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煒, 楊 健
(浙江大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7)
奧美沙坦酯 (4-(1-羥基-1-甲基乙基)-2-丙基-1-{4-[2-(四唑-5-基)苯基]苯基}甲基咪唑-5-羧酸(5-甲基-2-氧代-1,3-二氧雜環(huán)戊烯-4-基)甲基酯) 是由日本SankyoPharma研制的一種抗高血壓藥物,屬于血管緊張素Ⅱ類受體拮抗劑[1],2002年5月經(jīng)美國FDA批準上市,具有降壓作用明確、藥效穩(wěn)定持久、副作用較小、耐受性好等優(yōu)點[2]。奧美沙坦酯的專利保護期已過,但國內(nèi)仿制藥少,價格高,對其合成工藝的改進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文獻報道的奧美沙坦酯合成工藝,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咪唑類中間體先與聯(lián)苯類中間體烷基化、水解,再與4-氯甲基-5-甲基-1,3-二氧雜環(huán)戊烯-2-酮酯化,經(jīng)過脫保護得到奧美沙坦酯[3-9];第二類是咪唑類中間體先與4-氯甲基-5-甲基-1,3-二氧雜環(huán)戊烯-2-酮酯化,再與聯(lián)苯類中間體經(jīng)過烷基化反應、水解等步驟得到奧美沙坦酯成品[10]。不同路線的區(qū)別主要有兩點,一是關(guān)鍵中間體的結(jié)構(gòu)不同,二是合成過程采用的催化劑種類不同。文獻報道大多采用格氏試劑、氫化鈉或者叔丁醇鉀等作為催化劑,存在催化劑價格昂貴、反應條件苛刻、反應不易控制等問題,且得到的中間體雜質(zhì)較多,需要引入額外的純化步驟,不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收率方面,文獻報道總收率范圍為45%~55%,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WRS型熔點儀,Bruker Esquire-LC質(zhì)譜(MS)分析儀,Bruker Avance DMX 500 核磁共振儀,Shimadzu LC-20A高效液相色譜 (HPLC) 儀。乙腈等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2.1 中間體4的合成
稱取30.0 g 原料1、76.7 g 原料2、7.5 g的氫氧化鈉和790.0 g溶劑乙腈,加入至2 L的四口反應瓶中,機械攪拌,此時體系呈固液兩態(tài)。水浴加熱,體系升溫至70 ℃保溫反應。隨溫度升高,體系逐漸溶清。薄層色譜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簡稱TLC) 檢測反應進程,待反應基本完全,則停止反應。體系稍降溫后,40 ℃下減壓蒸除大部分溶劑至無明顯液滴流下,體系呈棕褐色黏稠液體。向其中加入水解溶劑1,4-二氧六環(huán)共300.0 g,并轉(zhuǎn)移至2 L的四口反應瓶中,待用。
將體系加熱至40 ℃,機械攪拌。稱取18.2 g一水合氫氧化鋰溶于100.0 g水中,緩慢滴加到體系中,保溫使其繼續(xù)反應。TLC檢測,待反應基本完全,則停止加熱,加入乙酸乙酯320.0 g和飲用水300.0 g萃取產(chǎn)物。繼續(xù)攪拌,緩慢滴加75%的冰乙酸水溶液調(diào)節(jié)體系pH至6-7,過程中有大量白色固體析出。將體系降溫至10 ℃左右繼續(xù)攪拌,使產(chǎn)物充分析出。抽濾,濾餅用乙腈打漿0.5 h。再次抽濾,濾餅40 ℃減壓干燥,得中間體4 (4-(1-羥基-1-甲基乙基)-2-丙基-1-[[2'-[三苯甲基-1H-四唑-基][1,1'-聯(lián)苯]-4-基]甲基]-1H-咪唑-5-羧酸) 73.4 g,經(jīng)HPLC測定質(zhì)量百分數(shù)為98.5%。
HPLC條件:色譜柱為C18,波長為230 nm,流動相為乙腈:水(pH 3.0)=80:20(V/V),流速為1.0 mL?min-1,運行時間為30 min。
中間體4結(jié)構(gòu)表征結(jié)果如下:
1H-NMR(DMSO-d6):δ(10-6) = 0.72~0.77 (3H,t,CH3),1.46~1.54 (2H,q,CH2),1.57 (6H,s,2 CH3),2.41~2.50 (2H,t,CH2),5.61 (2H,s,CH2),6.88~6.90 (8H,d,苯環(huán)H),7.03~7.06 (2H,d,苯環(huán)H),7.30~7.37 (9H,q,苯環(huán)H),7.42~7.45 (1H,q,苯環(huán)H),7.49~7.61 (2H,m,苯環(huán)H),7.77~7.80 (1H,d,苯環(huán)H)。
2.2.2 三苯甲基奧美沙坦酯的合成
稱取60.0 g中間體4、24.1 g碳酸鉀、330 g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簡稱DMF),加入至2 L四口反應瓶中,25 ℃下機械攪拌1 h,體系逐漸溶清。向其中加入7.2 g的碘化鉀,并緩慢滴加原料5共18.1 g,室溫 (25 ℃) 下繼續(xù)反應。TLC檢測,待反應基本完全,則停止反應。將體系抽濾,向濾液中加入乙酸乙酯350.0 g、飽和食鹽水450.0 g進行萃取,靜置分層,水層用120.0 g乙酸乙酯繼續(xù)萃取三次,合并有機層,有機層經(jīng)過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干燥后,40 ℃減壓蒸除大部分溶劑至無明顯液滴流下,向其中加入乙腈209 g,10 ℃攪拌1 h,有大量白色固體析出,抽濾,濾餅40 ℃減壓干燥,得到三苯甲基奧美沙坦酯(中間體6)63.1 g,經(jīng)HPLC測定質(zhì)量百分數(shù)為99.4%。
HPLC條件同中間體4的條件。
中間體6結(jié)構(gòu)表征結(jié)果如下:
1H-NMR(CDCl3):δ(10-6) = 0.88~0.92 (3H,t,CH3),1.62 (6H,s,2 CH3),1.66~1.68 (2H,q,CH2),1.98 (3H,s,CH3),1.99 (1H,s,N結(jié)合水峰),2.52~2.56 (2H,t,CH3),4.76 (2H,s,CH2),5.30 (2H,s,CH2),5.589 (1H,s,OH),6.68~6.70 (2H,d,苯環(huán)H),6.95~7.00 (6H,d,苯環(huán)H),7.08~7.10 (2H,d,苯環(huán)H),7.25~7.29 (7H,q,苯環(huán)H加氘代氯仿出峰),7.32~7.36 (3H,m,苯環(huán)H),7.40~7.51 (3H,m,苯環(huán)H),7.86~7.88 (1H,d,苯環(huán)H)。
2.2.3 奧美沙坦酯粗品的合成
稱取50.0 g的中間體6、80.0 g丙酮、100.0 g純化水,加入至2 L四口反應瓶中,機械攪拌,此時體系呈固液兩態(tài)。25 ℃下緩慢滴加濃硫酸14.7 g,體系逐漸溶清。攪拌繼續(xù)反應,約0.5 h后逐漸有白色固體析出。TLC檢測,待反應基本完全,則停止反應。抽濾,濾去生成的白色固體,反應瓶以及濾餅用160.0 g純化水潤洗,收集濾液并降溫至5 ℃左右,繼續(xù)攪拌0.5 h后抽濾,濾去析出的少量白色固體,此時濾液澄清透明。緩慢滴加30%的碳酸鉀水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6~7,體系逐漸渾濁,有白色固體析出,繼續(xù)攪拌0.5 h,抽濾,濾餅40 ℃降壓干燥。此時所得體系中含有大量無機鹽硫酸鉀,以純化水水洗除去無機鹽,抽濾,濾餅40 ℃減壓干燥,得到奧美沙坦酯粗品31.2 g,經(jīng)HPLC測定質(zhì)量百分數(shù)為99.5%。
HPLC條件:色譜柱為C8,波長為256 nm,流動相A為配置2.04 g?L-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1.73 g?L-1的磷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3.4,將此溶液以體積比4:1與乙腈混合,流動相B為配置2.04 g?L-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1.73 g?L-1的磷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3.4,將此溶液以體積比1: 4與乙腈混合,流速為1.0 mL?min-1,柱溫為40℃[11]。
2.2.4 奧美沙坦酯的合成
稱取30.0 g奧美沙坦酯粗品、270.0 g丙酮和30.0 g純化水,加入到500 mL的四口反應瓶中,升溫至40 ℃使其溶清,趁熱過濾除去其中機械雜質(zhì)。體系35 ℃減壓蒸除部分溶劑至剛好出現(xiàn)渾濁,攪拌并加入120.0 g乙酸乙酯,使產(chǎn)品充分析出,得到奧美沙坦酯成品 (27.0 g,HPLC:99.8%)。
HPLC分析條件同中間體6的條件。
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表征結(jié)果如下:
熔點(melting point):177~178℃
MS (ES-) 557.2,MS (ES+) 559.3
1H-NMR(DMSO-d6):δ (10-6) = 0.90~0.93 (3H,t,CH3),1.52 (6H,s,2 CH3),1.60~1.65 (2H,q,CH2),2.11 (3H,s,CH3),2.63~2.66 (2H,t,CH2),5.10 (2H,s,CH2),5.22 (1H,Brs,OH),5.46 (2H,s,CH2),6.90~6.91 (2H,d,苯環(huán)H),7.08~7.104 (2H,d,苯環(huán)H),7.56~7.58 (2H,m,苯環(huán)H),7.59~7.61 (2H,m,苯環(huán)H)。
中間體4的合成反應為強堿作用下的縮合反應,遵循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機理,文獻報道多采用氰化鈉或叔丁醇鉀作為催化劑,在溶劑DMF中發(fā)生反應,催化劑價格昂貴且反應收率低。而乙腈對于奧美沙坦酯及其中間體是一種良好的結(jié)晶溶劑,以乙腈為溶劑進行縮合反應所得的中間體中雜質(zhì)明顯少于DMF體系[6]。采用氫氧化鈉代替昂貴的氰化鈉或者叔丁醇鉀,副反應雜質(zhì)大大減少,且反應溫和可控。此體系副反應的發(fā)生與堿的用量、反應溫度等有關(guān)。添加堿的量過多、反應溫度過高會導致副產(chǎn)物的增加,從而造成中間體純度的下降。控制以上參數(shù)可以使副反應降低,再經(jīng)過水解反應的后處理步驟可得到純度較高的中間體4。
首先考察原料1和原料2的投料比對反應的影響。以更為廉價的原料1為1.0當量(equivalent,eq),考察結(jié)果顯示,在其他反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原料2用量為0.9eq和1.0eq時,原料1均有較多的剩余。原料2用量為1.1eq以上時可以使原料1基本反應完全,而原料2用量為1.2eq以上時導致原料2過量,因此原料1和2的投料比以1.1eq為佳。具體實驗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原料2的當量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1 Effects of raw material 2 equivalent on reaction
其次,考察堿的用量對反應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列于表2??梢钥闯?,NaOH的用量在1.4~1.6eq時,原料剩余較少,反應基本進行完全,因此最佳的NaOH用量可確定為1.5eq。隨著堿用量的進一步增加,收率有所下降,可能是因為副反應增加所致。再次,考察溫度對反應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列于表3??梢钥闯?,反應溫度低于55 ℃時,反應速率相對較慢,延長反應時間考察,原料仍有較多剩余;反應溫度范圍為65~75 ℃時,原料剩余較少,反應基本進行完全;溫度繼續(xù)升高達到回流溫度82 ℃時,副反應的增加導致產(chǎn)品收率下降。
表2 NaOH當量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2 Effects of NaOH equivalent on reaction
在縮合步驟結(jié)束后單獨分離出中間體,需花費額外的后處理以及烘干儲存時間,從而造成成本的提升。經(jīng)實驗考察,縮合反應得到的產(chǎn)物中含有部分雜質(zhì),雜質(zhì)可在水解反應的后處理步驟中被除去,因此中間體可不單獨分離,而是蒸除部分溶劑后加入水解溶劑和堿直接進行水解反應。將縮合反應和水解反應合并的操作,還有效的減少了分離縮合反應產(chǎn)物過程中雜質(zhì)的產(chǎn)生,提高了反應收率。
表3 溫度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3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reaction
在水解反應所使用的溶劑方面,對中間體4溶解性較好的常用溶劑有1,4-二氧六環(huán)和異丙醇,在40 ℃下分別進行水解反應4 h,結(jié)果如下:以1,4-二氧六環(huán)為溶劑的得到產(chǎn)物純度在97%左右,而以異丙醇為溶劑得到的產(chǎn)物純度為83%和93%,產(chǎn)品質(zhì)量不高且波動較大,因此確定以1,4-二氧六環(huán)為溶劑較佳。雖然1,4-二氧六環(huán)相對毒性較大,藥典規(guī)定在成品中的殘留需小于380×10-6,而反應后續(xù)還有酯化、脫保護以及重結(jié)晶等多個步驟,殘留的1,4-二氧六環(huán)在其中的含量不斷減少,通過氣相色譜法(GC)對最終成品進行檢測,色譜柱型號為DB-624,載氣為氮氣,載氣流速為4.6 mL?min-1,分流比為5:1,氫氣流速為50 mL?min-1,空氣流速為450 mL?min-1,檢測器類型為火焰離子化檢測儀(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簡稱FID)[11]。結(jié)果表明,1,4-二氧六環(huán)的濃度低于檢測限5.5×10-6。
考察堿的種類對水解反應的影響。40 ℃下水解4 h,發(fā)現(xiàn)氫氧化鈉體系得到的產(chǎn)物雜質(zhì)較多,收率在80%左右;采用相同當量堿性相對較弱的氫氧化鋰,收率可達到95%,因此選擇氫氧化鋰作為水解堿。 考察氫氧化鋰當量對水解反應的影響,以縮合反應中的原料1的量為1.0eq,實驗結(jié)果列于表4??梢钥闯?,氫氧化鋰為2.0eq下進行水解反應,中間體3有較多剩余。氫氧化鋰為3.0和4.0eq下,中間體3均基本反應完全,且收率較高,因此,水解反應時取氫氧化鋰當量3.0eq為佳。
在反應時間方面,從表5可以看出,反應在3 h左右已基本進行完全,再延長反應時間,副反應繼續(xù)發(fā)生導致收率有所下降。
表4 LiOH當量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4 Effects of LiOH equivalent on reaction
表5 時間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5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reaction
表6 原料5的當量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6 Effects of raw material 5 equivalent on reaction
表7 時間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7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reaction
三苯甲基奧美沙坦酯的合成反應為酯化反應,是羧酸根負離子對鹵代烴α碳的親核取代反應[12],所采用的原料5因具有基因毒性,需要嚴格控制其加入量[13],通過緩慢滴加來控制其用量。另外,考慮到原料5的活性較低,反應速率較慢,預先加入適量碘化鉀將滴加的原料5轉(zhuǎn)化為具有較高反應活性的碘代物,可與已在堿性環(huán)境下轉(zhuǎn)化為相應鹽的中間體4快速進行反應,從而減少原料5的分解。得到的中間體經(jīng)過乙腈、甲醇后處理可除去生成的少量副反應雜質(zhì),得到純度較高的三苯甲基奧美沙坦酯(中間體6)。 首先考察加入的原料5量對反應的影響,中間體4的量為1.0eq時,實驗結(jié)果列于表6??梢钥闯?,原料5的用量在1.2eq以上時可使反應基本進行完全??紤]到產(chǎn)品中殘留的中間體4會隨著后續(xù)脫保護反應的進行轉(zhuǎn)化為歐洲藥典(EP)所規(guī)定的雜質(zhì)A,難以除去,因此中間體4在產(chǎn)物當中的含量需要進行嚴格控制,原料5的用量以1.2eq為佳。
考察碳酸鉀用量對反應的影響,碳酸鉀用量1.0、2.0以及3.0eq時均可使反應進行完全,且對產(chǎn)品質(zhì)量無明顯影響,因此反應取1.0eq的碳酸鉀即可。
在反應時間方面,從表7可以看出,添加了碘化鉀作為活化劑后,反應在室溫下即可快速進行,1 h左右已基本反應完全,隨著反應時間進一步延長,可能導致副產(chǎn)物的增加,產(chǎn)品收率下降。
關(guān)于中間體6中的三苯甲基的脫除反應,文獻報道較多。據(jù)早期文獻報道,采用鹽酸或醋酸作為酸催化劑、低溫下脫保護[1]時,由于鹽酸極易揮發(fā),加入體系后部分揮發(fā)導致體系上方被白霧籠罩,不易觀察體系變化,且鹽酸或醋酸下脫保護不完全,存在較多中間體6的殘留,進而導致奧美沙坦酯粗品純度較低。若延長反應時間則又會導致奧美沙坦酯在酸性環(huán)境下進一步水解生成奧美沙坦這一雜質(zhì),難以除去,需經(jīng)過數(shù)次重結(jié)晶才能達到EP標準。SRIMURUGAN等[14]報道,在強堿條件下醇溶液中可脫除氯沙坦鉀中的三苯甲基保護基團,但此方法缺點是副反應較多,所得產(chǎn)品中含有較多雜質(zhì)。HEDVATI等[15]提出,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液溶解三苯甲基奧美沙坦酯,直接加熱回流條件下可以脫除三苯甲基,也有利用丙酮[16]、乙醇[17]等與水的混合液回流進行脫保護的相關(guān)報道,但是這些方法缺點是回流溫度較高、脫保護速率較慢、產(chǎn)品純度不高。而采用不揮發(fā)性酸,如濃硫酸進行脫保護,實驗結(jié)果表明,中間體6幾乎反應完全,而反應產(chǎn)生的三苯基甲醇不溶于體系,可直接過濾除去,再通過調(diào)節(jié)pH使奧美沙坦酯粗品析出。硫酸加入體系時會放熱,因此反應需嚴格控制濃硫酸滴加速率、體系攪拌速率以及體系溫度。通過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最終的脫保護工藝條件下得到的奧美沙坦酯粗品純度高,粗品即可符合EP標準[11],再經(jīng)過進一步重結(jié)晶可得到更優(yōu)的奧美沙坦酯成品。
考察濃硫酸用量對反應的影響,以中間體6的用量為1.0eq,實驗結(jié)果列于表8,可以看出,濃硫酸的量在2.0eq以上時,反應基本進行完全,考慮到過量的濃硫酸可能導致放熱效應增加,且后處理需要更多的堿性溶液進行中和析晶,從而產(chǎn)生大量廢水,因此,濃硫酸當量取2.0eq為最佳。
在反應過程中,溫度可能對雜質(zhì)的產(chǎn)生有影響,實驗結(jié)果列于表9,可見,隨著溫度升高,EP記載的雜質(zhì)A(olmesartan)的含量明顯增加,雜質(zhì)C ((5methyl2oxo1,3dioxol4yl)methyl 4(1methylethenyl) 2propyl1[[2′(1Htetrazol5yl)biphenyl4yl]methyl]1Himidazole5carboxylate)的含量在此溫度范圍內(nèi)沒有明顯差異,雜質(zhì)B(6,6dimethyl2propyl3 [[2′(1Htetrazol5yl) biphenyl4yl]methyl] 3,6dihydro4Hfuro [3,4d]imidazol4one)在此過程中未檢測到。因此,在實際生產(chǎn)中應嚴格控制反應溫度,取15~25 ℃即可。
表8 濃硫酸的量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8 Effects of H2SO4 equivalent on reaction
表9 溫度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9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reaction
丙酮與水的混合溶液對奧美沙坦酯的溶解性較好,因此,目前文獻報道往往采用丙酮作為奧美沙坦酯的重結(jié)晶溶劑。但是此方法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丙酮體系的析晶產(chǎn)物易形成溶劑化物[18],丙酮-水溶液直接析晶的成品中,丙酮的殘留在9000×10-6以上,不符合藥典規(guī)定的溶劑殘留標準(5000×10-6)。孫寶佳等[19]采用粉碎再烘干法對其中的殘留丙酮進行脫除,額外粉碎、烘干步驟導致能耗增加、成本升高。經(jīng)實驗考察,在丙酮析晶過程中加入適量乙酸乙酯進行攪拌析晶,烘干至衡重后用GC檢測最終成品中的乙酸乙酯和丙酮的殘留均符合藥典規(guī)定,丙酮殘留最低至500×10-6左右,此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的優(yōu)勢。
考察析晶過程中加入的乙酸乙酯量對反應的影響,以奧美沙坦酯的量為1.0eq,析晶時間2.0h,實驗結(jié)果列于表10,可以看出,加入4.0eq的乙酸乙酯時,重結(jié)晶產(chǎn)品中兩種溶劑的殘留均較少,同時收率也較高。乙酸乙酯加入量較少時,丙酮殘留相對較多;乙酸乙酯加入量較多時,產(chǎn)品中殘留的乙酸乙酯增加,且部分產(chǎn)品溶解于乙酸乙酯中,導致收率下降。在4.0eq的乙酸乙酯條件下,進一步延長析晶時間到4.0 h,重復三次實驗收率分別為87%、85%和90%。綜合整個反應,總收率達到65.5%。
表10 乙酸乙酯當量對反應的影響 Table 10 Effects of ethyl acetate equivalent on reaction
(1) 以4-(1-羥基-1-甲基乙基)-2-丙基-1H-咪唑-5-羧酸乙酯和N-三苯基甲基-5-(4-溴甲基聯(lián)苯-2-基)四氮唑為原料,經(jīng)縮合、水解、酯化、脫保護,四步反應合成了奧美沙坦酯。合成總收率達到65.5%,較文獻值提高10%以上,該路線操作簡單、反應溫和、適宜工業(yè)化生產(chǎn)。
(2) 縮合與水解反應合并,減少了中間體分離烘干工序;采用溫和的無機堿催化反應,兩步總收率達到89.3%。以碘化鉀活化4-氯甲基-5-甲基-1,3-二氧雜環(huán)戊烯-2-酮進行酯化反應,反應1 h即可進行完全,收率達到92.2%。以濃硫酸為酸催化劑進行脫保護反應,反應進行的徹底、中間體殘留少,奧美沙坦酯粗品純度即可基本滿足歐洲藥典標準,收率達到93.7%。
(3) 重結(jié)晶過程中加入適量乙酸乙酯,可有效地減少產(chǎn)品中丙酮的殘留,達到藥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