基衍生物,分別為二磺酸、四磺酸及六磺酸類物質,即:VBL,BBU和MST,對在300~400 nm間的這些光譜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可以發(fā)現(如圖1所示),在該波長范圍內它們的光譜是有微小差別的,即:熒光增白劑分子所帶的磺酸基團越多,其光譜越向紅移。VBL,BBU和MST的最大吸收波長分別為347,349和350 nm。由該圖還可以發(fā)現,在低于320 nm時,這些熒光增白劑光譜的峰形差異很大,而在大于320 nm時,可以找出這些物質對稱于其最大吸收波長的無數個等吸收波長,如:321和373 nm是VBL等吸收波長,321和374 nm是BBU的等吸收波長,321和374 nm是MST的等吸收波長。
圖1 三種常見熒光增白劑歸一化后的紫外光譜Fig.1 Normalized UV spectrum of three common FWAs
常見紙制品包括生活用紙和印刷紙的非熒光成分,主要是樣品萃取時所析出的木素、顏料或油墨的成分。圖2是三種市售無熒光增白劑添加的紙巾紙以及市售紙制品B的干擾光譜基礎上分別添加了三種不同熒光增白劑后的紫外光譜。由圖中三種市售A,B,C可知,通過萃取可使紙品中的一些有紫外吸收的成分析出,進而能對熒光增白劑的檢測產生干擾。如果仔細觀察在321~374 nm范圍內的這些光譜可以發(fā)現,盡管斜率不同,它們的吸光度以相似的梯度下降并可近似認為直線關系。不僅如此,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VBL,BBU和MST這三種物質與干擾光譜疊加后的的最大吸收波長分別為347,349和350 nm,與它們的純光譜一致。因此,干擾物質的光譜并不能改變最大吸收波長的位置。
圖2 干擾光譜的基礎上分別添加了熒光增白劑后的紫外吸收光譜Fig.2 UV absorption spectrum after adding FWA on the basis of interference spectrum
若以市售B,熒光增白劑VBL為例子,根據對以上各種光譜觀察的結果可以假定:當存在其他物質光譜干擾時,某一給定的熒光增白劑在兩個等吸收點波長處的吸光度之差為A321-A373(如圖3所示)。因此,可通過三角形的性質得到A347的偏差值(x),從而扣除偏差得到該熒光增白劑在347 nm處的真實的凈吸光度,即:A321-A373。
圖3 干擾物質光譜對VBL光譜等吸收點(321和373 nm)吸光度的影響Fig.3 Effect of interference spectrum on absorption points (321 and 373 nm) of VBL spectrum
便于理解,這里的推導以VBL為例。設干擾物質的吸光度為Ai,熒光增白劑的吸光度為Af。由于VBL和干擾物質在321,347和373 nm均有吸收,因此它們疊加后在這三個波長處的吸光度值可表示為
(1)
(2)
(3)
其中,A347,A321,A373分別是紙品A在347,321和373 nm處的吸光度。
由圖3可知,根據相似三角形性質可得
(4)
(5)
聯立式(1),式(3)和(5)并化簡、重排后得到
(6)
因此,只需要對含熒光增白劑的未知樣品進行含有兩個等吸收的三波長的檢測,按式(6)計算出該熒光增白劑最大吸收和等吸收點的差值。這樣,根據該熒光增白劑用對應差值做的標準曲線,就可以定量未知樣品中熒光增白劑的含量。
2.4.1 方法的校正
鑒于熒光增白劑的種類較多、標準物質不易獲取,為此本文采用一種合適的熒光增白劑,即:VBL,作為標準物質進行方法的校正,基于所有熒光增白劑在321~374 nm之間的共性光譜計算其含量。
圖4 VBL的紫外吸收光譜Fig.4 UV absorption spectrum of VBL
圖4是VBL標準溶液的光譜圖,其中的插圖是在347和373 nm吸光度的差值與熒光增白劑含量進行線性擬合所得到標準曲線,并可用方程式(7)描述
(n=6,R2=0.999)
(7)
將式(7)代入式(6),可得到萃取液中熒光增白劑含量的計算式,即
(8)
由該方程的截距(a),斜率(s)以及截距的標準偏差(Δa),按照式(9)計算出方法的定量檢測限(LOQ)為0.38 mg·L-1。若按照本文規(guī)定的樣品萃取的體積條件,計算出的紙制品中LOQ為19 mg·kg-1。
(9)
2.4.2 方法的精密度和準確性的評價
方法的重現性評價是基于一市售印刷紙按照上述條件進行試樣配置和光譜測定,重復四次檢測所得出的。結果表明:本方法測定熒光增白劑的相對標準偏差為3.74%。
由于熒光增白劑在紙制品中存在吸附,為了驗證本方法的準確性,對圖2中市售B添加定量的VBL,按照上述同樣的步驟進行處理和測定,并計算出該方法測定的回收率(見表1)。
表1 方法的回收率Table 1 Recovery test of the method
由表1的結果可知,本方法對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的測定具有很好的準確性,其回收率都在99.1%~107%的范圍內,因此該方法可以適用測定紙制品中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含量。
表2為提出的方法和單波長法計算得到加入1 mg VBL的50 mL市售B萃取液中VBL的含量。由表可得,單波長法測量值偏大,提出的三波長法更準確。
表2 三波長法和單波長法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Tri-wavelength method and single-wavelength method
以上的公式推導和方法的評價都是基于VBL的。由圖2可知,不同的熒光增白劑的最大吸收波長略有差異。因此,如按方程式(6)進行計算將會產生一定的誤差。為此,在計算時首先要確認被測樣品光譜的最大吸收值所在的波長,然后根據該波長來選取相應的兩個等吸收點的波長,如:VBL(二磺酸類)的最大吸收波長為347 nm,其等吸收波長為321和373 nm;BBU(四磺酸類)的為349 nm,321和374 nm;MST(六磺酸類)的為350,321和374 nm。
如圖3所示,設等吸收波長為λ1和λ2,最大吸收峰所在波長為λm,設圖中兩相似三角形中大三角形底邊為a,小三角形底邊為b。
根據式(6)可推導所有未知樣品中的熒光增白劑含量計算通式如式(10)
(10)
提出了一種對于干擾成分未知的樣品,采用等吸收偏離校正的三波長法,通過數學計算扣除干擾物光譜的影響,計算樣品中熒光增白劑的含量的方法。該方法的相對標準偏差為3.7%;回收率在99.1%~107%之間,可用于快速測定未知干擾紙制品中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