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方亞麗
從溝深路窄到縱橫萬里,從守著江河還喊渴到水潤民生,以交通和水利發(fā)展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所呈現的“貴州故事”和“貴州經驗”,成為“中國之治”的精彩篇章。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鐵全線開通,3天后,貴州·四川經濟協(xié)同·產業(yè)合作對接會在成都舉行,成功簽約項目95個,簽約總金額893.42億元,而貴州省黨政代表團就是乘坐成貴高鐵抵達成都。成貴高鐵開通,川黔兩省合作將提速提質,邁向新的層次,步入新的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作為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的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不斷凸顯,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jié)點,貴州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有了新姿態(tài)。
貴州交通樞紐地位更加鞏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成貴高鐵建成通車后,貴州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432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000公里,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貴州在區(qū)域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地位極大提升!
從溝深路窄到縱橫萬里,從守著江河還喊渴到水潤民生,以交通和水利發(fā)展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所呈現的“貴州故事”和“貴州經驗”,成為“中國之治”的精彩篇章。
“貴州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發(fā)展,極有說服力地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和豐富實踐成果,是‘四個自信’最生動的體現?!辟F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許鹿說。
2019年12月31日23∶59,余慶至安龍高速公路平塘至羅甸段正式通車營運,標志著貴州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000公里,為貴州交通工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條僅93.478公里長的路段上,就創(chuàng)造了兩個“世界第一”:大小井特大橋是世界上山區(qū)最大跨徑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平塘特大橋塔高332米(相當于110層樓高),是世界第一高橋。
“平塘特大橋的建成,是山區(qū)多塔大跨斜拉橋建橋技術的新突破,打破了鋼梁大節(jié)段施工技術只能在大江大河應用的神話,給山區(qū)同類橋梁建設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辟F州省公路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白虎說。
1999年,馬白虎剛到貴州時,貴州還沒有一條像樣的高速公路,而今他已參與貴黃、貴畢、凱麻、茅臺特大橋等貴州17條重要高速及多座橋梁建設。
對于貴州隨路網變化而帶來的經濟騰飛,馬白虎深有體會:平塘特大橋的建成將兩山之間原來40分鐘的車程縮短至2分鐘,全路段通車將打通斷頭路,形成貴州省南部地區(qū)橫向連接的運輸大通道,同時對加快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扶貧開發(fā)意義重大。
要想富,先修路。經過70年發(fā)展,貴州省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建設從少到多,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飛躍,先后進入高速時代、高鐵時代和地鐵時代。在貴州大地上,一張縱橫南北、橫跨東西、騰空入海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基本形成,西南陸路交通樞紐地位不斷鞏固。
2019年12月以來,位于龍里縣北部的石板灘水庫水位下降嚴重,這讓龍里縣供排水總公司總經理方靖有點著急。據方靖介紹,在2017年,這個水庫大量給脫貧攻堅各項產業(yè)供水時,水位也比現在高。
面對當地兩個鄉(xiāng)鎮(zhèn)飲水即將告急的情況,方靖雖然急,卻也穩(wěn)。
作為與水打交道32年的用水調水“指揮官”,讓方靖能穩(wěn)住的是龍里縣近年來埋在地下的輸水管道輸送布局,14個水庫互聯互通,每個水庫輸水最遠輻射半徑20公里。
交通條件不斷改善,極大助推了貴州大開放、大發(fā)展。圖為杭瑞高速思南段。
方靖告訴記者,2019年龍里縣新建的窄沖、龍灘、石龍溝3座水庫,新增年供水能力2286萬立方米,這意味著即便石板灘等幾個老水庫真的供應不足時,龍里縣也能保證正常供水到2020年4月份汛期到來。
常住人口從4萬到現在的8萬,龍里縣城水費收入從每月180萬元增加到400萬元。近年來,龍里加快發(fā)展,主動對接貴陽,而每一個水利項目建設、每一股水源的同步到位,也都能促進貴龍大道一帶物流、房地產、旅游康養(yǎng)、體育等產業(yè)蓬勃發(fā)展,讓中鐵生態(tài)城、龍溪先導區(qū)宜居、宜業(yè)、宜養(yǎng)、宜游的新興特色城鎮(zhèn)群逐步形成。
龍里水利建設只是貴州水利惠民生的生動一例。近年來,貴州以高質量發(fā)展為目標,充分發(fā)揮政府治理效能,先后建成黔中水利樞紐一期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夾巖、馬嶺、黃家灣、鳳山等大型水庫相繼開工建設,縣縣有中型水庫項目全部開工并已建成投運74個縣,市州有大型水庫、縣縣有中型水庫、鄉(xiāng)鄉(xiāng)有穩(wěn)定供水水源的格局正加快形成。
許鹿說,高質量發(fā)展首先要認識和解決市場經濟與政府治理機制和能力之間的矛盾,其次要認識和解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持續(xù)增長且日益多樣化與政府在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因此,貴州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正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生動體現。
“啊????喂!喂!喂!”嘟……嘟……嘟……以前,經常是電話剛接通還沒30秒就斷線了,64歲的冉孟權常常將手機舉過頭頂,往更高的山坡上走去。
冉孟權的家,在黔西南州望謨縣大觀鎮(zhèn)伏開村四組海拔900米的半山腰上,家里的18頭豬,是他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每個月他都要聯系鎮(zhèn)上的飼料供應商將飼料送上門,而通訊中斷讓他無法確定對方到達時間,他只能早早地到山下等。
2019年5月30日,覆蓋伏開村四組的最后一個基站正式投入使用,整村實現4G網絡全覆蓋。6月,冉孟權準備賣掉稍大的5頭豬。掏出手機,信號滿格,一通電話,買主在約好的時間將車子停在他家門口。
一根7米高的傳輸電桿,大約重800斤,要立在信號沿線,需要3次不同大小的貨車轉運,最后靠10—12個人力花2小時抬到山上的指定位置。在貴州大山深處30戶以上的自然村,每建設一個4G基站,成本在150萬元至180萬元之間,建設周期3個月左右,無論是建設成本還是耗時都是平地建設的2倍以上。
“農村網絡信息的暢通,讓農民在生產發(fā)展及增收領域受益匪淺,是脫貧攻堅重要手段之一?!辟F州省通信管理局發(fā)展處處長陳文廣說。
近年來,貴州緊緊圍繞三大戰(zhàn)略行動,聚焦脫貧攻堅,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穩(wěn)步推進網絡扶貧,加快3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建設,大力推進提速降費,落實貧困戶3折優(yōu)惠政策,讓貧困戶用得上網絡、用得起網絡、用得好網絡。
目前,貴州通信光纜達96.9萬公里,互聯網出省帶寬達9130Gbps,貴陽被列為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開通,躋身全國13大通信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