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天昌
1901年9月,剛剛在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和1900年“庚子之變”中慘遭失敗的清政府,為了重建一支強大的軍隊,決定“整頓兵制,停止武科,亟應(yīng)于各直省會建立武備學堂,以期培養(yǎng)將才,練成勁旅”。要求各省積極創(chuàng)建武備學堂,以取代通過武科考試選拔軍官的辦法。
時任山東巡撫的張人駿由于受盟弟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影響,對創(chuàng)辦武備學堂積極性很高。幾個月后,就于1902年6月6日在濟南的南關(guān)創(chuàng)建完成了山東省武備學堂,并制定出《山東武備學堂暫行試辦章程清單》?!对囖k章程》還獲得了朝廷的首肯并向各省推廣,為全國各地開辦武備學堂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
/ 張人駿。
/ 黃埔水陸師學堂。
1903年4月18日,因?qū)V西地區(qū)“匪勢狓猖”治理不力,清廷將署理兩廣總督德壽及廣東巡撫李興銳一起調(diào)走,換上了四川總督岑春煊及河南巡撫張人駿,這是張人駿和岑春煊第二次來到廣東任職。早在1898年8月31日,張人駿由廣東布政使調(diào)任山東布政使,繼任者便是前太仆寺少卿岑春煊。因之有前后任關(guān)系,故而再次相遇后兩人相處得比較和諧?;浂结红由先魏?,立即奉命前往廣西前線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剿匪工作。岑春煊不在廣州的這段時間里,總督的事務(wù)基本上都是張人駿奉旨代管起來的。
考慮到廣東武備學堂因嶺南匪患而耽擱了興辦,在全國拖了后腿,于是,1903年底,張人駿便在廣州東部黃埔地區(qū)的長洲島平崗鄉(xiāng),原廣州水陸師學堂舊址上,創(chuàng)辦起了廣東武備學堂。
水陸師學堂面臨珠江,背倚旗山,坐南朝北,高大寬敞,幽靜安全,適宜教學。學堂有歷任兩廣總督劉坤一、張樹聲、張之洞自1876年至1889年陸續(xù)購地建起的近百畝大院,其中僅水師學堂院落內(nèi)就有:“中路:前后五院,內(nèi)有樓者三院,以作講堂及委員教習住房。左右兩路:前后各四院,均屬上下樓房,以作學生住房。后院:小房,平列者三院,以為廚灶、茶房、浴房,暨丁役住房。凡為院一十有六,為房一百八十有六,而每院之左右?guī)?,正中路亭之屬不計焉。堂外別建機器廠一座、鑄鐵廠一座,附廠煙囪一座,儲料所、打鐵廠、匠丁住房大小共七間。又建操廠一座、操場一區(qū)、演武廳一座、帥臺一座、操場水溝三道、前后圍墻一周、堂前石堤一帶、洋木碼頭一座?!?/p>
隨后,張人駿委任留法博士魏瀚為學堂總辦,從日本軍校留學回國的韋汝驄為學堂總教習,以黃體端、祝慶祥、劉榮袞等人為中文教習,聘請原小太郎、井上濮、村上久吉、鈴木虎之助等日本校尉官擔任軍事教習。學堂學制為兩年,每期招生180名。學員首先從本省的文、武秀才中選拔,其次是本省武生子弟、外省武生子弟。學員年齡要求在25歲以下,粗通文字,身體健壯。學員由張人駿親自考試后,擇優(yōu)錄取。新生入學后,每月食宿費全免,每月零用錢2兩銀元,優(yōu)秀者可增至4兩。學員每宿舍至少3人,教習隨住其間。宿舍內(nèi)除應(yīng)看圖書外,嚴禁有淫穢書籍,更不得抽大煙、酗酒、打架斗毆,嚴重違反者予以開除。學員學習期滿,由張人駿親自督考,考試合格后,發(fā)給加蓋巡撫印章的畢業(yè)證書,文授文職,武授武職,保送各個軍營。有愿出國留學者,給予護照。有愿留校者,授予教習。該學堂共辦了兩期,第1期學員就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的李濟深、廣東陸軍第1師代師長陳宏萼少將、東路軍兵站總監(jiān)部少將參謀長陳國倫、廣東省省長莫擎宇上將、國民革命軍第18師參謀長孔昭度中將等;第2期有廣東北伐軍總司令姚雨平、黃埔軍校代理校長黃慕松上將、第19路軍少將旅長黃和春、第62軍副軍長黃占春少將、第1集團軍第3軍第1獨立師師長黃任寰中將、交通部副部長黃世龍中將等人。
/ 廣東陸軍小學堂。
到了1905年6月,清政府又仿效德國和日本,將軍校分為小學、中學、大學3級制,各省的武備學堂一律改成陸軍小學堂,國家則設(shè)立一所陸軍大學、4所陸軍中學。其中直隸為第一中學,陜西為第二中學,湖北為第三中學(面向兩湖、云貴、廣西等地招生),江蘇為第四中學(面向兩江、閩浙、廣東等地招生)。
/ 廣東陸軍小學第6 期同學錄中有張發(fā)奎、薛岳(薛仰岳)、葉挺。
/ 清末寫給黃埔陸軍小學堂信件的信封。
但是,兩廣總督岑春煊為了地方利益,于1905年11月10日,擅自將廣東武備學堂改為廣東陸軍中學堂,中學堂下設(shè)附屬陸軍小學堂。陸軍中學負責招收廣東、廣西兩省暨廣東駐防各陸軍小學堂的畢業(yè)生。陸軍小學堂則負責招收15—18歲左右的高小畢業(yè)生或初中一年級學生,學制改為3年。
陸軍小學堂開設(shè)的課目眾多,主要教授一些中學文化知識與基本的軍事技能,文化課有國文、歷史、地理、修身、外文、算術(shù)、幾何、代數(shù)、三角、物理、化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氣象學、生理衛(wèi)生學、圖畫、音樂、國語、野外要務(wù)等。每期學生須學一門外語(日、英、德)。軍事課有徒手教練、持槍教練、單個教練、班排隊教練、野外演習、柔軟體操、器械體操、刺殺、劍術(shù)、射擊等。
1906年3月底,岑春煊設(shè)立陸軍中學的做法遭到了朝廷的反對,于是,他不得不將陸軍中學堂撤銷,將中、小學堂與1904年4月底成立的廣東隨營將弁學堂合并,改稱廣東陸軍速成學堂,校址遷廣州大東門外北橫街。到了1906年11月,陸軍小學堂又從廣東陸軍速成學堂中分離出來,改為獨立的小學堂,重新回到了長洲島的校址,于是也被稱為“黃埔陸軍小學堂”。
陸軍小學堂在清末一共招收了7期學員。第1期學生共計招收了80名,著名學員有后來成為國民黨中將的鄧演存、國民黨少將劉達衡等;第2期招生100人,著名學員有蔣光鼐、陳銘樞、袁煦圻、李章達等人;1907年秋第3期招生約100名,著名學員有薛岳、陳濟棠、李磊夫、陳驥等;1908年第4期招生約100名,著名學員有張云逸、曾澤寰等人;1909年第5期,著名學員有鄧演達、梁世驥等; 1910年第6期,招生約100名,著名學員有余漢謀、徐景唐等;1911年招收第7期,著名學員有黃鎮(zhèn)球等。
在廣東武備學堂或陸軍小學堂存續(xù)的9年間,張人駿有6年時間執(zhí)掌廣東。先是于1903年至1905年擔任廣東巡撫,后于1907年至1909年任職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在這6年的時間里,張人駿對自己創(chuàng)辦的這所軍中搖籃厚愛有加,充當了“保護神”的角色。無論是在校址的選擇,學員的招考,教員的聘任,經(jīng)費的籌撥,還是師生矛盾的化解,學員的分配與深造等方面,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1912年后,廣東陸軍小學堂被廣東軍政府改名為廣東陸軍小學校。其著名學員有張發(fā)奎、李漢魂、吳奇?zhèn)ァ㈥惞珎b、朱暉日、鄧龍光、葉挺等??梢哉f,從廣東武備學堂到陸軍小學,培養(yǎng)了近百名國共兩黨的高級將領(lǐng)。北伐期間粵軍的高級將領(lǐng)大多出自這所小學。
/ 葉挺。
1924年1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幫助下準備創(chuàng)辦一所新型的軍事政治學校,他經(jīng)過仔細勘察,親自擇定了黃埔長洲島上的陸軍小學堂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毙V?,黃埔軍校由此得名。6年里,黃埔軍校為國共兩黨培養(yǎng)了許多軍事將領(lǐng),被稱為軍事將帥的搖籃,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在這里走出了共和國的5位元帥、3位大將和8位上將,而國民黨中畢業(yè)于此的中將以上高級將領(lǐng)則有187位之多。毛澤東、劉少奇、魯迅都曾經(jīng)在這所軍校為學生演講過。后來孫中山先生去世的時候,其靈堂也設(shè)在軍校的大花廳。
1988年1月,修復(fù)后的黃埔軍校舊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