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宇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對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0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上為95.0%,而對照組僅僅為80.0%,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要高,而且兩組在MBI評分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觀察組比對照組要高很多,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活血化瘀法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效果顯著。
【關鍵詞】活血化瘀法;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日常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7..02
高血壓性腦出血還可以稱之為出血性腦卒中,屬中風范疇,其發(fā)病率6‰~8‰,而且發(fā)病概率還呈現(xiàn)出日益上升的趨勢,部分患者因不良習慣造成病情逐步惡化,甚至會造成心腦腎損傷或者是腦出血,影響其正常生活質(zhì)量,嚴重的時候還會引發(fā)死亡[1]。根據(jù)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早期應用活血化瘀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明顯。為了探討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對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本文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觀察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為(65.1±2.0)歲;對照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為(65.0±2.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臨床診斷標準
(1)所有患者都經(jīng)顱腦CT檢查后,確診顱內(nèi)有血腫,出血量屬于中小量,符合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風病中經(jīng)絡、中臟腑者。(2)排除標準:排除意識障礙者;排除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都進行血壓控制治療以及吸氧治療,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藥物治療,20%濃度的甘露醇120~250 mL,6~8 h一次,實際劑量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增減。給予觀察組利尿劑降腦內(nèi)壓的前提下早期應用活血化瘀藥物治療,24~48h內(nèi)應用藥物治療,包括15 g的當歸、6 g的芒硝、15 g的大黃、20 g的石菖蒲、20g的天竺黃、15 g的生地黃、15 g的水蛭、12 g的川芎、30 g的丹參、12 g的郁金、15 g的紅花、15 g的牛膝以及12 g的膽南星。用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一次。
1.4 觀察項目和指標
(1)臨床效果:療效判定標準如下:基本治愈是指癥狀完全消失,生活已經(jīng)恢復正常;顯效是指癥狀基本消失,且神志清楚,在語言方面也較流利;有效是指有所好轉(zhuǎn),部分癥狀改善;無效是指患者病情沒有顯著改善。(2)觀察日常生活能力(ADL),用Barthel指數(shù)進行(BI)計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1)兩組在治療效果上的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為80.0%;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40例,基本治愈28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0%。
對照組40例,基本治愈10例,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0.0%。
(2)兩組在日常生活能力上的對比,兩組治療前MBI評分沒有顯著差異,p>0.05,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3個月和治療后6個月的M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3 討 論
在臨床治療中,醫(yī)生會推薦運用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借助中藥成分強化血腫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腦部受壓情況進行緩解,進而幫助患者恢復相關的神經(jīng)功能,而且活血化瘀的藥物能改善腦缺血半暗帶微循環(huán)以及自由基損害等,效果更佳。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日常生活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應用早期活血化瘀法治療中小量高血壓腦出血效果明顯,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 穎,張 楠.艾民.活血化瘀法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1):2605-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