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山偉 冷敏 徐虹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居家心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方法 將60例本院治療的即將出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出院前進行口頭護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叮囑,對觀察組患者出院前進行詳細的家庭護理計劃,觀察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幾率、家屬護理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平均康復時間。結果 對照組15例患者能夠對生活進行自理,平均康復時間為(31.1±2.6)d;觀察組29例患者能夠對生活進行自理,平均康復時間為(22.3±1.5)d;觀察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幾率(13.33%)明顯小于對照組(43.33%);對照組患者家屬護理能力(3.89±1.21)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家屬護理能力(6.24±3.04),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居家心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療效較好,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居家心臟康復;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2
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使得我國老年人口數(shù)量大幅增加,同時也使得老年人的各種疾病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就是老年疾病中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患者的年齡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成正比。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中較為常見,而且近幾年發(fā)病人數(shù)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1]。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救治后,患者病情性對穩(wěn)定便能夠出院,但是到患者病情完全穩(wěn)定大概需要5~6周的時間[2]。對患者進行運動康復的指導,能夠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復。運動康復是心臟康復最主要的一項內(nèi)容,是指在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進行合理有效的康復運動,從而能夠使患者縮短康復時間的一種治療方法。據(jù)相關研究表明[3],早期進行運動康復能夠縮短心肌梗死患者康復的時間,同時也減輕了患者家庭以及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本院此次研究60例本院治療的即將出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居家心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進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60例本院治療的即將出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齡在62~75歲,平均年齡(68.21±0.69)歲;對照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在65~78歲,平均年齡(71.98±1.05)歲,兩組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確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意識清晰,能夠對自身情況進行描述的;(3)患者及家屬同意,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嚴重疾病;(2)患有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3)既往參加過類似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出院前進行對照組患者出院前進行口頭護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叮囑,觀察組患者出院前進行詳細的家庭護理計劃,并給予患者及其家屬詳細的指導。(1)運動康復:根據(jù)患者年齡、睡眠質(zhì)量、生活能力、以及運動水平狀況等對患者進行一個整體的評估,讓患者盡早運動鍛煉,比如采用步行、騎自行車、游泳以及打太極拳等運動方式。(2)飲食康復:讓患者進行合理飲食,注意補充營養(yǎng),這樣才能對身體所需的物質(zhì)進行滿足,從而使身體強健。對患者制定合理的營養(yǎng)處方,叮囑患者可以食用適量的脂肪,要膳食全面,多種類,減少單一飲食。(3)心理康復:家屬應該對患者多多鼓勵支持,讓患者對康復抱有信心,減少心理壓力,保持心情愉快放松。醫(yī)護人員在患者出院前將對患者的家庭心臟康復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編寫成冊,并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指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數(shù)據(jù)均經(jīng)SPSS 19.0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為“x±s”,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1)兩組患者經(jīng)過家庭護理后比較,對照組患15例患者能夠對生活進行自理,平均康復時間為(31.1±2.6)d;觀察組29例患者能夠對生活進行自理,平均康復時間為(22.3±1.5)d。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經(jīng)過家庭護理,兩組患者相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幾率(13.33%)明顯小于對照組(43.33%),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3)兩組患者家屬護理能力進行比較:經(jīng)過調(diào)查比較,對照組患者家屬護理能力(3.89±1.21)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家屬護理能力(6.24±3.04),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這一疾病在老年人的多發(fā)疾病中是最為常見和復雜的疾病之一。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多樣的變化,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數(shù)正在逐年增加,并且年齡趨勢明顯,更加傾向于老年人,這不僅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還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則是引起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不斷加重,我國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加,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救治后,患者病情性對穩(wěn)定便能夠出院,但是到患者病情完全穩(wěn)定大概需要5~6周的時間,國家無法負荷所有患者康復的財政支出[4]?;颊咴卺t(yī)院進行治療,進行短期的護理以及康復指導后就要回到家里進行家庭康復?;颊咴诩疫M行康復治療,能夠在自己日常生活熟悉的地方進行康復鍛煉,對于長期的心臟康復措施的實施更加有利,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減少了經(jīng)濟負擔,更節(jié)約了醫(yī)療成本,將醫(yī)療資源用在更需要的患者身上[5]。所以居家心臟康復對家庭以及社會都更加合理有益。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以及康復時間都比較久,家屬要對患者康復進行照顧,但是家屬對于患者護理的知識缺乏,再加上患者康復較慢,需要的時間較久,家屬照顧患者經(jīng)常顧不上自身的健康,將注意力全部放在患者身上,使自身情緒堆積,產(chǎn)生不良情緒,既使得患者得不到較好的護理效果,又使得家屬的生活質(zhì)量下降。因此,在患者出院之前,護理人員應該為患者制定詳細的康復計劃并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詳細的指導。通過此次研究表示,對照組15例患者能夠對生活進行自理,平均康復時間為(31.1±2.6)d;觀察組29例患者能夠對生活進行自理,平均康復時間為(22.3±1.5)d;觀察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幾率(13.33%)明顯小于對照組(43.33%);對照組患者家屬護理能力(3.89±1.21)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家屬護理能力(6.24±3.04),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次研究的結果與張溯、鄧雪蓮[6]研究患者在干預后臨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7.39%;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7.36%)以及家屬護理能力(研究組家屬護理能力(3.97±2.68),對照組家屬護理能力(6.52±3.25))相比較,數(shù)據(jù)無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合理有效的居家心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療效較好,縮短了患者康復的時間,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幾率,對于患者家屬護理的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今后對于患者的康復治療中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文飛,胡允兆,盧劍華,等,早期家庭運動心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心室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8,39(13):2010-2014+2018.
[2] 魏 艷,陳 霞,曹教育,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nèi)早期運動康復的研究進展(綜述)[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3):70-72.
[3] 李海霞,李 軍,范玉杰,陳海明,孛寶珍,車 琳,李 筠.關于心血管疾病開展以社區(qū)·家庭為主的心臟康復管控模式的探討[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7,17(02):141-143.
[4] 李 偉,胡 銘,彭龍華.基于時機理論的家庭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03):21-23.
[5] 彭青梅.基于時機理論的家庭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10):1523-1524.
[6] 張 溯,鄧雪蓮,文 俊,劉 穎.家庭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及家屬護理能力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8,22(11):2217-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