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昌田
摘 要:語文學科在我國初中教學階段有著關鍵的教學意義,因此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一直以來是教師關注的重點。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初中生對于語文課堂有了更高的教學需求。所以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初中生逐漸提高的學習需求。教師開始嘗試將課堂教學生活化,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實施使初中語文教學得到了全新的發(fā)展。以下將圍繞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走出初中語文教學困境展開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生活化 實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37
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政策在我國的開展落實,初中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的有效性。語文學科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提升成為廣大教師群體的首要教學目標。然而,我國當前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課堂卻存在著較多的弊端,從而影響了初中生的語文學習。為了保障學生的語文學習,初中語文教師將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
一、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實施的意義
語文學科是我國義務教育的核心內容,語文教學的開展對我國的學生發(fā)展有著關鍵的意義。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語文文化素養(yǎng),使初中生的文學意識更加明確。同時語文教學還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升華。然而,我國當前初中語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卻偏低。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模式中存在著較多的教學問題,導致了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效果較差。因此,將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成為必然的教育趨勢。生活化教學方法是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進行的一項嘗試,通過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實施,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顯著提升,確保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教育界的落實,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開展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和主觀體驗。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教師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政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確立。同時,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可以為學生構建更加生動、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傳統(tǒng)初中語文課堂存在的教學問題
1.忽視了語文素養(yǎng)的教育
由于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我國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尚處于發(fā)展中的階段,所以我國當下較多初中語文課堂仍然在繼續(xù)應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育。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觀念存在不合理的弊端,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滯后、陳舊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對學生開展的語文教學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下,初中語文教師更加側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考試能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沒有受到重視。所以,教師對學生開展的語文教學形式存在不足。教師通常對學生布置大量的語文習題,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中明確表明了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語文應用能力、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同樣應該得到重視。
2.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對傳統(tǒng)語文課堂模式的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往往將自身放在教學的主導地位上,從而使初中生的學習地位偏向于被動。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開展的教學內容設計較為枯燥和單調。同時,教師沒有尊重學生的主觀學習興趣和實際學習能力,對學生開展的教學設計過于生硬和死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因此初中生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了初中生積極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降低。
三、生活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1.運用生活化的道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開展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時,教師首先需要明確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和意義。教師需要完善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進行貫徹落實。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因此導致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無法得到保障。為了使生活化語文課堂得到實施,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道具進行應用。教學道具是語文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式,通過生活化道具的應用,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將得到有效地激發(fā)。將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道具應用到課堂之上,可以確保語文課堂的整體性得到構建。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時將生活化的教學道具進行展示,同時引導學生對道具展開思考,從而將語文課文的內容導出。生活化道具的應用為初中語文課堂注入了更加活躍的色彩,有助于將初中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之上,同時保障了初中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從而確保了初中語文課堂可以順利地開展。
比如,在學習初中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中《蟬》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個蟬的模型道具,并在課堂開始時將其進行展示。教師將道具蟬向學生進行展示,同時說:“這是大家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蟬,那么大家有沒有對其進行過細心的觀察呢?”教師利用生活化的道具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生活化思考。最后,教師可以說:“那么接下來我們學習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文章《蟬》。”教師將語文課堂的內容順利引出。通過生活化道具的展示,教師首先吸引了學生的關注,使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激發(fā)了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和好奇心,其次教師將語文課文的內容引出,使語文課堂的整體性更加明確。生活化道具的應用有效地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2.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初中語文教師常常應用的教學方法,然而常規(guī)的教學情境無法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面對抽象復雜的語文課文內容時,教師便需要對情境教學法做出全新的探索。因此,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法進行生活化的創(chuàng)新。教師需要根據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中感受語文課文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學習初中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中《背影》這一課的內容時,《背影》這篇文章是作家朱自清的代表作品,文章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內容,是關于父愛的描寫。然而,作者朱自清在進行寫作時過于晦澀地表達父愛,對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背影》中的情感韻味,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如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關于父親有什么樣的印象?”“大家關于父愛最深刻的記憶?”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將學生的生活與文章內容進行聯(lián)系,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3.開展生活化的語文實踐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語文應用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生活化語文實踐。通過生活化語文實踐的開展,教師將語文課堂進行了拓展延伸,有助于小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發(fā)散,并且使小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比如,在學習初中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中《蘇州園林》這一課的內容時,在學習完這堂課的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篇寫作任務,要求學生進行一篇說明文的寫作。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擇一項事物進行描寫,如大樓、立交橋等。通過生活化寫作任務的布置,學生深刻地掌握了說明事物的寫作方法——需要抓住特征。同時,學生的生活化語文思維得到發(fā)散,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起積極正確的語文學習態(tài)度。
總之,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來源于生活,通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實施,初中語文課堂收獲了全新的發(fā)展形勢,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得到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周家玉《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年第1期。
[2] 閻四穩(wěn)《初中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
[3] 黃玉云《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當代教研論叢》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