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至關(guān)重要?,F(xiàn)在,優(yōu)質(zhì)的課大都是以閱讀課這一形式進行的。閱讀教學就是以課文為載體,借助閱讀帶動學生積極地誦讀、品讀、通讀,在讀中訓練學生的聽、說和寫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些什么問題?怎樣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煥發(fā)生命力?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提問;文本;課堂效率;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06-0131-02
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但許多教師僅將教學片面地理解成課堂上講得精彩、板書精妙、引導巧妙。現(xiàn)在,優(yōu)質(zhì)的課大都是以閱讀課這一形式進行的。開課的教師按自己的教學理念處理教材,設(shè)計教法,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盡最大努力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煥發(fā)生命力。
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至關(guān)重要。它不但需要耗費教師最多的精力,而且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的語文成績,甚至關(guān)系整個高中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閱讀教學最主要的任務(wù)顯然是通過課文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所以,教師不能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簡單地、被動地接受,而應(yīng)積極主動地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教師應(yīng)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引導學生對文章深入理解,這是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途徑。
一、閱讀教學中要注意課堂的導入
依據(jù)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結(jié)合平時的教學體會,筆者認為課堂的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端,它直接影響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聽課的效果[1]。
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曾經(jīng)有意不采用各種所謂的“導課方法”,直接向?qū)W生這樣說:“同學們,我們知道,很多文學作品被搬上舞臺、甚至被搬上熒屏。而最受人們歡迎的、被演繹的最多的恐怕要數(shù)《紅樓夢》了,它有京劇、越劇、電影、電視劇等多種形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林黛玉進賈府》?!备鶕?jù)筆者的觀察,有的學生點頭,有的眼睛直盯著教師,不知道在期待什么,有的干脆做自己的事,不斷地翻著書。可見,缺少課堂的有效導入,學生的課堂興趣是很難被激發(fā)出來的,可以想象,這一節(jié)課基本上是教師在唱“獨角戲”,盡管講了很多“知識”,但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由此,筆者認為,課堂導入首先要研究學生,其次才研究教材。因為,課堂導入是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許多學生都知道,但是正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重復已知的內(nèi)容,那么,學生就不感興趣了。這就要求教師尋找新的“思路”、新的課堂導入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參與。如看一段《紅樓夢》的視頻,或聽一段與《紅樓夢》有關(guān)的曲子,還可以讓學生評價《紅樓夢》里的一些人物,當然要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人物,讓課堂一開始就處于“動”的狀態(tài)。
二、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提問技巧
不少教師覺得自己的學生不會學,認為他們對課文的感知需要花費太大的力氣,還不如直接幫他們分析,告訴他們課文的意思,所以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有意識地讓學生單純地接受知識,把課文講解得非常透徹,這就成了“填鴨式”教育[2]。
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對話,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提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往往是以“碎問”帶動“碎答”,課堂就顯得異常的松散和瑣碎。其實,提問是需要技巧的。那教師到底要如何設(shè)計問題呢?那就要找到錢夢龍先生說的那根可以把許多知識的“散珠”串聯(lián)起來的“線”。這里所說的“線”,就是教師針對文本提出的一個或一組問題,根據(jù)課文,把文本的精美處、疑難處等作為突破口設(shè)計問題。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大家看看能否將原詞下闕中‘檣櫓灰飛煙滅中的‘檣櫓換成‘強虜?為什么?”課堂上提問學生,就是為了讓他們思考問題,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入的認識。當然,好的課堂需要教師的好口才來配合,還需要教師善于“導演”,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一門藝術(shù),需要教師學習。因此,教師要多讀書、多充電、多研究、多反思。
三、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聽說、讀寫的關(guān)系
高中生閱讀文章時不可能一無所知。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教師應(yīng)該在學生想要弄懂卻弄不明白時加以點撥,三言兩語就行,不要太啰嗦。點撥就是要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文本進行深入的了解,讓學生豁然開朗。
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會不斷上升。但有的教師不是把重心放在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上,而是在匆匆拋給學生一些教參或結(jié)論后,就進行聽說讀寫的橫向綜合訓練。如《我有一個夢想》中有一個排比語段闡釋馬丁路德的夢想,有一位教師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為主題進行仿句訓練,讓學生天花亂墜地仿造一通。筆者認為,這有點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歪解了。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聽說讀寫的關(guān)系,閱讀教學中是需要讀寫結(jié)合,但絕不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遷移訓練,選入課本的都是優(yōu)秀的文章,它的語句自然是朗朗上口、引人入勝的,教師應(yīng)該有意識地誘發(fā)學生主動讀課文。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朗讀音頻,甚至可以有意識地范讀。學生可以把對文本的“讀”和“聽”有機地結(jié)合,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四、閱讀教學要以人的發(fā)展為己任
語文教育要做到逐漸完善自我,閱讀無疑是必經(jīng)之道,正如培根所說:“讀書得當,決不會使人心智受損,只會益智增才?!遍喿x就是和高尚的人、有知識的人交流。通過閱讀能夠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在與文本及作者的對話中可啟迪智慧,從而得到智慧的涵養(yǎng)和理性的自覺。閱讀是人的發(fā)展需要,真正的閱讀是需要品味的,只有品味作品的意蘊,才能解讀其含義,體會其神韻,從而達到和作品靈犀相通、心領(lǐng)神會的閱讀境界。同時,在閱讀中,努力地探求其中所要表達的人文精神,也可以深入地理解文本,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3]。
教師絕不可以以主導為名灌輸結(jié)論,學生是教學對話中的主體,不應(yīng)迷信和盲從教師,而要在自主探究中生成獨特的閱讀體驗。課堂教學既要充分展示師生的鮮明個性,又要時時緊扣文本;語文教學應(yīng)與德育教育水乳交融,渾然天成”。
在《動物游戲之謎》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之后,可以讓他們思考研究動物的游戲?qū)θ祟惖囊饬x。這篇課文要讓學生明白:游戲不是人類的專利。這將引起他們的思考,讓他們對動物有新的認識,當然,也重新認識了自己,讓學生閱讀后有所感悟。這樣,就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教材中所選的范文大都是優(yōu)秀的文章,它們充實著閱讀者的精神,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方向。古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閱讀,尤其是美文閱讀,能夠凈化讀者的心靈,修正人生的坐標,糾正價值取向,提升人格品位,實現(xiàn)“樹人”的目標。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就要將閱讀教學進行到底,讓高中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力,促進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江碧英.學會提問 促進探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J].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4(4)
[2]唐巍,嚴志明.將閱讀進行到底.[N].語文報·教師版,2007(7).
[3]陳汝芬.“立人”的橋梁——閱讀.[N].語文報·教師版,2006(22).
【作者簡介】
郭琴英(1984~),女,學歷:本科,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現(xiàn)任教于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學,研究方向:課堂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