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和認知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小學心理健康課堂中應用“情景—感悟式”教學有利于把晦澀抽象的心理知識可視化,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促使知識的內化。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可以通過四種方法將“情景—感悟式”教學融會貫通到課堂中:一是理解和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信任;二是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景;三是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四是轉變對話角色,創(chuàng)設溝通環(huán)境。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景—感悟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2020)12-0057-03
在小學心理健康課堂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用有意義的活動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輕松舒適的氛圍中減輕心理負擔,得到正確的引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1]小學生注意力相對容易分散,為了提高心理健康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感悟式”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根據(jù)教學主題和目標,開展極富啟發(fā)意義的活動。教師可以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驗、深刻感悟為主線,營造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進而引發(fā)學生個體內心的認知沖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心理感悟,達到影響他們心理發(fā)展、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一、“情景—感悟式”教學在小學心理健康課堂中運用的意義
第一,“情景—感悟式”教學是動態(tài)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把晦澀抽象的心理知識可視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扒榫啊形蚴健苯虒W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創(chuàng)造相關情景,在情景中學生能夠對于圖片、視頻、音樂等形式的情景進行想象或者聯(lián)想。[2]它與傳統(tǒng)的“滿堂灌”式教學模式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情景—感悟式”教學的核心主體是學生,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情景,引導學生參與。而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通過情景模擬或者參與活動可以把自己代入情景中。
第二,教師采用“情景—感悟式”教學可以在小學心理健康課堂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心理健康課堂中,教師在群體活動中應用“情景—感悟式”教學,引導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游戲、表演等情景活動,在密切的交流探討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授“眾人劃槳開大船”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
第三,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理解能力還在發(fā)展,如果教師僅僅是通過講授課本,學生往往不能切實地體會理解知識。比如,在講授“情緒調節(jié)”這一單元時,教師如果不創(chuàng)設具體情景調動學生情緒,只是紙上談兵,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情景—感悟式”教學能較大程度地避免上述情況。學生通過參與、觀察、分享等方式參與情景活動,可以更好地體會自我情緒的變化,并在體驗中深化認知,促使知識的內化,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觀念,并以此來指導、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二、“情景—感悟式”教學在小學心理健康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理解和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信任
雖然小學生年齡尚小,其身體、心智各方面都處于發(fā)展時期,但是教師仍應把每個小學生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3]小學生渴望來自教師的關愛和鼓勵,作為心理健康教師,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教師應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以正面語言和行動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消除內心的不安和心理困惑,充分信任教師,愿意和教師溝通與分享。
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關愛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認知需求,這有助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當學生充分信任教師,才愿意投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當學生出現(xiàn)心理困惑時,不要一味地去說教。教師應作為一個引導者,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充分交流溝通,盡量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幫助學生在切實的感受、真誠的分享中形成有價值的認知,進而深化情感。當有些學生不愿意敞開心扉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可以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深入感知,表達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不應過分評價學生的觀點,也應引導其他學生不要過分去評價同學的感受,讓學生感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例如,在“自信心培養(yǎng)”一課中,學生需要完成一個調查問卷。在這一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低頭不語,又有些害羞,于是走到學生旁詢問情況。學生低聲說道:“老師,這些情況我感覺都不符合,是不是我不太好?”筆者并沒有給予太多評價,告訴他這只是個小調查,并不是評價學生的標準,并開始分享自己幼時的案例,講述自己如何從不自信慢慢走向自信,也引導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案例。最后這位學生也能夠打開心扉訴說和分享自己的故事。當然,課上教學只是一部分,課下教師還需充分了解這位學生的家庭情況,積極與父母進行溝通。
(二)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景
小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涉及的內容大部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如自我認知、情緒調節(jié)、性格培養(yǎng)、社會生活適應等。因此,心理健康教師應根據(jù)學習主題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引入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事例,讓學生可以融入其中,去感受和認知。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理解等能力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如果教師設置的情景不貼合生活,趣味性低,可能會導致學生難以切實理解內容,進而無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的情景應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這樣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情緒調節(jié)”一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考慮到情景創(chuàng)設的背景:現(xiàn)在的父母工作忙碌,陪伴、傾聽孩子以及對其開展情緒輔導的機會不多,加上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玩伴,所以,當孩子遇到開心、不開心的事時,常常會憋在心里,不懂得如何去表達、宣泄。在這一時期,由于學生心理發(fā)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影響,陷入各種復雜情緒之中,不能充分自我表達,體驗不到生活和學習的樂趣,這也會對學生的情緒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事物的能力,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幫助他們體驗和學會表達不同情緒,學習合理的情緒宣泄方式。這對學生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乃至其未來一生的工作生活,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游戲、故事會等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快速地融入創(chuàng)設的情緒情景中。例如,在教授“情緒晴雨表”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表現(xiàn)出一種非常生氣的狀態(tài)進入教室,給學生帶來類似害怕、緊張的初步情緒體驗,進而引入課題,讓學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體驗。然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你來比劃我來猜”的游戲情景,引導學生識別不同的情緒種類。最后,教師可以設計故事分享會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回憶并分享自己有著強烈情緒體驗的故事,引導其再次感受當初的情緒,并鼓勵他們互相交流當初自己是如何調節(jié)情緒的。教師應作為一個傾聽者,并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學生引導,給學生充分的留白時間。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都非常樂意去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當出現(xiàn)不太合適的調節(jié)情緒方法時,大家能夠共同探討,互相提出改進建議。
在以上的教學案例中,“情景—感悟式”教學發(fā)揮了有效的作用。這一教學有利于把呆板無趣的課本知識轉換成活潑生動的情景,優(yōu)化學生的課堂體驗,加深學生的自我認知。
(三)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等都處于發(fā)展形成階段,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和變化性。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情景,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敢于大膽地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看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也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助于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4]
例如,在教授“集中你的注意力”一課時,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小組“闖關”的情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體驗。首先,教師可以設計“觀看圖片認識注意力”的游戲,鼓勵學生在游戲體驗中探索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影響自己注意力的因素。隨后,教師可以設計“傳球”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以小組為單位,要求球能通過每一個學生,但不能碰到地面,速度最快的一組勝利。學生普遍從最保守的手傳球方式進行嘗試,不斷探索如何用更高效的方法完成任務,這有利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四)轉變對話角色,創(chuàng)設溝通環(huán)境
在與學生對話時,教師也要根據(jù)情景轉變自己的角色,通過角色的轉變來豐富心理教育,創(chuàng)設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學生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表達。教師與學生溝通對話時,要從關心學生的心理認知需求出發(fā),予以適當點撥。具體而言,教師可以下面幾種不同的角色與學生對話:(1)教師可以親切關懷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父母長輩角色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懷,幫助其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2)創(chuàng)設同伴角色,教師可以將自己轉變?yōu)閷W生的同伴,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給予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困惑,讓學生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不斷內化認知,在參與溝通交流中享受尊重和自由。(3)貫通教師角色,鼓勵學生融入學校,引導學生嚴格要求自我,主動學習,提升自我。在課堂中,教師根據(jù)不同情景扮演多樣化角色,可以幫助學生突破自身思維局限,打開心扉,幫助學生豐富認知體驗,在體驗中實現(xiàn)自我成長。[5]
以教授“克服膽怯”一課為例,教師可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感受主人公的膽怯。隨后,教師以同伴的角色分享自己膽怯的事情,同時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內心活動。這樣教師與學生就能產生共情,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克服自我膽怯,在共同探索中獲得破解方法。
三、結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條件。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和認知特點,以“情景—感悟式”教學為切入點,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景,以故事、話劇、游戲、活動、角色轉變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體驗感,改變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同時,“情景—感悟式”教學可以融入行為習慣培養(yǎng)、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主體作用,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其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侯坤,華中師范大學附屬亞星實驗學校,鄭州 450006)
參考文獻:
[1] 陳月芳.敘事療法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上的應用[J].課程思考,2020(7):34-35.
[2] 譚洪楠.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2):215.
[3] 李丹.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6(12):73-74.
[4] 孫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20(9):56-57.
[5] 李丹.創(chuàng)設情景法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0(2):52.
(實習編輯:劉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