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能夠對班級的管理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紀律性不強,因此班主任在對他們進行管理時有一定的難度。筆者認為,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采用一定的管理技巧,通過不斷地實踐,提高班級管理育人質量。
第一,班主任要為學生做好榜樣。在對班級事務進行管理時,班主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受到年齡的影響,他們會不自覺地模仿身邊的人以及事物。因此,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做好榜樣。例如,班主任需要嚴格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在工作時不能出現遲到早退的現象。同時,班主任還需要經常與班上的學生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班主任要制定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班風,還能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學習成長。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制定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并督促學生嚴格遵守。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班主任要實現班級管理方式的民主化,也就是讓每位學生都能加入班級的管理工作中,這不僅可以讓小學生獲得鍛煉自己的機會,還可以提升他們自身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對于達到目標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給予獎勵,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意識和積極性的同時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第三,班主任要將班級管理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小學階段是塑造一個人精神和品質的最佳時期。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小學階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于一個人的品格養(yǎng)成具有奠基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要特別重視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例如,班主任可以要求任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結合學科教學內容為學生講一些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故事。學生聽這些故事時,不僅可以放松身心,還能從故事中明白道理,逐步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有助于成為思想道德高尚的人。
第四,班主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學習能力。一方面,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班主任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進行指導。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性格和習慣,所以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形成較高的自控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互相學習,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在班級內制定一些獎勵機制,對小組中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第五,班主任要與學生家長定期進行溝通。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學生時,要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首先,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時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其次,班主任要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給予指導。例如,班主任可建議脾氣相對暴躁的家長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時不使用粗俗的語言,減少對小學生的心理傷害。最后,班主任需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家庭狀況,對困難家庭予以更多的關注和關心。
總之,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要采用正確、科學的管理方式,努力實現教育目標。
(王婧薇,哈爾濱市閩江小學校,哈爾濱 150000)
(實習編輯:劉 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