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官海,謝水波,2,曾濤濤,劉迎九,蔡萍莉
(1 南華大學(xu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shù)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湖南衡陽421001; 2 南華大學(xué)鈾礦冶生物技術(shù)國防重點學(xué)科實驗室,湖南衡陽421001)
鈾(U)通常以+4 和+6 價形式存在,+4 價的鈾以UO2固體形式存在,較為穩(wěn)定;而+6 價的鈾通常以UO2
2+的形式存在,具有較高遷移性,對自然環(huán)境及生物危害性大[1]。酸性含U(Ⅵ)廢水傳統(tǒng)處理方法有離子交換、化學(xué)沉淀、電絮凝及膜分離等,但具有成本高、操作復(fù)雜、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2]。吸附法具有高效、易操作的優(yōu)勢,常見的吸附材料有黏土礦物材料[3]、碳基納米材料[4]以及氧化石墨烯材料[5]等。其中黏土礦物材料(水滑石、高嶺土、蒙脫土等)存在廣泛但是其吸附效率較低;碳基納米材料以及氧化石墨烯材料具有成本高、容易產(chǎn)生二次污染等問題。因此,研發(fā)經(jīng)濟、環(huán)保的吸附材料,在含U(Ⅵ)廢水吸附處理中需要著重考慮[2]。
生物炭是一種低成本、環(huán)保型吸附材料,近年來被研究者嘗試用于含U(Ⅵ)廢水去除研究。Mishra 等[6]將桉樹木料熱解制成生物炭進行U(Ⅵ)吸附,最大吸附量可達27.2 mg/g,F(xiàn)TIR 和XPS 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羥基(—OH)以及羧基(—COOH)與U(Ⅵ)發(fā)生絡(luò)合。Hu 等[7]通過制備甜筍殼生物炭進行U(Ⅵ)吸附去除,最大吸附量32.3 mg/g,其吸附機理涉及羥基和羧基與U(Ⅵ)的絡(luò)合、U(Ⅵ)與陽離子-π作用。Jin 等[8]通過硝酸改性麥秸生物炭吸附U(Ⅵ),發(fā)現(xiàn)改性后的吸附量(355.6 mg/g)比未改性生物炭(8.7 mg/g)高40 倍,表征發(fā)現(xiàn)生物炭表面羧基含量增加,推測U(Ⅵ)與羧基絡(luò)合是其去除機理。Alam 等[9]通過XPS、FTIR 和XAS(X 射線吸收光譜)等方法,證實木質(zhì)生物炭中的羥基和羧基等含氧官能團在U(Ⅵ)去除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主要機制是與U(Ⅵ)形成羥基及羧基絡(luò)合物。
以上吸附去除U(Ⅵ)的生物炭都是以農(nóng)林廢棄物為原料制備,目前我國城市剩余污泥逐年增長,將其制備成污泥基生物炭是污泥減量的重要措施,近年來也較多應(yīng)用于常規(guī)重金屬去除研究。Chen等[10]在900℃下熱解制備出污泥基生物炭,對Cd(Ⅱ)吸附量可達到41.3 mg/g,Cd(Ⅱ)去除機理包括離子交換和共沉淀。Wang 等[11]利用污泥基生物炭去除Pb(Ⅱ),其最大吸附量可達到352 mg/g。Nguyen 等[12]將污泥基生物炭應(yīng)用于Cr(Ⅵ)的去除,其最大吸附率可達到99%,最大吸附量達到677 mg/g。Zhang等[13]通過污泥基生物炭吸附As(Ⅲ),發(fā)現(xiàn)其中含氧官能團與As(Ⅲ)發(fā)生絡(luò)合。這些研究表明污泥基生物炭在常規(guī)重金屬去除方面受到研究者較多關(guān)注,但目前尚未有進行含U(Ⅵ)廢水處理的報道。
基于上述研究進展,作者推斷污泥基生物炭也應(yīng)具有吸附U(Ⅵ)的作用。因此,通過300℃熱解制備出污泥基生物炭,選擇初始pH、生物炭投加量、共存離子、反應(yīng)時間、溫度等作為影響因素,考察U(Ⅵ)去除的適宜條件及其效果;通過SEM、FTIR、XRD、XPS 等技術(shù)手段,分析U(Ⅵ)去除機理,以期為污泥基生物炭應(yīng)用于酸性含U(Ⅵ)廢水處理提供技術(shù)借鑒。
從湖南衡陽某污水處理廠取脫水污泥(含水率50.83%±2.18%),在恒溫干燥箱中110℃反復(fù)干燥至恒重,再用研缽將干污泥碾碎并進行80 目篩(0.18 mm 孔徑)過篩處理,過篩獲得的干污泥粉末記為SS。
采取慢速限氧熱解的方法來制備污泥基生物炭[14]:稱取一定量SS,置于坩堝中,在馬弗爐中設(shè)置升溫速率20℃/min,達到300℃后熱解3 h,坩堝中得到的黑色固體物質(zhì)即為污泥基生物炭(記為SSB)。
(1)SSB 產(chǎn)率:熱解后得到的SSB 與SS 的質(zhì)量比。
(2)灰分:分別將1 g SS及SSB在650℃煅燒2 h,稱重并計算灰分含量[15],如式(1)所示
(3)揮發(fā)分:將干燥后的1 g SS、SSB置于坩堝中在900℃左右的溫控馬弗爐中加熱7 min,取出冷卻后稱重并計算兩者差值[16],如式(2)所示
(4)pH:分別將SS 及SSB 樣品1 g 與20 ml 超純水混合(1∶20),攪拌1.5 h,靜止1 h,用pH 計(PHS-3C,上海雷茲)測定pH。
(5)孔徑、孔體積及比表面積:通過比表面積及孔徑分析儀(V-Sorb 2800TP,北京金埃譜科技有限公司)分析N2吸附-脫附等溫線,獲得相應(yīng)結(jié)果。
(6)C、H、N 及O 含 量:采 用 元 素 分 析 儀(Thermo,F(xiàn)lash 2000)測定C、H 及N 含量;O 的含量通過式(3)計算得到[17]
(7)重金屬含量分析:將磨成粉末的1 g 污泥和生物炭分別加入50 ml 的逆王水(濃硝酸∶濃鹽酸=3∶1)中,在微波消解儀(ETHOS 1,意大利)中消解處理2 h,過濾測定過濾液中重金屬濃度。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發(fā)射光譜(ICP-OES,7700x,安捷倫,美國)法測定SS、SSB 中重金屬含量,并與《危險廢物鑒別標(biāo)準(zhǔn) 浸出毒性鑒別》(GB 5085.3—2007)比較[18]。
(8)酸性官能團的定量分析:通過Boehm 滴定法定量分析SS、SSB中羥基(—OH)、羧基(—COOH)及內(nèi)酯基(—COO)數(shù)量。用無菌水洗滌SS、SSB,在60℃下干燥24 h 后,分別稱取1 g 于25 ml 的NaOH、NaHCO3和Na2CO3溶液中(濃度均為0.05 mol/L),通過0.05 mol/L的HCl溶液滴定,甲基紅作指示劑并計算出羥基、內(nèi)酯基及羧基含量[19]。
(9)零電勢點pHPZC測定:采用固體添加法[20]測定SSB 的零電勢點pHPZC。在錐形瓶中加入0.001 mol/L 的KNO3溶 液45 ml,通 過0.1 mol/L 的HCl 和NaOH 調(diào)節(jié)溶液pH 分別為2~12,定容至50 ml,此時pH記為pHi;將0.1 g的SSB加入錐形瓶中,置于25℃的恒溫搖床中振蕩48 h,結(jié)束后測量溶液pH,記為pHf;計算?pH=pHf-pHi,以pHi為橫坐標(biāo),?pH為縱坐標(biāo)作圖;當(dāng)?pH=0時的pHi為零電勢點pHPZC。
U(Ⅵ)標(biāo)準(zhǔn)溶液配制:稱取1.1792 g 的U3O8于燒杯中,依次加入10 ml HCl,3 ml H2O2,兩滴濃HNO3,將燒杯放在電爐上加熱至固體全部溶解,之后在1 L容量瓶中定容,獲得1.00 g/L 鈾標(biāo)準(zhǔn)溶液,其他濃度鈾溶液根據(jù)U(Ⅵ)標(biāo)準(zhǔn)溶液稀釋獲得;實驗室用水均為超純水,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純。
影響因素試驗:考察溶液初始pH(2~7)、SSB 投加量(0.25~4 g/L)及不同濃度(0~50 mg/L)陽離子(Ca2+、Mg2+、Cu2+、Na+以及Fe3+)對SSB 吸附U(Ⅵ)的影響。將40 ml 的U(Ⅵ)溶液(7.2 mg/L)和一定量的吸附劑加入到150 ml 的樣品瓶中,在150 r/min 的恒溫振蕩器(IS-RDD3,美國精騏)中吸附一定時間,考察U(Ⅵ)去除效果。
吸附動力學(xué)試驗:在1000 ml 錐形瓶內(nèi)加入500 ml 濃度為7.2 mg/L 的U(Ⅵ)溶液,調(diào)節(jié)溶液pH 為3,再加入1 g/L SSB,在30℃的恒溫振蕩器中吸附0~720 min,采用擬一級動力學(xué)模型[式(4)]、擬二級動力學(xué)模型[式(5)][21]和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式(6)][7]對吸附過程進行擬合。
吸附等溫線試驗:在多個150 ml 錐形瓶內(nèi)加入25 ml 不同濃度的U(Ⅵ)溶液(5~60 mg/L),調(diào)節(jié)初始pH 為3,加入1 g/L SSB,分別在20、30 和40℃的恒溫振蕩器中吸附240 min,考察溫度對U(Ⅵ)吸附去除的影響,并用Langmuir 吸附等溫線模型[式(7)]和Freundlich吸附等溫線模型[式(8)]進行擬合[22]。
以上每組試驗設(shè)置三組平行,檢測時數(shù)據(jù)重復(fù)測定3 次,以平均值作為測定結(jié)果,并計算相對偏差。吸附結(jié)束后,采用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分光光度法測定U(Ⅵ)濃度[23],并計算U(Ⅵ)去除率[式(9)]與吸附量[式(10)]。
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ZEISS SUPRA40,德國蔡司)觀察SS、SSB 的微觀結(jié)構(gòu);利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儀(FTIR,Nicolet-460,美國賽默飛)分析SS、SSB 的紅外光譜特征,數(shù)據(jù)通過OMNIC8.0 軟件處理;通過X 衍射分析儀(XRD,D8X,德國布魯克)分析SS、SSB 晶型結(jié)構(gòu)及物相組成,數(shù)據(jù)通過jade 6.5 軟件處理;利用X 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Escalab 250Xi,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分析SSB 元素組成及價態(tài),采用XPS PEAK4.1 軟件進行分峰擬合分析。
將1 g/L 的SSB(M1=500 mg)和500 ml 初始pH為3、濃度為7.2 mg/L 的U(Ⅵ)溶液加入到1 L的錐形瓶中,30℃恒溫搖床中150 r/min 振蕩240 min,過濾收集SSB,測量過濾液中U(Ⅵ)濃度,計算U(Ⅵ)去除率。將過濾后收集得到的SSB 加入0.1 mol/L 的HCl溶液中,150 r/min 振蕩脫附2 h 后過濾,用超純水洗至中性,干燥后稱量SSB 質(zhì)量,記為Mn(n代表第幾次吸附試驗),并重復(fù)上述步驟。SSB 再生率計算如式(11)所示
SS、SSB 的理化性質(zhì)如表1 所示。熱解溫度為300℃時,SSB 產(chǎn)率為77.95%;SS 中的灰分含量(61.03%)低于SSB 的灰分含量(70.46%),但是揮發(fā)分(37.94%)高于SSB(27.10%),原因是污泥熱解制成生物炭過程中可揮發(fā)物質(zhì)減少,而Si、Ca 等礦物質(zhì)積累[24]。SS 的pH 為弱酸性(6.09),而SSB 的pH為弱堿性(7.75),推測原因是污泥熱解可促進脂肪族化合物的縮合/聚合反應(yīng),含氧酸性官能團減少;以及有機成分在熱解中分解,堿金屬分離出來,導(dǎo)致pH 升高[25]。污泥及其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團含量分析結(jié)果(圖1)也證明了這種推測,與SS 相比,SSB中羥基、羧基、內(nèi)酯基等酸性官能團含量均有所降低。
與SS 相比,SSB 的微孔、介孔孔徑有所減小,但比表面積、孔體積卻增幅明顯,尤其是比表面積從11.88 m2/g 增大到59.81 m2/g,增幅在5 倍以上,這種變化有助于對污染物的吸附[20]。此外,SSB 中C、H、N、O 元 素 含 量 分 別 為10.98%、1.66%、1.37%、15.53%,與SS 相比均有所下降。通常用H/C 和O/C來表示生物炭的芳香性和親水性,H/C 越小表示芳香性越強,生物炭結(jié)構(gòu)越穩(wěn)定;而O/C越大表示親水性越強[17]。與SS相比,SSB 的芳香性增強,而親水性減弱。
SS、SSB 消解液中重金屬濃度如表2 所示。與SS相比,SSB中重金屬濃度稍微有所升高,這可能與熱解過程中重金屬富集有關(guān)[26],但兩者的重金屬濃度值都遠低于《危險廢物鑒別標(biāo)準(zhǔn) 浸出毒性鑒別》(GB 5085.3—2007)規(guī)定值(不超過1/6),說明SSB中重金屬含量符合規(guī)范要求。
理化性質(zhì)產(chǎn)率/%灰分/%揮發(fā)分/%pH微孔孔徑/nm介孔孔徑/nm孔體積/(cm3/g)比表面積/(m2/g)C/%H/%N/%O/%H/C O/C SS/61.03±0.32 37.94±0.55 6.09±0.21 1.34 27.10 0.12 11.88 12.20 2.64 2.01 22.20 0.22 1.85 SSB 77.95±1.47 70.46±0.28 27.10±0.86 7.75±0.14 1.00 16.60 0.36 59.81 10.98 1.66 1.37 15.53 0.15 1.41
圖1 污泥及其生物炭酸性官能團含量Fig.1 Acidic functional groups contents of sewage sludge and sewage sludge-derived biochar
在吸附溫度30℃、SSB 投加量1 g/L、U(Ⅵ)濃度7.2 mg/L、吸附時間240 min 條件下,初始pH2~7 對U(Ⅵ)去除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2(a)所示。吸附完成之后測定了各試驗組pH,發(fā)現(xiàn)均比初始pH 有所升高。SSB的零電勢點測定結(jié)果如圖2(b)所示。
初始溶液pH=2 時,SSB 的吸附率為28.91%,吸附量為2.08 mg/g,推測原因是當(dāng)溶液pH 低于零電勢點(pHPZC=2.70),高濃度H+占據(jù)SSB表面活性位點并使其質(zhì)子化帶正電,此時U(Ⅵ)在溶液中以帶正電的UO22+存在,相互間的靜電斥力不利于SSB對U(Ⅵ)吸附[27]。當(dāng)溶液初始pH 提高到3 時,SSB 對U(Ⅵ)吸附率和吸附量增大到95.61%和6.88 mg/g,原因可能是吸附過程中溶液pH 升高至弱酸性(pH6.5),遠高于零電勢點,SSB 去質(zhì)子化帶負電,有利于對UO22+吸附[8]。當(dāng)初始溶液pH 為4~6 時,吸附率和吸附量都下降,在初始pH 為6 時,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別下降至87.06%和6.27 mg/g,分析認為吸附過程中溶液pH 升高至弱堿性(pH7.3),促使鈾酰離子(UO22+)水解產(chǎn)生(UO2)3(OH)7-、UO2(HO)22-等陰離子,與表面帶負電的SSB產(chǎn)生靜電斥力,導(dǎo)致去除效果降低[3]。當(dāng)溶液初始pH 為7時,去除率和吸附量略有小幅回升至89.51%和6.44 mg/g,可能由于吸附過程中溶液pH進一步升高至7.8,少部分UO22+生成沉淀UO2(OH)2,從而促使U(Ⅵ)去除效果提高[28]。綜合以上分析,可認為靜電作用是U(Ⅵ)吸附去除的機理之一,也確定后續(xù)U(Ⅵ)吸附試驗的適宜pH為3。
樣品SS SSB《危險廢物鑒別標(biāo)準(zhǔn) 浸出毒性鑒別》(GB 5085.3—2007)Ba 5.32 7.14 100 Cr 0.82 1.08 15 Cd 0.08 0.09 1 Cu 1.10 1.37 100 Pb 0.66 0.81 5 Zn 6.82 8.79 100
圖2 初始pH對U(Ⅵ)吸附去除的影響(a)以及污泥基生物炭的零電勢點(b)Fig.2 Effect of initial pH on U(Ⅵ)adsorption removal(a)and pH of point zero charge(pHPZC)of sewage sludge-derived biochar(b)
在溫度30℃、初始pH 為3、U(Ⅵ)濃度7.2 mg/L、吸附時間240 min 的條件下,SSB 投加量(0.25~4.0 g/L)對U(Ⅵ)去除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3 所示。當(dāng)投加量為0.25、0.5 g/L 時,SSB 對鈾的去除率分別為53.37%和73.48%,吸附量分別為15.37 mg/g 和10.58 mg/g。當(dāng)投加量為1 g/L時,SSB對U(Ⅵ)的吸附效果接近平衡,去除率為95.56%,吸附量為6.88 mg/g。這個結(jié)果與陳華柏等[29]利用污泥粉末進行鈾吸附去除結(jié)果比較一致,推測原因是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投加量增加,吸附率增加明顯,但當(dāng)SSB達到一定投加量時(本實驗1 g/L),已有足夠的活性吸附位點來吸附絕大多數(shù)鈾(去除率在95.5%以上),吸附已接近飽和,再增加投加量(>1 g/L),對去除率的提高幫助較少[29]。因此,本試驗的適宜投加量選擇1 g/L。
圖3 投加量對污泥基生物炭吸附U(Ⅵ)的影響Fig.3 Effect of dosage on U(Ⅵ)adsorption by sewage sludgederived biochar
在溫度30℃、SSB 投加量1 g/L、初始pH 為3、U(Ⅵ)濃度7.2 mg/L、吸附時間240 min 條件下,共存離子Ca2+、Mg2+、Cu2+、Na+以及Fe3+對U(Ⅵ)去除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4 所示。未加入共存離子時,U(Ⅵ)去除率為95.28%。隨著Ca2+、Cu2+以及Mg2+濃度增加,SSB 對U(Ⅵ)的去除下降,當(dāng)Ca2+、Cu2+以及Mg2+濃度為50 mg/L 時,去除率分別為83.57%、76.36%以及82.36%。推測這三種陽離子和UO22+存在競爭吸附作用,導(dǎo)致U(Ⅵ)在SSB 上的結(jié)合點減少,U(Ⅵ)吸附去除效果下降[28]。Na+濃度幾乎不影響SSB 去除溶液中的U(Ⅵ),而Fe3+濃度增加可促進SSB 對U(Ⅵ)的吸附效果,在Fe3+濃度為50 mg/L 時,U(Ⅵ)去除率達到98.35%,推測原因是Fe3+能夠與U(Ⅵ)形成絡(luò)合物,促進U(Ⅵ)去除[28]。
圖4 共存離子對污泥基生物炭吸附U(Ⅵ)的影響Fig.4 Effect of coexisting ions on U(Ⅵ)adsorption by sewage sludge-derived biochar
在溫度30℃、SSB 投加量為1 g/L、U(Ⅵ)濃度為7.2 mg/L 和溶液初始pH 為3 的條件下,吸附時間對U(Ⅵ)去除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5(a)所示。在前10~180 min 內(nèi),吸附量從5.41 mg/g 上升到6.78 mg/g。在吸附開始的180 min 內(nèi),SSB 對U(Ⅵ)是一個快速吸附過程,吸附量增速明顯。在180~240 min 內(nèi),SSB 對U(Ⅵ)是一個緩慢吸附過程,吸附240 min之后,基本上吸附達到平衡。剛開始時由于吸附劑表面結(jié)合位點較多,孔隙豐富,而隨著時間的增加,結(jié)合位點和孔隙隨吸附UO22+的增多而減少,吸附逐漸達到平衡,此結(jié)果與Hu等[7]通過甜筍殼生物炭吸附U(Ⅵ)的結(jié)果類似,說明剛開始時吸附在污泥基生物炭的表面進行,在180 min 后,UO22+逐漸從生物炭表面深入到內(nèi)表面,由于內(nèi)表面活性位點少于外表面,導(dǎo)致傳質(zhì)速度減慢[8]。
為了更好地評價SSB 對U(Ⅵ)的吸附過程和控速步驟,分別采用擬一級動力學(xué)方程、擬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和顆粒內(nèi)擴散方程進行擬合,結(jié)果如圖5 和表3所示。通過對比擬一級和擬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R2(0.601<0.934),說明擬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能夠更好地描述SSB 對U(Ⅵ)的吸附動力學(xué)過程,因此吸附過程以化學(xué)吸附為主[7],平衡時的理論吸附量qe為6.88 mg/g,與試驗結(jié)果非常接近。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擬合分析發(fā)現(xiàn),吸附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U(Ⅵ)通過液膜擴散到SSB的表面,第二階段為U(Ⅵ)從SSB 表面擴散到顆粒內(nèi)部。從表3 可知,顆粒內(nèi)擴散速率常數(shù)kd1>kd2、邊界層常數(shù)C1<C2,說明第一階段吸附起主導(dǎo)作用,這是因為在吸附初始階段,吸附劑能夠提供大量吸附位點[30];當(dāng)表面吸附位點逐漸飽和后,U(Ⅵ)的吸附主要由顆粒內(nèi)擴散速率控制,這與生物炭吸附其他污染物一致[31]。
圖5 SSB對U(Ⅵ)的吸附動力學(xué)擬合(a)和顆粒內(nèi)擴散擬合曲線(b)Fig.5 Adsorption kinetics fitting of U(Ⅵ)on SSB(a)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curves(b)
擬一級動力學(xué)方程qe/(mg/g)6.67 k1/min-1 0.115 R2 R2 0.601擬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qe/(mg/g)6.88 k2/(g/(mg·min))0.039 0.934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kd1/(mg/(g·min1/2))0.165 C1 R2 C2 R2 4.9510.956 kd2/(mg/(g·min1/2))0.004 6.7260.966
在pH 為3、投加量1 g/L、吸附時間240 min 的條件下,U(Ⅵ)初始濃度5~60 mg/L 范圍內(nèi),研究吸附溫度(20、30、40℃)對U(Ⅵ)去除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6(a)所示。U(Ⅵ)濃度從5 mg/L 升高到30 mg/L,吸附量快速增加,原因是生物炭具有一定的吸附孔徑與比表面積(表1),可以提供較多吸附位點,可滿足較高濃度U(Ⅵ)的吸附;當(dāng)初始濃度在30 mg/L以上時,吸附量增加趨勢減緩,表明SSB 上吸附位點逐漸飽和[7]。U(Ⅵ)去除率在40℃時最好,說明吸附是一個吸熱反應(yīng),升高溫度有利于SSB 對U(Ⅵ)的吸附去除[3]。
通過Langmiur 和Freundich 吸附等溫線模型進行擬合,結(jié)果如圖6(b)及表4所示。兩個吸附等溫模型都能很好地擬合(R2>0.9),說明此吸附過程并不是單一的吸附過程,而是單層吸附與多層吸附相結(jié)合[28]。而R12>R2
2,說明Langmiur 等溫吸附模型更契合SSB 吸附U(Ⅵ)的過程,其中特征系數(shù)Kb與吸附性能相關(guān),本試驗中Kb值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也證明了反應(yīng)溫度升高有利于SSB對U(Ⅵ)的吸附[6]。
通過SEM 觀察SSB 在除鈾前、后的微觀形態(tài),并與SS 進行比較,結(jié)果如圖7 所示。SS 的微觀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顯示空隙較寬,表面凹凸不齊,存在分散的塊狀結(jié)構(gòu),有類似細胞的球形、橢球形結(jié)構(gòu)[圖7(a)]。經(jīng)過300℃熱解,SSB 表面分散的塊狀結(jié)構(gòu)減少,整體形成了致密板塊結(jié)構(gòu),表面粗糙、多孔[圖7(b)],這種結(jié)構(gòu)有利于對重金屬吸附[17]。吸附U(Ⅵ)后,SSB 表面變得更為致密、平整,說明該材料在含鈾酸性廢水中較為穩(wěn)定;同時在表面和孔道出現(xiàn)很多顆粒狀物質(zhì),推測U(Ⅵ)被吸附在其表面和孔道內(nèi)[9]。
溫度/℃Kb/R12 n R22 20 30 40 Langmuir等溫線方程qmax/(mg/g)33.22 34.51 35.65(L/mg)1.018 1.144 1.287 0.996 0.995 0.996 Freundlich等溫線方程Kf/(mg1+n/(Ln·g))14.58 15.48 16.47 3.66 3.68 3.72 0.902 0.909 0.906
通過FTIR 分析SS、SSB 去除U(Ⅵ)前、后的光譜特征,結(jié)果如圖8(a)所示。SS 紅外光譜圖中3439、2927、1651、1444、1385、1033 及797 cm-1的吸收峰分別代表—OH、—CH2—或者—CH3—基團中的碳氫鍵振動、C O 的伸縮振動[32]、—COOH 伸縮振動、—CH3的振動、Si—O 鍵或C—O 的伸縮振動和芳香環(huán)中的C—H 鍵[33],694 cm-1及以下的振動峰為Si—O—Si的伸縮振動[17]。
圖6 溫度對SSB吸附U(Ⅵ)的影響(a)及吸附等溫線擬合曲線(b)Fig.6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U(Ⅵ)adsorption by SSB(a)and fitting curves of adsorption isotherms(b)
圖7 干污泥(a)及污泥基生物炭吸附U(Ⅵ)前(b)、后(c)的微觀形態(tài)結(jié)構(gòu)Fig.7 Micromorphology of sludge sewage(a),sludge sewage-derived biochar before(b)and after(c)U(Ⅵ)adsorption
圖8 污泥及污泥基生物炭吸附U(Ⅵ)前、后的FTIR(a)和XRD圖(b)Fig.8 FTIR(a)and XRD(b)of sludge sewage,sewage sludge-derived biochar before and after U(Ⅵ)adsorption
XRD 分析SSB 除鈾前、后的晶體結(jié)構(gòu),并與SS比較,結(jié)果如圖8(b)所示。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SS、SSB中主要晶體物質(zhì)為SiO2和CaCO3,它們在許多熱解制備生物炭的報道中均存在[37]。SSB 吸附U(Ⅵ)前、后的XRD 特征沒有明顯變化,說明U(Ⅵ)被SSB 吸附固定之后,并未形成晶體結(jié)構(gòu)。
再生性是評價吸附劑實際應(yīng)用潛力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SSB 經(jīng)過五次吸附-解吸的再生率與U(Ⅵ)去除效果如圖10 所示。經(jīng)過五次循環(huán),SSB 再生率依然有81.45%,U(Ⅵ)去除率為83.23%。隨著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去除率下降可能有吸附劑本身損耗、孔體積比表面積減少以及其官能團數(shù)量減少等原因[7]。本試驗顯示SSB具有較好的重復(fù)使用性能,因此在含U(Ⅵ)放射性廢水處理方面有較好的應(yīng)用潛力。
圖9 污泥基生物炭吸附U(Ⅵ)前、后的XPS光譜圖Fig.9 XPS spectra of sewage sludge-derived biochar before and after U(Ⅵ)adsorption
圖10 污泥基生物炭的吸附-解吸試驗Fig.10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xperiments of sewage sludge-derived biochar
(1)在300℃條件下,采用慢速限氧法將干污泥(SS)熱解制備成污泥基生物炭(SSB)。與SS 相比,SSB 的孔徑減小,羥基、羧基、內(nèi)酯基等酸性官能團含量均有所降低,親水性變?nèi)?;但孔體積和比表面積增大,穩(wěn)定性增強。
(2)影響因素試驗發(fā)現(xiàn)SSB 去除U(Ⅵ)的適宜條件為:pH=3、投加量1 g/L、吸附時間240 min;在此條件下,在溫度30℃時最大吸附量為34.51 mg/g。吸附動力學(xué)符合擬二級動力學(xué)模型;Langmuir 吸附等溫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生物炭對U(Ⅵ)的吸附行為。
(3)綜合FTIR、XRD和XPS分析,SSB去除U(Ⅵ)的機理主要有靜電作用,U(Ⅵ)與Si—O—Si 的n-π作用,與—OH、—COOH 等官能團配位絡(luò)合。吸附-解吸試驗發(fā)現(xiàn)SSB 在酸性含U(Ⅵ)廢水處理方面有較好的應(yīng)用潛力。
符 號 說 明
Ce——吸附平衡后溶液中U(Ⅵ)質(zhì)量濃度,mg/L
Ci——邊界層常數(shù)
C0——初始溶液中U(Ⅵ)質(zhì)量濃度,mg/L
G——試樣的質(zhì)量,g
G1——加熱前瓷坩堝+烘前樣品質(zhì)量,g
G2——加熱后瓷坩堝+烘后樣品質(zhì)量,g
Kb——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數(shù),L/mg
Kf——Freundlich吸附平衡常數(shù),mg1+n/(Ln·g)
kd——顆粒內(nèi)擴散速率常數(shù),mg/(g·min1/2)
k1——擬一級速率常數(shù),min-1
k2——擬二級吸附常數(shù),g/(mg·min)
Mn——第n次吸附后吸附劑的質(zhì)量,mg
M1——第一次吸附時吸附劑的質(zhì)量,mg
m——投加生物炭質(zhì)量,mg
n——吸附指數(shù)
Q——吸附量,mg/g
qe——吸附平衡時SSB的吸附量,mg/g
qmax——最大吸附量,mg/g
qt——在時間t處SSB的吸附量,mg/g
R——吸附率,%
V——溶液體積,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