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寶紅
摘 要:圖像教學法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教學法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研究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樂學善學的思想態(tài)度,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不同的學習資源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的提升?;诖耍疚膶πW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的教學設計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圖像教學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39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涵蓋的知識面積較廣,需要學生進行理解與記憶的內容較多,不僅為教育工作者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還讓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學習壓力。在新課程改革后,人們的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教學方法逐漸多元化,其中圖像教學對小學語文教育目前的問題具有針對性的改善作用,進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由此可見,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的教學設計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教學的設計原則
圖像的教學設計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諸多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但想要讓圖像設計發(fā)揮價值,教師還需要滿足以下幾條原則:其一,學生是課堂知識的接收者,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位置,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fā)展的機會,充分的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其二,教師應明確小學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尊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實施趣味化的語文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起樂學善學的思想態(tài)度,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的教學設計策略
1.合理利用現有圖像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制上就使用了圖像教學的設計,幾乎每一課都配備了與之相呼應的圖像,起到了輔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的作用。但由于之前教師對此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明確的認識,在“成績至上”的錯誤教學思想的驅使下,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語文課堂的問題表達上,而圖像則成為被忽視的存在,鮮少有教師會專門預留出一定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圖像與文字的結合分析,進而導致圖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被大大縮減,無法發(fā)揮其存在的價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摒棄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傳統教育模式,積極的革新自身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個體在課堂中所處的位置,給予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并合理利用現有圖像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感受,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固有認識,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的教學設計的順利有效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竹石》一課時,由于古詩詞內容的復雜性以及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較為久遠等原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的理解上的障礙。對此,教師應積極地利用教材中古詩詞的插圖,向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如:教材插圖上的竹子具有怎樣的特點?竹子大多都象征著什么?等等,調動學生對古詩詞意的好奇心。在對圖像的分析結束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試著利用在圖像中獲得的信息解釋古詩詞內容,說出古詩詞大致傳達的思想,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鍛煉學生的圖文結合分析能力。最后,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探索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梳理這一課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圖像與古詩詞內容的結合下的鮮明的學習成果,使學生能夠對圖像發(fā)揮的作用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提高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插圖的重視度,幫助學生養(yǎng)成分析圖像的習慣。
2.利用圖像進行教材內容拓展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中,教師大多圍繞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設計教學方案,在課堂中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為學生布置了大量的重復性的練習任務,以便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雖然在教師的嚴苛監(jiān)督與指導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這種教育模式下的提升卻無法保留太長的時間,當學生在重復性的學習模式中出現抵觸心理后,將會拒絕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甚至是出現頂撞教師的情況,最終為教師的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阻礙,使其無法呈現出優(yōu)質的語文教育。
想要改變這一教育現狀,教師就應立足于語文教材中的圖像,并進行合理的延伸,利用圖像進行教材內容拓展,使學生能夠有機會接觸到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效闊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效率與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牛郎織女(一)》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將這一課的知識內容科學地分成幾部分,并通過圖像資源拓展的方式為每一部分的內容配上幾個插圖,構建出更為合理的教學結構。在正式的課堂教學開始后,教師需要以分段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講解《牛郎織女》的故事,并以圖像作為輔助,幫助學生記錄每一段所學的內容,以及其在整體的文章中發(fā)揮的作用,使學生的思路能夠始終保持清晰,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的效率,和掌握文章的結構的目的,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的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3.構建合理的圖像教學評價機制
評價是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的最為直接也是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不僅能夠影響到學生當下的語文知識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在校園生活中加強對學生的動態(tài)學習情況的觀察,逐步地收集學生的信息,直至構建出合理的圖像教學評價機制,幫助學生更為客觀地看待自己。另外,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事物的看法、性格特點、行為習慣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在構建教學評價機制時切忌標準的統一化,應以學生個體為基準,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都能夠得到尊重,進而在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認識的同時,充分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時,教師首先需要對這一課的內容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隨后依據中心內容進行合理的圖像資源的引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觀察,并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北京的春節(jié)具有怎樣的特點?春節(jié)作為傳統節(jié)日,寄托了人們怎樣的情感?等等,讓學生結合圖像內容與文章內容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能夠更為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在一段時間后,教師需要采取抽簽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其他同學都應耐心地聆聽,給予回答問題的同學足夠的空間,使學生能夠不被外界事物干擾。在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需要先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之后依據學生在回答中體現出的邏輯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上的特點,給予學生一定的建議,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促使學生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自己。最后,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增設學生互評的環(huán)節(jié),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進而有效降低學生對評價的抵觸心理,使學生能夠以平常的心態(tài),將評價看作課堂中的一個普通的化解,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評價的結果,積極的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改進自身的劣勢,不斷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充分的體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的教學設計的價值。
綜上所述,圖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時代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能夠帶給學生諸多的良性影響,是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的嶄新發(fā)展方向。因此,教師應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圖像的教學設計高度重視,立足于教材內容,為學生收集很多的圖像資源,讓學生受益良多。
參考文獻:
[1 羅秀英《淺議圖像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新課程》2017年第6期。
[2] 靜水、丁曉春、吳梅英《張揚個性 ?放飛想象——《看圖像寫作文》教學設計與評析》,《小學教學設計(語文.品德版)》2004年第7期。
[3] 郭昶《作文新法讓畫成為作文的載體——四年級圖像作文教學一例》,《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全國小語會會刊)》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