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鳳 王沛
摘要:神話心理劇是由瑞士榮格分析師Allan Guggenbuehl于1993年創(chuàng)立的一個團體治療的程序和一個沖突解決的方法。自尊心對于大學生個人發(fā)展及其心理健康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使用神話心理劇的方法在大學生中進行了干預,并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進行前測后測,實踐證明神話心理劇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自尊心。
關鍵詞:神話心理劇;大學生;自尊;Rosenberg自尊量表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22-0326-02
一、引言
自尊是指人的關于自我價值的積極評價和體驗,它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獨立意識發(fā)展迅速,對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及周圍人的認可度需求強烈。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新生代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他們的心理世界逐漸失去平衡,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人際交往,部分大學生甚至產(chǎn)生自我懷疑,陷入深度抑郁。國內學術界對大學生自尊問題進行了大量高水平探究,表明大學生自尊已成為我國心理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1]
自尊影響著青少年個人發(fā)展的各個方面。本文使用神話心理劇的團輔方法在19名大學生(10女9男)中進行了為期6周的周期性課程干預,課程一周一次,一次2小時,共計6期課程。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進行前測后測,實踐證明神話心理劇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自尊心。
二、神話心理劇及其方法
神話心理劇以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發(fā)展的分析心理學為基礎,嫁接了哲卡莫雷諾的心理劇。它是一種解決沖突的方法,試圖幫助人們獲得具體的解決困難的方法和答案。在大學生自尊情境中,筆者依據(jù)大學生的特點選取了易于他們接受的方式進行,活動中使用了神話原型卡,并讓他們自己選擇卡牌且根據(jù)卡牌來編撰故事。
一場完整的神話心理劇一共分為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和選擇合適的故事。根據(jù)主題編一個具有隱蔽性又不帶道德性和教育性的故事。在神話劇中允許通過隱喻和象征表達任何隱藏的想法和情緒。
第二階段:故事人物介紹。在講故事之前,學生先熟悉故事的主要人物,但是需要留有想象的空間給學生。
第三階段:講故事。故事成為編故事者投射的幕布??梢猿浆F(xiàn)實的限制任意發(fā)揮,無意識可以繞過意識得以表達。
第四個階段:想象。創(chuàng)造一個故事的結尾。講述者一般在快到高潮的時候突然停住,然后鼓勵學生想象故事如何繼續(xù)。
第五階段:演出。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組成一個小團體,然后創(chuàng)造一個共同的故事,每個人都要參與,然后大家一起表演出來。之后教師點評。
第六階段:轉化。這一階段,大家需要回到最后的問題,根據(jù)前面所有環(huán)節(jié)涉及的信息,解決最初提出的問題。
第七階段:具體的改變。最后,大家坐到一起,分享過程中的體驗,整合所有的有用信息,得出將來前進的方向。
三、研究過程
(一)研究對象
通過公開招募的方式,遵循自愿、保密的原則,在本校選取19人為測試對象,其中女生10名,男生9名。測試對象年齡、專業(yè)、年級等無顯著差異。一共進行了為期6周的周期性課程干預,課程一周一次,一次2小時,共計6期課程。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來評估測試對象的自尊水平。該量表共計10題,其中有6個題目為正向計分,有4個題目為反向計分。它包含“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四個評分??偡譃?0~40分,分值越高預示被試者自尊水平越高。量表第八題使用Excel 2019進行樣本t檢驗和數(shù)據(jù)分析。
(三)干預過程(表1)
四、結果
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T=-2.956,P=0.008< 0.001,差異極其顯著,后測分數(shù)顯著高于前測分數(shù),說明干預起到了作用(表2)。
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被試對象前測與后測自尊總分差異顯著,即參與者自尊呈上升趨勢。經(jīng)過前測后測被試自尊總分比較可知,對19組數(shù)據(jù)進行配對T檢驗后得知前測后測結果差異性顯著。在神話心理劇后,參與者的自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與神話心理劇后,成員對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團體活動進行了評價與反饋,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對于神話心理劇的喜愛,并表示在自己的自我認知與評估、情緒和行為上有所改變。部分參與者表示,在團體活動和心理劇的表演過程中,自卑感與焦慮感得到了很好的緩解。團體活動所帶來的歸屬感提升了成員自信,并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自信、從容和自我開放的積極轉變。多數(shù)參與者表示。在參與了6期活動后,敢于交際,更好地接納自我和他人。
五、結論
神話心理劇輕松愉快的氛圍、新穎的形式以及溫暖的人際支持,使大家放下了防衛(wèi)和面具,潛意識中未知的自我浮出水面,通過釋放和覺察,與自我和解,從而帶來外在關系的修復,體驗自我整合感和生活幸福感,并獲得知識和對問題的領悟,提升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力。[2]大學生處于重新建構自我自尊體系的時期,個體的自尊是隨生理、心理社會性的成熟而逐漸成長和發(fā)展的。無論個體的特質自尊水平高或低,他們都會試圖維護和提升自尊,這是人類的基本需要。[3]神話心理劇通過演繹與共情,在寓教于樂的同時,可有效提升參與者自尊。
參考文獻:
[1]甄月橋,朱茹華.我國大學生自尊研究的現(xiàn)狀、特點及展望:1996-2017[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6(03):39-43.
[2]趙丹鳳著.神話原型心理劇[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許金聲,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The Role of Mythodrama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esteem
ZHAO Dan-feng, WANG Pe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Busines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6000, China)
Abstract: Mythodrama is a group therapy program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approach founded by Swiss Junngian analyst Allan Guggenbuehl in 1993. Self-este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In this paper, the approach of mythodrama is used to intervene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is used for pre-test and post-test.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mythodrama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mythodrama; college students; self-esteem;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收稿日期:2020-02-15
作者簡介:趙丹鳳(1978-),女(漢族),山西朔州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學;王沛(1997-),女(漢族),山西呂梁人,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