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云龍 曲藝
【摘 要】本文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哲學部分的問題式教學要堅持“哲學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母問題組設置指向,并依此設置相應的系列子問題組,在問題式教學中堅持系統(tǒng)性路徑、針對性路徑、時代性路徑、牽引性路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哲學部分 ?問題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3C-0058-0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以下簡稱“原理課”)的哲學部分教學,是“原理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教學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綜觀“原理課”哲學部分的章節(jié)結構以及人類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原理課”哲學部分采用問題式教學,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哲學好奇心,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日常生活經驗和哲學思維理念的互相轉化,潛移默化地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促成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價值判斷,從而為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奠定科學的理論基礎和思維方法。這就要求在“原理課”哲學部分教學中,教師必須從整體性謀劃問題式教學的設置指向,分析問題式教學設置指向的依據,闡明問題式教學的實現路徑,從而既提升“原理課”哲學部分教學的效果,又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教學做好鋪墊。
一、“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的問題設置指向
問題是教學和學習的指針,人類知識的發(fā)展歷史和人類學習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思考和破解涉及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各種問題的歷史。因此,“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的問題設置指向,必須立足現實,不能將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設置為純理性、抽象性的問題組。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币虼?,對于“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的設置指向,理應從人生存和發(fā)展的實踐向度設置,將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實踐化和生活化,引導學生從感性的實踐生活感悟哲學的概念、內涵、內容以及價值,從而促進他們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因此,“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要基于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向度,將問題設置為“哲學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問題組,以凸顯教學的明晰性和目的性。
(一)堅持“哲學是什么”的問題設置指向?!霸碚n”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將“哲學是什么”設置在首位,就是要開宗明義指明哲學和人的密切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確人必須在世界中才能生存和發(fā)展,從而就存在“人如何看待世界”“人如何看待人和世界的關系”的問題,進而提升為對“哲學是什么”的思考和解答。因此,授課教師必須以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實踐性作為解答“哲學是什么”問題的基點,闡明人必須在世界中才能獲取滿足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這就涉及世界觀的形成和表述世界觀的方式,進而推導出世界觀和表述世界觀方式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有的世界觀及其表述方式是零碎的、孤立的、片面的、經驗的;而有的世界觀及其表述方式則與之相反。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何種世界觀及何種表述世界觀方式能成為哲學”的思考和討論,從而得出“哲學就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達到教學的目標。
(二)堅持“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問題設置指向。在學生理解“哲學是什么”問題的基礎上,要轉入引導學生思考“哲學的基本問題”。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問題設置指向,應該建立在“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基礎上,闡明“哲學的基本問題”實際上就是在“人—世界”關系的主客體問題、主導問題、首要問題,由此引發(fā)出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邏輯性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內涵,形成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唯物主義的發(fā)展階段及主要代表人物的觀點,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隨后,要從“人—世界”關系引導出“思維—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問題,促使學生理解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要義,掌握辨別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方法與標準,全面掌握“哲學的基本問題”的教學內容。
(三)堅持“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問題設置指向。哲學作為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人和世界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繞不過的問題。因此,在學生掌握了“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就要闡明物質是唯一的客觀存在性,人必須依賴物質世界才能生存和發(fā)展,由此闡明“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問題指向,圍繞“人和物質世界關系”問題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考人如何才能在物質世界中生存和發(fā)展、人怎樣才能更好地在物質世界中生存和發(fā)展、人應該采用何種方式思考和破解在物質世界中生存與發(fā)展遇到的各種難題等問題。在學生思考這些問題的基礎上,闡明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觀等系列教學內容,從而促使學生在思考和解決“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基礎上,理解實踐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式,人類在實踐的進程中在物質觀、認識論、真理觀、發(fā)展觀方面曾存在科學和荒誕的交織與較量,而人類實踐發(fā)展史已經證明,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認識論、真理觀、發(fā)展觀是科學的,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理解學習“原理課”的價值。
二、“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問題設置指向的依據
“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將問題設置為“哲學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母問題組,其貫穿的主線就是“人—世界”。在此基礎上,應引導學生或者授課教師設置相關的子問題組,將“哲學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問題組具體化、深化和細化。綜觀“原理課”哲學部分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將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設置為上述母問題組,不僅是依據“原理課”哲學部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要求、教學時間等因素,充分保證所設置的母問題組能對“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起統(tǒng)領和引領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時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首要的關鍵問題,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總體性的思維框架,而且是依據人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知識基礎、教學實際情況等而設置的問題組。
(一)人的認知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哲學作為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也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的。但是,認識也遵循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個體到整體、去粗取精的規(guī)律?!霸碚n”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母問題組的設置,正是體現人的認知規(guī)律,將抽象性的哲學知識轉化為可感性或者易感性的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問題,從人需要依賴客觀世界才能獲取滿足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生活資料與精神生活資料作為教學的問題基點,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哲學觀,進而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以及人和物質世界關系基礎上的物質觀、認識論、實踐觀、真理觀、發(fā)展觀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知識,形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認識框架,促成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學生知識基礎。學生在學習“原理課”哲學部分之前,他們在中學階段的“生活與哲學”部分已經學習了世界觀、哲學的基本問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世界的物質性、運動、唯物辯證法等相關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知識,即“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的母問題組設置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知識為前提。因此,將“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設置為“哲學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母問題組,就是將學生在中學階段所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知識凝練化,引導學生形成去粗取精和由小及大的辯證思維方式,充分發(fā)揮其已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知識的牽引作用,讓學生已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知識成為學習“原理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和階梯,確保學生已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知識和“原理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體化及一脈相承,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原理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三)教學實際情況?!霸碚n”哲學部分的教學在“原理課”整體教學中處于基礎和核心的地位,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教學起著統(tǒng)領的作用。但是,從教學實際情況看,“原理課”整體教學雖然可簡單概括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教學,但是它們涉及的知識點眾多,需要在特定的課時內完成眾多知識點的講授絕非易事。因此,在堅持學生認知規(guī)律、思想道德素質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基礎,將“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設置為前述的母問題組,就能夠將“原理課”哲學部分的教學知識點凝練化和精練化,讓學生在思考和破解三個母問題組的基礎上引發(fā)對相關教學知識點的思考,隨后順著母問題組進行相關教學知識點的追蹤學習,促使母問題組形成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
三、“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的實施路徑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理論,它產生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偉大實踐中,是對實踐中遇到各種問題的思考和破解的產物。實踐無止境、實踐在發(fā)展,遇到的問題也將無窮無盡。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原理課”是一門學理性、時代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哲學部分采用問題式教學,需要將學理性問題、時代性問題、實踐性問題融匯于備課、上課、課后練習等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采取科學的實施路徑,才能增強教學的效果。
(一)堅持系統(tǒng)性路徑。“原理課”哲學部分實施問題式教學的母問題組設置,遵循了人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的歷史邏輯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中應堅持系統(tǒng)性路徑:在宏觀層面講授和闡明哲學的內涵,明確哲學和世界觀的邏輯關系,而哲學和世界觀的邏輯關系基點就在于人在世界中生存與發(fā)展的實踐活動;在中觀層面講授和闡明哲學的基本問題,明確思維和存在的第一性、同一性問題,在此基礎上認識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的相關知識,拓展和深化對哲學知識的講授;在微觀層面講授和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馬克思主義真理觀、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等知識。在系統(tǒng)講授和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采用系統(tǒng)之間以及系統(tǒng)內部諸要素相互對立統(tǒng)一、相互作用和影響的方式,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的脈絡,講授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或者反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認識論、實踐觀、真理觀、價值觀、發(fā)展觀等相關內容,幫助學生從正反兩面系統(tǒng)地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知識的整體性理解,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歷史的、發(fā)展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堅持針對性路徑。“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面臨著教材及教學大綱同一性和學生學情差異性的矛盾。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必須依照及遵循教材和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有序展開,不能因為學生專業(yè)知識背景、知識基礎等差異性而隨意裁剪教材和教學大綱,基于學生的學情,采用知識遷移、拓展、深化的方式激活學生的知識基礎,打通“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內容和學生專業(yè)課程通識性內容的壁壘,讓學生在學習中融會貫通。因此,“原理課”授課教師必須在讀懂弄通會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分析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背景、知識基礎、年齡構成、社會經歷等方面,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符合學生學情的案例、教學、教具、教案等,形成針對性的教學范式,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三)堅持時代性路徑。設置問題是“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的關鍵與核心。就教材而言,“原理課”的宗旨就是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樹立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霸碚n”哲學部分的教學內容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固定性,但是,在問題設置層面絕不能因此而僵化,而是要緊扣時代脈搏和緊跟時代步伐設置問題,彰顯問題的時代性。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實施“原理課”哲學部分問題式教學應堅持時代性路徑,將時代性問題滲透于問題設置和教學實踐的進程中。當然,“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選取的問題還必須有一定的廣度,也就是說,選取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圍繞問題拓展思維,提出與之相關的其它一些問題并能進行思考和討論”,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和基本方法去分析社會發(fā)展中遇到的時代性問題,理性分析人生發(fā)展進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增強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效果。
(四)堅持牽引性路徑?!霸碚n”哲學部分的問題式教學就牽引性而言,其承接了導論部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整體性概括,是對導論部分闡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的展開。因此“原理課”哲學部分的問題式教學圍繞“哲學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人和物質世界關系”的問題展開,體現了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由整體到個體的教學邏輯,形成相互牽引和相互闡發(fā)的問題框架,從而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不斷深化細化具體化,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知識。同時,“原理課”哲學部分的問題式教學又將教學內容設置為母問題組和相應的子問題組的引領關系,讓學生在思考和解決所設置的問題中理解與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知識,為隨后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教學活動奠定世界觀及方法論基礎,引導學生以問題的眼光看待資本主義的社會現象、思考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未來趨勢、明辨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或者反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趨勢的各種論斷,從而形成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136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74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4]鄧喜道,夏建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思路探討——問題式教學與專題式教學相結合[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6)
【作者簡介】蒙云龍(1974— ),男,壯族,廣西崇左人,博士,北部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曲 藝(1986— ),女,吉林吉林人,博士,北部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