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更多教師開始關注教學創(chuàng)新的問題,以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小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既具有奠基作用,也具有綜合性、思想性及實踐性的特點。其中,對于識字教學而言,尤其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母語文化的了解。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識字課堂中,仍存在一定的教學問題?;诖?,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境化課堂 識字教學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應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為此,教師應摒棄此前刻板的施教模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而又充滿活力的情境化識字課堂,讓學生在寬松、融洽的氛圍中積累知識,學習更多的漢字,進而為他們的閱讀、寫作夯實基礎,還要使小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習慣,端正其書寫姿勢,掌握漢字學習的技巧,使其書寫較為規(guī)整,并逐漸提升寫字速度。最終在識字學習中感受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意義
漢字不僅能夠促進交流,是重要的“工具”,也是中國民族文化象征的載體。我國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漢字也幾經演變發(fā)展,不僅是祖先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習,識字是基礎,也是重中之重,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還存在刻板施教、死記硬背、識字教學流于表面等問題。通過情境化課堂展開識字教學,有助于使識字教學更生動、更有深度、更容易被學生所
接受。
1.有助于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新《課標》中提到“應注意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與價值觀”。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構建情境課堂,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他們快速地融入到學習氛圍中,識讀更多的漢字,并深切感受漢字的形態(tài)美與結構美,理解漢字文化。
2.有助于增進師生間的互動
新課改重視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促進雙方的協(xié)同發(fā)展。有的教師習慣于“定式講授”,在課堂中多將學生置于被動學習的位置,教師講授漢字寫法、拼音、讀法,讓學生跟讀并記憶、組詞、造句。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師生間的互動僅限于課堂提問,教師更傾向于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興趣與情感體驗。有的學生在識字方面多為短暫記憶,由于不理解或掌握得不透徹,學生會出現(xiàn)記得快、忘得更快以及混淆字形等一系列問題。
3.使學生掌握識字方法
字理識字法是一種符合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促進學生深入學習的有效方式。但教師若是機械性地向學生灌輸漢字的字形、如何分類,反而會增加教學難度,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將自理識字與情境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了解漢字基本演變史的基礎上,掌握識字技巧與方法,便能夠讓學生正確理解漢字書寫的筆畫、筆順、偏旁及間架結構等。
二、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為積極響應新《課標》要求,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對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教師應遵循科學性的教學原則。一方面應讓識字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更具科學性,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另一方面,應面向全體學生,以便全員的共同參與。
2.適宜性原則
小學生因年紀小,生活閱歷有限,但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在應用情境化課堂促進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具有適宜性,既不宜過于淺顯,以免使學生產生“識字學習不過如此”的想法,也不能過于深奧,避免在進入情境的過程中浪費太多時間。應貼近現(xiàn)實生活,這樣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與深入探索。
3.延伸性原則
促進學生形成知識積累,擴展其語文視野,單靠教材內容、課堂施教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教師可以用充實語文情境化課堂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學習體驗,使其感受識字的快樂,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通過延伸教學,讓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
三、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有效方法
為了使小學生能夠品讀漢字、了解漢字,更好地掌握識字的方法,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化課堂、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幫助其構建語文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嘗試應用以下幾種情境化課堂教學方法:
1.運用生活化情境,提高觀察能力
為了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教師可以構建生活化的情境,加強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識字技巧,更具有認真觀察生活的意識,在生活中學習、積累語文素材。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下《歡樂的潑水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構建的方式,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即走進西雙版納,感受熱鬧、歡樂、期盼已久的潑水節(jié)。教師還可以聯(lián)系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學生感受傣族同胞共慶佳節(jié)時的喜悅心情。在教學生“潑”“如”“味”等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見到這些字。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在路過部隊時,他們的外墻上寫著‘嚴肅活潑”,還有的學生說“在街上曾見過‘自如民宿”,也有學生說“醬油瓶上有的寫著‘味極鮮”等等。教師也可以引入字理教學法,促進學生對字義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形聲字、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的特點與區(qū)別。同時,聯(lián)系生活識字,有助于學生直觀感受漢字的魅力,讓學生產生學好漢字的自覺性。
2.構建生動的模擬情境,調動學生情感
為了使學生深入文本,提高閱讀能力與識字水平,教師可以采用模擬情境的方式,促進學生在實際體驗中學習。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營造夜幕低垂、湖邊陣陣蟲鳴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梳理湯姆釣魚的整個過程,分析他的情緒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爸爸為什么要這樣做。接著,引入對新生字詞的學習,以微課件配合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語境中正確識讀“垂”“甩”“漣”“鱸”“遵”等字,并以合作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分享,使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形成新的認識,相互之間分享學習感受、識字竅門,使學生不僅認識漢字,更能夠運用和理解這些字,促進語文教學的深入。同時,在情景構建中,教師應遵循真實性的原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合作識字的學習中,教師需加強巡視,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并適當?shù)亟o學生點撥與指導。
3.組織寓教于樂的活動,實現(xiàn)體驗式學習
為了使情景化課堂識字教學更具實效性、創(chuàng)新性與實踐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寓教于樂,教師還可以用游戲情境教學、角色扮演、表演性朗讀及帶領學生走向戶外等方式,豐富情境的構建,促進學生的積極實踐、認真積累。
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走,我們去植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適宜的天氣下帶領學生一起去植樹,在體會勞動、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體驗,讓其感受到“和煦暖陽”,并在體驗中結合趣味記憶法“匯集巨多水輔助種樹的是—水渠;植樹離不開土、樹木幼苗和工具—栽種”等等,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學生在體驗中進行識字。
4.創(chuàng)建游戲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樂于識字,提升識字效率,產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游戲的教學情境,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實現(xiàn)教學延伸。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小稻秧脫險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推出“拯救小稻秧”的識字闖關游戲,讓學生運用偏旁部首卡片進行組合,能構成最多漢字的一隊獲勝。在游戲中,學生不僅能更好地學習新知,更能實現(xiàn)對以往所學知識的回顧。這樣一來,既有助于讓學生進行日常的積累,也能使其形成正確的競合意識。
綜上所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識字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絕非一蹴而就。為此,教師一方面應清晰認知到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有展開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意識;另一方面應具有“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興趣偏好、學習特點與生動的識字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熱情參與、積極思考,進而構建生動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識字課堂,使學生產生對漢字的積累意識,為其進一步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肖鵬《小學語文情境識字教學的策略優(yōu)化研究—以S小學為例》,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碩士論文。
[2] 王楠《淺談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中國校外教育》2017年第12期。
[3] 孟飛《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分析》,《中國教師》2018年第7期。
[4] 范紅英《論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才智》2017年第10期。
[5] 莫飛《論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