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謙
(1.ISO國際標準化組織/TC38紡織品技術委員會/SC1有色紡織品和染料的測試分技術委員會,江蘇蘇州 215228;2.盛虹集團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標準化所,江蘇蘇州 215228)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簡稱ISO)是世界上最大的標準化組織之一,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以及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并稱世界3 大標準化組織。ISO 組織下屬247個行業(yè)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簡稱TC),所制定的標準已經(jīng)超過了22 000 項,覆蓋了全球從農業(yè)到建筑,再到食品、醫(yī)療、船舶、鐵路等幾乎所有行業(yè),通行于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國際貿易。紡織行業(yè)也不例外,中國紡織行業(yè)中的國家標準大多是對ISO 紡織品相關標準的采標。中國自1978 年起成為ISO 的常任理事國,并在其中不斷發(fā)揮作用和擴大影響力[1-3]。
自2008年起中國實施標準化戰(zhàn)略,有大量的機構和企事業(yè)單位加入ISO不同行業(yè)的多個TC,參與標準的制定及相關工作。由于很多西方發(fā)達國家很早就在ISO 組織中占據(jù)重要地位,ISO 為了鼓勵新加入的亞洲國家以及增加第三世界國家的參與度,并加強發(fā)展中國家的標準化能力建設,采用結對政策(Twinning Policy)來應對不斷加入的新成員渴望承擔職務并擁有一定標準制定話語權的期望。結對政策的基本實施方法是通過兩個國家代表同時承擔,從行業(yè)的TC秘書處、委員會主席以及工作組召集人來實現(xiàn),并且是一個長期計劃。中國代表在ISO的多個標委會中都利用結對政策實現(xiàn)了承擔職務或掌握話語權的目標。但隨著中國在各個TC 中占據(jù)的份額越來越大,擠占了一部分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空間,很多國家代表向ISO 最高管理層技術管理局(Technical Management Board,以下簡稱TMB)反映了這一狀況。ISO 最高決策層為了平衡各國的份額,突然于2018年初發(fā)布了對結對政策的修改,要求超過5 年的結對成員必須在2019 年5 月之前完結這一政策,不再允許在Twinning policy的框架下同時有兩個及以上的國家承擔秘書處或者主席和召集人,即使是最新簽訂的協(xié)議還未滿5年的狀況,也需要在期限到達5 年后終止協(xié)議。這一決議對眾多加入ISO組織的中國各行業(yè)機構和企事業(yè)代表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很多單位為了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正處于上升勢頭,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危機。
作為ISO眾多TC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紡織品技術委員會同樣受到了類似的波及。本文通過筆者所在的紡織品技術委員會針對這次危機的研究、斡旋,制定應對方案直至成功化解的案例,對紡織行業(yè)進一步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站穩(wěn)腳跟,不斷拓展,總結了一定的經(jīng)驗并提供了參考的范例。
紡織品技術委員會是ISO 組織第38 號技術委員會,成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和ISO 組織成立相近的年份,是一個傳統(tǒng)行業(yè)的國際標準制定機構;下屬10 個工作組和4 個分技術委員會(Sub-Committee,簡稱SC),有75 個國家成員參與其中;所制定的標準涵蓋纖維、紗線、線、粗線、繩索、面料、其他加工紡織材料以及與之相關的測試方法、術語和定義,紡織產(chǎn)業(yè)加工和實驗所需的原材料、助劑和化學產(chǎn)品等400 項。作為中國代表,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授權,于2007年的印度年會時正式加入委員會,并與日本代表簽訂了結對協(xié)議,于2008年4月起共同承擔TC38的秘書處運營至今。
作為TC38 下屬的第一SC,有色紡織品及染料的測試分技術委員會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自1956年成立以來,下屬5個工作組共制定了100多項國際標準,涵蓋與顏色相關的紡織品及印染助劑的各類檢測方法,共有42 個國家成員參與其中。作為中國代表,盛虹集團有限公司也同樣通過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授權,于2010 年與英國BSI 簽署合作協(xié)議,共同承擔該SC 的秘書處運營至今。需要指出的是,該協(xié)議不同于結對協(xié)議,是一份分享(sharing)承擔協(xié)議,該協(xié)議最早是由英國BSI和美國ANSI共同簽署,分享秘書處的運營。當時ISO 的結對政策還未出臺,后來美國自動退出該協(xié)議,由中國頂替美國原來在協(xié)議中的位置,使協(xié)議得以延續(xù)。
清潔,整理,積水測試分技術委員會是TC38下屬的第二分技術委員會,該SC 秘書處由中紡標檢測公司代表中國和日本方面的代表通過結對政策的方式共同承擔。與其他結對方式不同,在該政策下,中國是主導的一方,而日本方面由于進入該委員會較晚,是被結對的一方。當政策到期時,如果沒有特別的指示,日本將會自動退出該協(xié)議,而中國則會繼續(xù)獨立承擔該秘書處。
纖維和紗線是TC38 下屬5 個分技術委員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40 個國家成員組成。該SC 秘書處由江蘇紡織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代表中國和韓國方面通過結對政策共同承擔。
ISO 組織制定結對政策的初衷是發(fā)展更多的國家參與到國際標準化這個聯(lián)盟中,讓發(fā)達國家?guī)影l(fā)展中國家,讓標準化建設已經(jīng)成熟的國家?guī)椭鷺藴驶芰^弱的國家,同時也能有效地解決兩個以上的國家都想在各行業(yè)的TC 中擔任職務的爭端,既能擴大組織的影響力,又能提高成員國參與的積極性,是一個有著較大促進作用的政策。但隨著中國的發(fā)展勢頭急速上升,在各行業(yè)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必定會造成一些對話語權和組織中項目有爭奪的發(fā)達國家產(chǎn)生不滿,類似高鐵、煙草等行業(yè)都普遍存在這樣的狀況。當這些情況反應到ISO 的最高管理層也就是TMB 時,由于管理局的主要成員大多由發(fā)達國家組成,他們在共同研究制衡中國發(fā)展政策時,發(fā)現(xiàn)中國在各TC 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通過結對政策來進入委員會并掌握重要權限,因此結對政策就成了他們抓住的關鍵點,最后幾乎是一邊倒地投票通過了對該政策進行修訂的議案。2018 年6 月14日,TMB 正式發(fā)布了新一期的結對政策修訂案(如圖1 所示)。
圖1 TMB結對政策修訂案封面
該修訂案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有兩點:(1)對于新申請的結對國家審批收嚴,只有完全符合條件的兩個國家之間才能形成結對組,否則不再準予通過結對來參與TC 的行政和技術工作。這對正在準備加入ISO組織新行業(yè)TC的國家代表可能是一個打擊。(2)對于已經(jīng)存在的結對國家成員,必須在5年內完成項目,終止結對協(xié)議;超過5年的必須立即終止,只能保留一個國家成員繼續(xù)承擔相關職務。這一點對已經(jīng)投入大量資源在這項工作上的成員也是一個巨大的危機,因為當初的結對政策,中國都是以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簽署協(xié)議,一旦只能保留一方,那么作為弱勢一方,而且是該新修訂案所針對的一方,自然會處于非常不利甚至出局的境地。
早在新結對政策正式下達前的幾個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就已經(jīng)跟各個參與ISO組織的機構和委員傳達了這個事件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雖然經(jīng)過國家層面的多方努力,但是仍然難以轉變國際形勢,各個TC只能根據(jù)自身不同的特點去爭取盡可能多的資源和繼續(xù)擔任相關職務的機會。
在這個政策出臺之前,紡織品技術委員會TC38內的氣氛相對其他一些爭奪激烈的TC來說還是非常和諧的,共同承擔秘書處的國家之間關系都比較融洽,合作比較愉快。而且中國代表并沒有完全像結對政策一開始描述的那樣,由發(fā)達國家?guī)影l(fā)展中國家,標準化能力強的國家?guī)椭醯膰疫M行能力建設,而是雙方完成的工作都一致,處在同一層面上,甚至很多時候中國更積極地完成了更多的工作。所以在這個政策正式出臺之后,合作雙方都有點詫異和不知所措,對如何恰當?shù)靥幚磉@個有點突然和全新的阻斷合作的規(guī)則,一時之間都沒有頭緒,各方都陷入了沉默。原因是:(1)雙方的合作已經(jīng)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突然失去自己的默契搭檔是一個重大的損失;(2)雙方都了解無論哪一方都不想離開這個重要的位置,但不管誰留下,肯定都要面臨一場對弈甚至正面沖突。TC38 內部幾個相關單位之間只能相互通氣,確認類似事件,并決定暫時靜觀其變,如果國際上其他TC有好的解決案例,再去效仿、嘗試。
在此期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召集了國內所有涉及結對政策、參與ISO 的相關單位去北京集會商討解決方案,但由于各方參與ISO工作時間都不長,而應對這個政策變化又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沒有經(jīng)驗可以借鑒,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而筆者想到自身所在的TC38/SC1并不是通過結對政策,而是通過分享協(xié)議來進行合作承擔職務,并不屬于此次新政的范疇,所以在會上提出這個提議,其他TC 的中國代表都可以借鑒,嘗試用類似的協(xié)議來規(guī)避結對新政的影響,維持或延續(xù)與他國的合作,與會代表都表示這是一個可行的保留方案。
技術項目經(jīng)理(Technical Programme Manager,簡稱TPM)是ISO最高管理層TMB下屬執(zhí)行機構中央秘書處(ISO Central Secretariat,簡稱ISO/CS)的工作人員,每個TPM會負責某幾個TC的行政工作,包括網(wǎng)絡系統(tǒng)維護、人事更替、項目監(jiān)督、TC與管理局中央機構之間的政策下達和溝通聯(lián)絡。
正當各方商討如何應對這一政策變化的時候,2018年9月初來自ISO/CS的郵件打破了沉默,負責對接TC38的TPM在郵件中引用了結對政策修訂核心的3個要點,另外還自己加上了第4點(輪替和分享秘書處也同樣不允許),并用醒目字體標出。幾個小時之后,TPM 又追加了一封郵件,原文說到:“I should add that for shared secretariat such as for ISO/TC38/SC1,we're currently looking into how to deal with these shared secretariats outside of Twinning (which have never been allowed by the Directives) and the matter will be brought to the DMT for consideration with other similar cases.”字面意思為:必須要加上對TC38/SC1這種游離在結對政策之外的分享型秘書處(從未被導則所允許)的調查和解決辦法,這個特例需要導則編輯組一同考慮類似的案例。這里所說的導則就是ISO 導則,即ISO 所有事物處理和TC 運行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一切標準制定、委員會的架構組建和日常管理都要遵照導則執(zhí)行,其地位類似于國家中的憲法。這個內容的出現(xiàn),尤其是括號中的強調內容,無疑是給原本保留了以TC38/SC1 這種合作模式作為應對新政策基礎范例的所有相關結對和非結對合作秘書處以沉重打擊。一旦TPM的說法成立,那就意味著中國代表在相當數(shù)量的TC中面臨完全出局的最壞結果。
面對的情況非常危急,而且TC38 涉及結對政策的幾個板塊都是合作超過5 年以上的秘書處,這意味著需要在短時間內突破解決問題,否則就要終止合作,退出承擔地位。筆者已在SC1 秘書處工作多年,了解一些秘書處合作建立時的情況,以及一些相關協(xié)議簽署的內容,對TPM的話并不完全認可。針對對方的來信,筆者立刻查找相關的資料以及導則的相關條款,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和鉆研,終于找到了對中方代表有利的論證和相關材料,結合時下局勢和ISO 的發(fā)展戰(zhàn)略回復了一封長郵件給TPM 進行交涉和爭取。這封郵件主要分了5個重點來回應TPM之前的郵件:
(1)首先ISO/TMB此次所發(fā)布的新政只針對通過結對政策建立合作的相關國家,條款中并未涉及任何其他方式建立合作的TC,所以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去討論如何處理分享秘書處的問題。
(2)TC38/SC1秘書處的合作在中英雙方之間并不是通過結對政策結合,而是中國頂替原先美國的位置,這在之前簽署的協(xié)議中說明過,雙方之間屬于平等關系,與結對政策中的一方幫助另一方建設標準化能力不同。
(3)分享秘書處很早就已經(jīng)存在,為何要同現(xiàn)在的結對政策一起處理?假設分享協(xié)議不被導則所允許,為何當初中英簽署協(xié)議時沒有任何相關方提出異議?在多年的運行中,沒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前幾任TPM在秘書處輪替轉換時也沒有提出來,并且中國還未加入該TC 時,英、美就已經(jīng)用這種方式合作多年,同樣無人對這點有疑問。另外,在ISO導則第一部分1.9.1條款中明確指出:如果有兩家及以上的國家成員提出要承擔同一個SC 秘書處,TMB 將對秘書處的安排做出決定,從英美、中英已經(jīng)簽署的協(xié)議來看,協(xié)議得到了TMB的認可。
(4)多年來,中英雙方通過分享秘書處的協(xié)議合作無間,委員會下屬的項目、會議進展順利,沒有任何任務有過拖延或者合作不利導致出現(xiàn)問題,下屬成員國也從未對雙方的合作有過任何不滿。
(5)中英雙方在紡織和印染領域都有著雄厚的資源,中國有著巨大的相關產(chǎn)業(yè),而英國也有著無數(shù)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和人才,失去任何一方對本秘書處來說無疑都是極大的損失。ISO的戰(zhàn)略要在5年內建成世界最大、最好的標準化機構,如果不充分利用各國的資源,這個戰(zhàn)略如何實現(xiàn)?
郵件最后,筆者表示同意TPM 關于ISO對結對政策修改的前3 條規(guī)定在郵件中的引用,但并不認同第4 點,需要給出理論支撐和引用出處。經(jīng)過郵件的溝通,TPM 終于承認第4點,也就是“輪替和分享秘書處也同樣不允許”的觀點可以忽略,并且會把相關建議和意見提交最高層討論,之后會給出最終意見并編寫在ISO導則中。
與TPM 對話之后,筆者意識到,任何想要維持合作局面的代表各方需要抓緊時間積極行動,不能坐等截止時間,導致局面被動甚至無法挽回。TC38/SC1秘書處立刻聯(lián)絡英國方面溝通了此事,并表達了雙方這么多年的合作都很愉快,希望繼續(xù)合作下去,英國方面也回應了相同的意向,并表示會把這個意見發(fā)送給ISO中央秘書處。同時,筆者也立刻聯(lián)絡了TC38秘書處以及TC38/SC23秘書處,通報了這件事,并且希望他們也立刻聯(lián)絡各自的合作國家代表,爭取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口徑一致,向上傳達保持合作的意向。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契機和突破口,必須團結一致才能扭轉局勢,達成目標。
在各自溝通協(xié)調、保持聯(lián)絡的情況下,各層面的進展都有了新的成果,最后趨于一致,形成相同的意見文書傳達給了TPM和ISO的最高管理層。
在經(jīng)過4個多月的等待之后,ISO/TMB終于下達了最新導則修訂版的內容,其中專門提到了關于不同國家成員合作和輪值擔任秘書處的條款[4](如圖2所示)。
圖2中黑框部分所描述的內容為ISO導則中1.8.1和1.9.1 的附加和補充條款,即在制定ISO 標準時,兩個國家可以在委員會的秘書處、主席上進行合作,在戰(zhàn)略思維、分享資源及承擔工作時相互支撐。在官方上,主席和秘書處只會有一個代表;合作的雙方,如果一方已經(jīng)擔任了秘書處,建議可以拓展另一方的參與,例如讓另一方承擔主席職務。另外,根據(jù)TMB 的工作程序第八章,秘書處相關程序修改為允許存在輪值秘書處的可能性,只要經(jīng)過TMB的批準(SC可以通過所在TC的批準)。
通過這些官方描述和原文中對于兩國雙方的合作及資源利用支撐的描述可以看出,ISO 最高層對于郵件對話中所列舉的5點論述是認同和采納的。我們終于成功地讓“輪替擔任”成為相互合作合法合規(guī)的牌照,繼續(xù)讓每個原來結對組成并且合作成功的國家雙方繼續(xù)并存,承擔職務,實現(xiàn)長期合作共贏,也可以讓眾多處于危機中的中國機構和代表解脫出來,繼續(xù)專心于行業(yè)和標準化事業(yè)的奮進和探索。
在ISO/TC38 2019 年10 月年會上,各級秘書處都終止了結對協(xié)議,并在TPM的見證下簽署了新的輪值協(xié)議,開啟了合作新篇章。自此可以得到一些經(jīng)驗和教訓:(1)國際標準化領域既是技術合作、競爭,也是國家間的博弈,面對問題時須積極應對;(2)對規(guī)則和法規(guī)的把握要清晰和準確,遇到爭端,要合理利用規(guī)則和行勢,找出最恰當?shù)姆桨负驼摀?jù)爭取利益最大化;(3)在不同的TC 中都要發(fā)揮自身最大的作用,與其他成員國深入交流合作,形成密不可分的關系,使不同的TC 都能展現(xiàn)個性化和差異化,讓不同的政策無法針對所有區(qū)域進行制約;(4)中國代表在國際層面需要團結一致,互相分享有用的經(jīng)驗和對策。
圖2 TMB對于ISO導則的最新更新中關于秘書處合作的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