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改艷,步雅倩,李巖
(中國醫(yī)科大學盛京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遼寧 沈陽)
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s)通過與胃壁細胞的H+-K+-ATP 酶的不可逆結(jié)合而有效減少胃酸分泌,它于1989 年首次被批準使用,后廣泛用于臨床[1]。PPIs 可用于治療各種胃腸疾病[2],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和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根除幽門螺桿菌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及預防抗血小板治療患者的胃腸道出血等。一般認為PPIs 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但隨著PPIs的廣泛使用,人們對長期使用PPIs 所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也提出了關(guān)注,如骨質(zhì)疏松性骨折、急慢性腎損害、感染(肺炎和艱難梭菌感染)、橫紋肌溶解、營養(yǎng)不足(維生素B12、鎂和鐵)、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等[3]。因此,需尋求一種副作用小、可替代PPIs 的藥物,以便在臨床治療胃酸相關(guān)性疾病中長期使用?,F(xiàn)代臨床研究表明[4-7]小建中湯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Hp 感染等胃酸相關(guān)性疾病方面療效肯定,且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副作用小。但小建中湯治療胃酸相關(guān)性疾病的具體機制尚未見報道。本次研究采用胃內(nèi)24h 動態(tài)pH 監(jiān)測的方法,評價小建中膠囊(XJZ)對健康人胃內(nèi)pH 值的影響。
6 例體格檢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其中男2 例,女4 例,年齡23~37,平均(27.00±5.02)歲,身高1.62~1.75,平均(1.69±0.05)m,體重48~80,平均(66.17±14.61)kg,BMI 18.29~29.38,平均(23.11±4.50)kg/m2。所有志愿者進入本研究前均行碳13 尿素呼氣試驗(13C urea breath test 13C-UBT)證實Hp 感染陰性,并經(jīng)我院胃鏡檢查診斷為紅斑滲出性胃炎,2 周前及試驗期間不服用其他藥物,不吸煙、不飲酒。女性為非經(jīng)期。參加試驗的志愿者均填寫知情同意書。
1.2.1 試驗儀器
攜 帶 式pH 動 態(tài) 監(jiān) 測 記 錄 儀(Digitrapper pH-Z , Given Imaging, Inc.柯惠醫(yī)療器材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及與其匹配的pH 玻璃電極導管、pH=4 和pH=7 的標準緩沖液及pH 專用分析軟件。
1.2.2 試驗藥物
小建中膠囊,0.4g/粒(Z10960046,貴州太和制藥有限公司)。
這是一項隨機、開放性研究,旨在評價XJZ 對健康人的抑酸效果。按照以往發(fā)表的檢測程序進行胃的pH 檢測[8]。受試者需禁食8 小時以上,囑受試者坐位,將擦有少許石蠟油的pH 電極導管沿受試者一側(cè)鼻腔緩慢插入胃內(nèi),約為食管括約肌(LES)以下5-10cm[9-10],LES 位置由胃鏡檢查時記錄的賁門位置,電極進入胃內(nèi)時的pH 梯度變化確定。待pH 電極定位后,連接pH 動態(tài)監(jiān)測記錄儀,開始記錄數(shù)據(jù)。并固定導管,避免監(jiān)測過程中移動。pH電極在經(jīng)鼻部插入受試者胃之前,先用標準pH 4 和pH 7 溶液進行校準。囑受試者避免劇烈運動,不需嚴格控制飲食,但避免進食過酸過辣等影響胃酸濃度食物,戒煙戒酒。待24 小時自動停機時移去pH 電極并清洗,上傳數(shù)據(jù)至計算機專用分析軟件,進行pH的分析處理。試驗第二天,予XJZ 1.2g 日三次口服,給藥時即刻再次行24h 胃內(nèi)pH 值監(jiān)測。以上中藥來自我院門診藥局。療程均為1d。
采用柯惠醫(yī)療器材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pH 值分析軟件處理記錄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間隔2h 胃內(nèi)pH 值、pH 值>3、4 的時間百分比。通過SPSS 20.0 軟件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連續(xù)監(jiān)測24h 胃內(nèi)pH 的變化 XJZ 第一次給藥后14、20、24h 升高明顯(即第三次給藥時升高明顯)(P<0.05),可能與中藥起效時間較慢相關(guān),其余時間兩組均可見pH 升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1)。
圖1 XJZ 對胃內(nèi)24h pH 的影響
PPIs 是最常用的處方藥之一,PPIs 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11]。但由于長期使用PPIs 治療,其產(chǎn)生的一系列不良影響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12-13]。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長期使用PPIs 過度抑制胃酸分泌可能增加以下疾病的風險:急慢性腎臟損害[14-16]、胃底腺息肉[17]、艱難梭菌相關(guān)性腹瀉[18]、社區(qū)獲得性肺炎[19]、低鈣血癥及骨折[20-21]、阿爾茨海默氏癥[22]和中風或心肌梗死[23-24]等事件。近年,已有一系列臨床研究表明[4-7,25-27]小建中湯在治療消化性潰瘍等胃酸相關(guān)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可靠療效,且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副作用小。在現(xiàn)有臨床報道中[28-29],小建中湯可通過升高胃液EGF 和胃黏膜EGFR 水平,從而達到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液分泌以及增加胃黏膜血流、黏膜保護的作用。
小建中膠囊源于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小建中湯,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組成,主要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30],小建中膠囊能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黏液分泌,對損傷的胃黏膜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和促進潰瘍愈合作用。方中桂枝溫陽散寒、通陽化氣,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加強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之功,炙甘草補中益氣、調(diào)和諸藥?,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芍、甘草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抗?jié)?,還可抑制胃腸道平滑肌收縮、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生姜能有效修復受損胃黏膜,從而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傷害;大棗有鎮(zhèn)痛、改善胃腸功能的作用[5,31]。孫俊波等通過與西咪替丁對比,評價甘草次酸對胃潰瘍大鼠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甘草對胃潰瘍的治愈具有顯著療效,其主要成分之一甘草次酸能降低胃液中胃酸濃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并可通過調(diào)控GSK3β 激酶活性,抑制胃潰瘍大鼠胃黏膜細胞的凋亡[32]。臨床多項研究證明甘草制劑能有效治療消化性潰瘍,甘草提取物FM100 腹腔給藥可顯著抑制胃液分泌、緩解胃腸平滑肌及鎮(zhèn)痛作用[33]。部分實驗研究表明桂枝主要成分之一桂皮醛具有抗?jié)冏饔?,其可能機制能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胃粘液分泌增強,粘膜血流量增加[34]。
在本次研究中,小建中膠囊第三次給藥時可出現(xiàn)較顯著且持續(xù)的抑酸作用,可能與中藥在體內(nèi)起效時間較慢、本次試驗樣本量較少、試驗時間有限、志愿者地區(qū)分布較局限等有關(guān)。但是,對于伴有較明顯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經(jīng)胃鏡診斷符合慢性胃炎的患者,小建中膠囊可能更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對于高齡、肝腎功能損害和電解質(zhì)失衡等高風險患者,小建中膠囊可能是一種治療胃酸相關(guān)性疾病的替代藥物。預計下一步需擴大樣本量、延長試驗時間的研究以減少相關(guān)偏倚,繼續(xù)挖掘小建中膠囊的治療優(yōu)勢,以更好地指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