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洛浦中學 游 藝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洛溪新城中學 袁鋒英
未成年人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加強法治教育,是對未成年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迫切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中,提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需要做到的八個方面的統(tǒng)一,其中就有“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創(chuàng)新法治教育,需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還需要合適的教學策略。筆者認為,通過以下策略,可以達到落實法治教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要求,即: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基礎上,科學構建適合他們認知水平的法治教育知識表格,充分利用教材中“法治教育單元主題活動”開展探究學習,并且發(fā)揮家校合力和引入社區(qū)力量提升法治教育實踐的效果。
為實現(xiàn)初中法治教育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筆者與其他同事著手構建了與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相對應的,適合他們認知水平的法治教育知識表格,為開展法治教育實踐活動明確目標,提供對應的理論知識要點。
在介紹表格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有關法治教育的目標內(nèi)容,即:“樹立規(guī)則意識、法制觀念,有公共精神,增強公民意識。逐步掌握交往與溝通的技能,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方法。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他人、國家和社會的合法權益。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識,了解法律在個人、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義。”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對于初中階段學生提出的學習目標為:“初中階段,使學生初步了解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備的基本法律常識,進一步強化守法意識、公民意識、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觀念、程序思維,初步建立憲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備運用法律知識辨別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備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p>
根據(jù)上述目標,我們對不同年級教材的不同內(nèi)容,設計了初中法治教育知識表格:
表格:初中法治教育知識表格
為實現(xiàn)初中法治教育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tǒng)一,我們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的基礎上,依據(jù)初中法治教育的知識表格,設計了從初一到初三的法治教育實踐活動。
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法治教育課程中,我們設計了“法律護我行,我與家長一起學法”主題實踐活動,主要內(nèi)容是,通過“法律護我行,我與家長一起學法”法律知識測試,讓學生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實踐。目的就是讓法治思想、法治精神厚植于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和家長結對互幫互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和家長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和提高學生、家長的法律意識與道德水平,使得青少年能夠明辨是非、自我約束、自我保護,進而建立平等、文明、和諧、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因為這是初中學生首次接受學科法治教育,因此我們考慮先從學生生活的“大本營”—家庭出發(fā),讓家長參與、幫助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這樣更符合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的實際,使實踐活動更具可操作性。
在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法治教育課程中,我們設計了“模擬人大代表選舉”主題實踐活動,主要內(nèi)容是讓學生模擬鎮(zhèn)人大代表換屆選舉的完整過程:人大代表概述(定義、選舉方式簡介等)—介紹人大代表選舉程序—進行選舉—人大代表選舉知識問答。在這個主題實踐活動中,我們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采訪本校的區(qū)人大代表、撰寫《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主持詞稿》、組織模擬投票選舉過程。通過全部流程的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nèi)容,這也與他們擴展生活的內(nèi)容是相適應的。
“道德與法治”課教材是教育部組織統(tǒng)編的,其理論的權威性、教學的可操作性及育人價值的把握程度不容置疑。教材中設置的“拓展空間”,就是一種實踐性的主題活動,也是課后拓展延伸的作業(yè)。教師在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難以對每課或每單元都創(chuàng)新性地設計主題實踐活動,但是為了實現(xiàn)“內(nèi)容活動化”和“活動內(nèi)容化”,可以借鑒和利用教材中“拓展空間”的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修改就可以開展實踐性主題活動了,這也是“道德與法治”課教材設置“拓展空間”的目的。如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法律護我行,我與家長一起學法”主題活動,就是借鑒教材七年級下冊第103頁中的“拓展空間”的內(nèi)容進行設計的;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安全之保密教育”主題活動就是借鑒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02頁“拓展空間”的內(nèi)容進行設計的。這不僅省去了選題、向學生解析等環(huán)節(jié),也與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同步,可以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上一個臺階,達到“道德與法治”課創(chuàng)新開展法治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科目。法治教育既有理論知識的嚴謹性,又有適用實際生活的實用性,還與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這既是學科性質(zhì)的要求,也是適應學生不斷拓展的生活實踐的需要,還是提高法治教育教學實效性的需要。在法治教育的實踐中引入家庭和社區(qū)的力量,注重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觀察和融入社會生活,學以致用,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和發(fā)展。
上述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法律護我行,我與家長一起學法”主題活動,就是引入家庭力量,在家校合力下進行的法治教育,具有很強的實效性。我們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設計了“學法守法,爭做守法的小公民”法律主題探究活動,讓學生到街
道法律服務所開展探究活動,一是了解能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的機構;二是采訪律師;三是收集身邊的一些權利被侵犯的案例,了解這類事件的解決途徑;四是設計問卷,開展“依法求助小常識”調(diào)查。在“模擬人大代表選舉”主題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去采訪區(qū)人大代表,到所在社區(qū)了解社區(qū)建設和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及其解決的途徑和方式。這些活動,都讓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與法治素養(yǎng)得到迅速的提升。此外,我們還通過“模擬法庭進校園”主題活動,邀請區(qū)人民法院的法官來學校開展講座,指導學生進行模擬法庭活動,使學生對法治、法律機關、法律程序等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法治觀念、公共精神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增強了公民意識。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我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黨的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的具體體現(xiàn),是進行理論宣傳和理論教育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初中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的關鍵課程。要在這一課程中落實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根本原則,就要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的基礎上,用有效的策略進行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教育教學,才能達成培養(yǎng)合格接班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