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霞
摘 要: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其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和思想情感有了更高的要求,古詩詞部分占比越來越多,對于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背誦能力有了更高的學習要求,這也就對教師有了更高層次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積累重點字詞的能力,文言字詞難懂且重要,這是學習語文詩詞歌賦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學生的主動融合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積累重點字詞 剖析名句感情 介紹作者生平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32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詩歌的學習有一定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重點備課課本知識的難點和重點的學習,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多給學生講解一些難懂的字詞,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定的詞匯基礎,教師讓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圈出古詩學習重點,教師將古詩名句畫出來重點講解,學生可以在重點名句中感悟作者感情,繼而對整篇詩歌加強理解學習程度,教師通過介紹作者生平事跡加深學生課堂高效學習效率。古詩文的學習有助于學生了解古典文化的歷史和淵源,也是學生成長路上知識學習的一種啟迪,讓學生學習和愛上傳統(tǒng)文化。
一、積累重點字詞
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很高,積累重點字詞是語文古詩學習的基礎,重點文言文字詞也是需要學生重點記憶的內(nèi)容。詩歌的語言精練,所以意境抽象不好理解,學生在初步閱讀詩歌的時候,也許會對詩歌的內(nèi)容與情感有初步理解,但要掌握詩歌的精粹可通過關鍵重點字詞的理解來實現(xiàn)。
例如,在教師教學《村落》這一課時的時候,要求學生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且背誦。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在課時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談話導入本課內(nèi)容,教師先教學本課時的重點詞語,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給學生,比如草長鶯飛、拂、堤等重點字詞的含義,再借助課文詩歌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nóng)村兒童生活。讓學生通過自己對全詩的理解帶著感情多次朗誦詩歌進行鞏固。
二、剖析名句感情
詩詞歌賦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每句詩句里的作者感情,在古詩的意境里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因此,古典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讓學生學好詩詞,應該從更系統(tǒng)完整、更多元化的角度去考慮。教師需要提煉出每一首詩歌中的重點詩句為學生仔細講解,教師這教學活動中詳細剖析名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詮釋詩歌的情感,從而進行語文知識的鞏固和學習。
例如,在教師教學《詠柳》這一課時的時候,這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作的一首描寫初春二月柳樹的詩,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作者是贊美了柳樹的什么特點?教師引領學生齊讀這句,剖析出柳樹“高”的特點。“一樹”在這里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讓學生加深對名句的理解。接著教師帶著學生讀下去,告訴學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表達了作者對柳樹的喜愛及對春天的贊美之情。通過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學生可以想象古詩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三、介紹作者生平
教師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調(diào)整自己的備課情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古詩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古詩的創(chuàng)作都有背景,教師跟學生講解時要牢牢抓住作者生平事跡,詩歌也可以說是一種工具,作者會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信息和人生態(tài)度。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要讓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把各個朝代的作者和作者的仕途區(qū)別開來,學生必須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詩人信息,這對學生在以后的古詩學習中也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教師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一課時的時候,先給學生介紹作者楊萬里的信息,重點介紹他是南宋著名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接著教師引出古詩,讓學生品味詩歌中作者精妙的情感,理解詩句中“無窮碧”和“別樣紅”的意思,表達了詩人駐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
四、建構閱讀圖式
圖式是一種符合小學生思維認知水平的教學形式,將圖示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進行有機結(jié)合,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古詩內(nèi)容,自主構建語言認知結(jié)構,并樹立自我思維意識,展開發(fā)散性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最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教學中應有計劃地給予學生圖示化的知識,同時引導他們自主構建閱讀圖式,使古詩學習有方向、有方法,以此來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為學生講解古詩《元日》的寫作背景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作者為何主張變法以及變法伊始的新氣象呈現(xiàn)出來,這對學生理解故事內(nèi)容,品味意境,把握詩作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當學生了解了作者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喜悅,就很容易理解他對政治革新的渴望。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把四句詩詞對應的圖畫展示給學生,按照順時針順序分別解讀四句詩詞,可以引導學生用鞭炮、樹苗、春聯(lián)等小圖標來代表詞語,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和發(fā)散思維,并將這種學習方法應用到其他古詩詞或文本的學習中,用圖式提高閱讀的效率。
五、開展誦讀教學
誦讀作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在古詩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古詩詞簡短、干練的形式,給教師開展誦讀教學提供了必要的載體。且古詩詞語言和文字的運用都十分講究,有些字詞是經(jīng)過作者反復推敲得來的。為了能夠充分感受古詩詞獨具特色的語言魅力,體會作者所傳達的獨特的思想內(nèi)涵,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誦讀教學的開展,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吟誦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古詩詞優(yōu)美的語言,感知作者豐富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推動古詩詞教學的進展。
例如,以《暮江吟》這首古詩為例,這是一篇寫景的佳作。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感知古詩清麗流暢的語言以及清新的格調(diào),我在課堂上完成相關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后,讓學生進行反復朗讀,并在讀的過程根據(jù)詩句意義的不同而讀出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并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朗讀中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在進行第一遍朗讀時要讀準字音,第二遍要將詩完整、流暢地讀出來,而第三遍要在劃分節(jié)奏的基礎上將古詩有板有眼地讀出來。鑒于古詩整體上以描寫大自然的美好景觀為主,因而在讀的過程中也盡量用歡快的語氣進行朗讀。在反復、有感情地朗讀中,學生對詩詞內(nèi)容及情感傳達也有了充分的認識。如此,通過誦讀學習的開展,使學生對古詩的節(jié)奏、韻律有了深刻的感知,使古詩詞教學得以更好地發(fā)展下去。
六、應用微課手段
微課與古詩教學相結(jié)合,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古詩教學中的問題。針對學生學習古詩興趣不高,學習不主動的問題,教師可以應用微課技術手段為古詩教學增添新的活力,將重難點制作成微課,運用動畫形象、視頻等內(nèi)容,給予學生多感官的刺激,讓語言文字變得有生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讓教學打開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隨之隨地開展學習。
以《惠崇春江晚景》這首古詩的教學為例,可以在微課賞析視頻中加入早春的春江美景,當帶領學生疏通文意后,為他們播放微課視頻,讓嫩綠的竹林、鮮艷的桃花以及可愛的鴨群給予學生直觀的視覺感受,使他們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幻想自己置身其中的畫面,深入體會春天的清新的生活氣息,更加深入地理解詩句的內(nèi)在含義。隨后再播放關于古詩背誦的微課視頻,帶領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用古詩新唱的方式,給予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一改往日枯燥的課堂氛圍,提高他們的背誦效率,激發(fā)背誦和探究古詩的積極性,使學生既能在回歸真我的自然狀態(tài)中學到文學知識,又能擁有美的體驗。
總而言之,古詩的學習是學生在小學階段需要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是學生開始接觸和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開始。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加強了對古詩詞的學習標準,這更有力地證明了古詩詞在語文這門學科里的重要位置。從教師教學方式到作者生平簡介、剖析詩歌細膩的情感與積累和學習重點文言詞語,以及應用圖式和微課開展教學,都為理解和學習古詩做了鋪墊,在教師教學活動中,要實現(xiàn)教學方式多樣化,古詩文知識簡單化,積極探索建立學生的古詩詞學習體系。在學生逐漸將知識體系完善化的過程中,不僅有利于語文學科的知識學習,還有利于學生自己語文知識的儲備。
參考文獻:
[1] 司雪麗《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亞太教育》2016年第8期。
[2] 于春梅《關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方案探討》,《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