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海
【摘? 要】教育工作是百年大計,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從而實現(xiàn)同心共育的目的。本文從闡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出發(fā),查找家校合作中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支持配合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結(jié)合學校具體實踐,提出新時代加強家校合作、凝聚教育合力的辦法和措施。
【關(guān)鍵詞】新時代;家校共育;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35-0061-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Family School co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Guoqing Primary School,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UO Jinhai
【Abstract】Education is a century-old project, and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joint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inds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i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support of family education to school education, and combines specific school practices to propose ways to strengthen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and unit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measures.
【Keywords】New era;Family school education;Practical exploration
教育,不是學校的一己之責,家庭、政府和社會都要共擔責任,形成合力。這就體現(xiàn)了教育是一個需要全社會都來關(guān)注、支持的事業(yè),不能有任何一方偏廢,不能有任何一方缺位,更不該出現(xiàn)短板,而且家庭排在第一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
一、家庭教育責任首當其沖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搖籃,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即啟蒙之師。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行為的示范,特別是和孩子的互動方式,決定了孩子生命早期的成長。人生起步,人的許多習慣、修養(yǎng)、德行都是在“家庭”這所學校中成型的,所以家長要引起重視,責任重大。
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剖析
在長期的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共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家校共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家校共育意識不夠強
家校雙方只有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會相互進行交流和溝通,沒有積極主動溝通的意愿。部分家長的思想認識還存在問題,認為學生送進學校,所有的教育問題都屬于學校,自己根本不用去關(guān)注孩子,家校雙方的認識不到位,導致了“家校共育”實效性不夠。
(二)家校共育的載體不豐富
家校合作的最佳狀態(tài)應該是“你正好需要,我正好能給”??焖侔l(fā)展的教育,面臨許多新型問題,簡單的家長會,形式化的活動已經(jīng)不能達到家校共育的最佳狀態(tài)。
(三)家校共育的經(jīng)驗積淀不夠
家校共育是一個時代性課題,對于家長來說,這方面的經(jīng)驗還需進一步積累,還處于被動方,而學校作為主動方,必須積極引導,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并加以推廣。
(四)家校共育的層次和深度不夠
學校雖然開發(fā)了共育引力課程,但是總體感覺家校共育還未能深入其中,家校之間的合作共育對學校核心文化的實際映射和呼應不夠,這種凝聚力不足。學校礪志文化對家校共育的統(tǒng)攬還浮于表面,深入的挖掘和深度的合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五)家校共育對學校、教育發(fā)展的支撐不足
作為孩子教育關(guān)鍵的一方,家庭教育有短板,學校的努力也有不足,這就造成學校、教育工作得不到全力、統(tǒng)籌的支撐。
三、家校合作共育,凝聚教育合力
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切合城鄉(xiāng),貼近群眾,渠道多元,服務家長”的工作思路辦好家長學校;堅持“理解溝通,凝聚共識,親子同進,家校共育”的理念開展家校共育工作。
(一)抓好常規(guī)管理,辦好家長學校
我校的家長學校成立伊始,同時組建了家長委員會。目前機構(gòu)健全,制度完善,每學期召開家長學校工作會議,做到每年補充新鮮血液,動態(tài)管理家長委員,科學開展家校合作,致力學校健康發(fā)展。組建了五級組織機構(gòu)(關(guān)工委、校長、校委會和家委會、各職能機構(gòu)、教師和家長),落實了“有訪必接,首訪直接,訪必有果,雙方滿意”的工作要求。逐漸做到了有辦學指導、有辦學宗旨、有辦學原則、有職責制度、有教學計劃、有考勤登記、有工作計劃和總結(jié)、有完整檔案“八個有”,學校工作計劃齊全,教學工作正常。
(二)“六讀”書香浸潤,“八為”家校同行
結(jié)合學校“學習樂園”打造目標,積極開展書香校園創(chuàng)建,組織開展師生“六讀好時光”活動:師生共讀,流動陪讀,開放選讀,定時悅讀,梯級漸讀,適時測讀。其中流動陪讀的范圍涵蓋了校長、教師和家長;為了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學校提出家校共育“八作為”:家長建言、家長獻策、家長護校、家長陪讀、家長講座、家長幫教、親子同進、家校共育。引導家長愛校如愛家,責任扛肩上。
(三)家長進校“四看”,創(chuàng)新開放接待
每月按照年級輪流開展家長開放日,落實家長進?!八目础被顒?,讓家長走進學?!翱闯R?guī)、看課堂、看管理、看活動”,進行綜合性評教。開展家長陪餐陪讀陪活動,征求家長意見建議,探索家校合作、共育新路徑。從周一到周五統(tǒng)一做好安排,開設(shè)了學校領(lǐng)導家長接待日,堅持定時詢問解決家長和師生困難,幫助家長答疑解惑,拉近了家校關(guān)系。
(四)構(gòu)建“三訪”模式,暢通家校聯(lián)系
學校將原來單線的家訪適時擴大為“三訪”:即教師家訪、家長校訪、社會走訪“三訪”活動。學校還開設(shè)了微信公共號,公布了聯(lián)系電話,班級建立了微信、QQ群,及時公布孩子學情,推送教育方法和教育經(jīng)驗,家校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家家之間實現(xiàn)聯(lián)系貫通,打造立體化、多層面、多渠道、無縫式家校聯(lián)系方式,暢通家校溝通渠道,有效增進了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孩子不論是在家,還是在校,家校之間都能如見孩子,如在身邊。
(五)打造共育課程,拓展家校資源
根據(jù)學校礪志核心文化體系,初步確立了六大學校特色課程:即“書香拓展課程、公民素養(yǎng)課程、藝體專修課程、共育引力課程、特色加餐課程和節(jié)日文化課程”。其中共育引力課程就是利用學校地處縣城優(yōu)勢,挖掘家長資源優(yōu)勢,發(fā)揮行業(yè)職業(yè)特點,探索組建了家長講師團,利用每周五降旗時對全校師生開展專題講座,拓寬了教育時空,多維度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顒拥拈_展使家校聯(lián)系更加緊密,教師隊伍得到“豐富”,學習資源得以增加。
(六)創(chuàng)新家?;顒樱貙捁灿齼?nèi)容
通過開展家長會、法治教育、家教沙龍、專題講座、觀看遠教視頻、家長開放日(親子游戲、親子課堂、親子書屋、親人寄語、留守陪伴、愛心捐贈、親子結(jié)對)、優(yōu)秀家長表彰、家長育兒經(jīng)驗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改變家長的教育見識,提高家長的素養(yǎng)。定期開展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遠足、郊游、野營、專題調(diào)查、研學旅行、紅色旅游、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等體驗式活動,以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邀請家長同行,參與組織和管理,交流與互動。在這樣的體驗式活動中感受家長的辛苦、孩子的不易和教育的真諦。
我們常說,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家庭好,社會才能好;家風好,社會才會風清氣正。期待更多父母能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與素養(yǎng),提升教育能力,給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從而讓家庭教育在傳承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劉朝菊,劉洋.構(gòu)建新時代家校共育的探索與實踐[J].進展:教學與科研,2019(07).
[2]王先貴.新形勢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與實踐探索[J].好家長,2018(42).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