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前
摘 要: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時代的要求,基于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文章分析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要推進德育與高中英語教學融合,就必須從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等方面著手,整合資源,積極實踐,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關鍵詞:高中英語;德育;滲透;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1;G633.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3-0016-02
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作為人文學科的高中英語更是責無旁貸?!坝械掠胁艦槭ト?,有德無才為凡人,無才無德為庸人,有才無德是危害。”縱使一個人有淵博的知識,但若德行敗壞,則會給社會帶來危害,足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高中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德育進一步受到重視,也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高中英語教學模式,注重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德育,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質(zhì),成為當前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新趨勢。本文分析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并對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進行探討。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很多英語教師習慣于教學生單詞、句型、閱讀與寫作等知識,希望學生考個好成績,而對英語教材中滲透的德育內(nèi)容視而不見,認為德育工作不是英語教師的事情。(2)缺乏德育內(nèi)容整合能力。高中英語教材話題眾多,內(nèi)容豐富,但許多英語教師缺乏發(fā)掘與整合教材中德育資源的能力,難以將教材內(nèi)容與德育有機結合起來,使英語學科教學失去該有的育人功能。(3)缺乏德育工作的系統(tǒng)性與持續(xù)性。育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它需要英語教師多一些人文情懷,少一些功利思想。但現(xiàn)階段,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多以“點”呈現(xiàn),缺乏系統(tǒng)性與持續(xù)性。(4)英語教材中德育內(nèi)容有限。當前,高中英語教材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讀寫技能,涉及德育的內(nèi)容有限,難以引起學生及教師重視。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關注學生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落實“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因此,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勢在必行,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教師更新教育觀念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片面強調(diào)學生的分數(shù),忽視學生的品德和情感發(fā)展。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在于教書育人,因此,任何學科教學都必須注重育人,做到既教書,又育人,讓德育走進課堂。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英語學科的人文學科職能,改變唯分數(shù)論的片面教育觀念,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例如,教學人教版選修7中的“Unit 1 Living well”時,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中若能涉及“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對待殘疾人”這樣的德育問題,讓學生結合本單元的內(nèi)容展開討論,則可以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理解、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讓學生以樂觀的態(tài)度、頑強的毅力面對人生。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德育目標。
2.轉變課堂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過程,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就要以生為本,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教室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例如,教學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的“Unit 1 Friendship”時,教師可采用討論教學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什么是真正的友誼”,這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不僅練習英語口語,而且通過討論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誼,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又如,教學人教版教材必修三中的“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待學生學習世界上眾多節(jié)日之后,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加深對節(jié)日內(nèi)涵的理解,并用英語談一談自己最感興趣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通過中外節(jié)日對比,學生能夠感受到中華文明之輝煌燦爛,形成強烈的民族意識與民族情感。再如,教學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的“Unit 4 Earthquakes”時,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法,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畫面中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先兆、地震造成的損失及救災等情況,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感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轉變學生學習觀念
當前很多學生雖然在學習英語,但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只是被動地接受英語知識,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中國人只要學好漢語就行,學習英語沒用。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就是掌握聽說讀寫技能,考個好成績,完全忽視英語教材中滲透的道德情感。這種落后的學習觀念,導致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只知其表而不明其里。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轉變學生學習觀念,讓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科的重要性,既積極主動地學好英語知識,又自覺接受全人類認同的美好道德情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4.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關鍵。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要樹立正確的學業(yè)質(zhì)量觀,改變唯分數(shù)論的傳統(tǒng)評價標準,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具體而言,要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就評價主體來說,除了傳統(tǒng)的教師評價,還可以引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家長評價;就評價方式來說,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就評價內(nèi)容來說,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重視學生品德教育和情感發(fā)展。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僅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要通過整合資源,身體力行,將德育有效地融入英語教學中,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為國家培養(yǎng)品學兼優(yōu)的高素質(zhì)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雪峰.指向育人的高中英語德育實施路徑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8).
[2]徐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6(10).
[3]鄧飛,李來春.高中英語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基礎教育參考,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