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宇
【摘要】教師教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應緊扣“鳳辣子”的與眾不同,引導學生品讀名著。首先引導學生理清人物關(guān)系,再深入感知人物,授之以“漁”,然后抓住語段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學習作者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刻畫人物的方法,最后寫法延伸原著,以“漁”求“魚”。
【關(guān)鍵詞】與眾不同;授之以“漁”;以“漁”求“魚”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材選入《紅樓夢》第三回的選段——《“鳳辣子”初見林黛玉》,讓涉世未深的孩子們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曹雪芹為我們呈現(xiàn)的這一出“鳳姐出場”,堪稱中國文學中的經(jīng)典?!傍P辣子”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深深吸引我們,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丹唇未啟,先聞其笑;輕輕一攜,可見其“神”,淡淡幾語,可見其“心”;奢華的裝扮下,難掩其“虛”,親近的話語中,難飾其“機”——這一番筆墨,真可以說滿目琳瑯,精彩紛呈,盡顯王熙鳳的“與眾不同”。教學中,應緊扣“鳳辣子”的與眾不同,引導學生品讀名著。
一、理清人物關(guān)系,精準切入
小學生對名著大都不感興趣,覺得年代久遠,故事內(nèi)容難以消化;人物眾多,內(nèi)里關(guān)系難以理解。因此,教師應指引學生搬掉攔在閱讀名著前的一座大山,教會他們理清人物關(guān)系?!都t樓夢》展現(xiàn)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其中人物眾多,關(guān)系復雜,除去那些媳婦丫鬟,有名有姓的,就有732人。教師可以用圖表法,輕巧地向?qū)W生展示賈府的主要人物關(guān)系。筆者在此處教學步驟如下:
師:《紅樓夢》博大精深,曹雪芹刻畫了一個個鮮活有個性的人物。在這篇文段里就出現(xiàn)了賈府的許多重要人物。怎樣理清他們的關(guān)系呢?賈母在賈府的地位如何?題目中的熙鳳、林黛玉和賈母又是什么關(guān)系?請大家看:
生:賈母在賈府的地位至高無上。
師:為什么這樣說?
生:表中的賈母在最高一層。
生:從表中看出,賈母生了三個兒女,三個兒女生了六個孫子,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王熙鳳是她的孫媳婦。
師:是的,《紅樓夢》寫的就是這個家族由興盛到衰敗的過程,他們的先祖隨著皇帝去打仗,立下了許多功勞,并封為最高等級的“國公”。這些祖先都去世了,只剩下賈母是府中最尊貴的一位。她把家政交給孫媳婦王熙鳳來打理。那天,賈母把女兒賈敏去世后,留下來的外孫女林黛玉接到府中,大家都來接見林黛玉。為什么賈母把偌大的賈府交給王熙鳳打理呢?
生:可能是因為王熙鳳聰明能干。
生:也可能是因為她人緣好,有過人之處。
師:我們來細讀文段,看看王熙鳳是怎樣與眾不同,能做到賈府大總管的位置?
教師把賈府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簡化成一張圖表,讓學生一目了然,從而學生明白不用畏懼小說中的繁雜的人物,只要邊讀邊在心中、紙上繪出這樣的人物關(guān)系圖,即能厘清人物,抓住重要的角色。在賈府,王熙鳳是大管家,她精明刁鉆,逢迎巧辯,欺下媚上,人物性格的復雜性,立體性很強。教師巧妙地把握到讀文的切入點——王熙鳳的“與眾不同”,切入精準,一下子握住了此篇選文的主線。
二、深入感知人物,授之以“漁”
錢理群在《我們怎樣讀名著》一文中說:“文學名著經(jīng)典的閱讀,就是一種發(fā)現(xiàn)與開掘:既是對作品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發(fā)現(xiàn)與開掘,也是對向我潛在精神力量的發(fā)現(xiàn)與開掘,說到底,就是對‘人的發(fā)現(xiàn)與開掘。”教學中教師示范性,引領性的分析,都只能啟發(fā)而不能替代學生自己的閱讀,有意義的閱讀,必須是學生自己去思考領悟的閱讀:
師:細細默讀文段,你發(fā)現(xiàn)文中哪些描寫王熙鳳“與眾不同”?
生:她的衣著打扮與眾不同,就是外貌描寫。
生:王熙鳳的語言描寫與眾不同,描寫詳細。
生:王熙鳳的動作描寫瞬息萬變,與眾不同。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我們來看看作者對“三春”姐妹衣著的描寫,“其釵環(huán)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倍鴮懲跷貘P的衣著打扮呢?
師:讀名著,第一次讀,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跳讀;第二次應聯(lián)系注釋、工具書讀順;第三次應深入品讀。(請同學自由讀,指名讀,老師范讀;師生合作讀。)
師:你認為王熙鳳的衣著有什么特點?
生:我覺得她穿戴很名貴,珠光寶氣。
生:她穿的衣服很漂亮,式樣多,色彩豐富。
生:她很有錢,穿戴上都是金銀珠寶。
師:對比“三春”姐妹的打扮,王熙鳳為什么穿戴與眾不同?
生:她是賈府的大管家,顯示自己的身份與別人不一樣。
生:她是在炫耀自己,顯得自己很高貴,地位顯赫。
師:俗話說“丑人多作怪!”看看王熙鳳到底美還是丑?你又能從她的樣子品出什么?(男女同學對讀對偶的肖像描寫。)
生:她很漂亮,但“一雙三角眼”寫出她的“奸詐狡猾”。
生:“威不露”說明她很有威嚴,權(quán)勢十足。
生:“體格風騷”可看出她放蕩不羈,不拘小節(jié)。
師:所以,老師想用文中的詞句概括王熙鳳外貌的與眾不同“彩繡輝煌神仙子,體格風騷威不露。”
在《紅樓夢》中的諸多形象中,王熙鳳的外貌刻畫得最為詳細,作者濃墨重彩的描繪使這個人物一出場便呈現(xiàn)出鮮活的人物特點,教師用“對比讀”來教學:“三春”姐妹的衣著與王熙鳳相對比,立刻就引起學生探究王熙鳳“與眾不同”的興致?!疤x——通讀——品讀”,老師以此為例,指引學生學習閱讀名著的方法,學生茅塞頓開,再讀王熙鳳的肖像描寫,立刻就有所感悟。
三、錙銖處藏珠璣,揣摩深意
偉大作家的經(jīng)典作品,語言的珍珠隨處可見,那言辭精微的錙銖之處,常常有著關(guān)乎宏旨的字字珠璣。王熙鳳的出場是“先聲奪人”的,在別人個個都“斂聲屏氣”的時候,她笑著說著就來了,脂硯齋說:“第一筆,阿鳳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王熙鳳確實是與眾不同的,她“丹唇未啟笑先聞”,一張笑靨虎臉;她笑語之間贊遍在場的所有貴人,一派玲瓏手段;她對待遇熱情關(guān)懷“噓寒問暖”,一副掌權(quán)姿態(tài)。所以,只有字字揣摩,才能在最幽微之處發(fā)現(xiàn)珠玉,洞見深義:
師:自由朗讀文段,想想王熙鳳還有哪些方面是與眾不同的?
生:她的語言很有特色,快人快語。
生:還有她的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雖然簡略,但能感覺到她對黛玉很關(guān)心。
師:王熙鳳被稱為“語言學家”,還很會察言觀色,小組交流一下,她的言行是怎樣“與眾不同”,她對黛玉是真的關(guān)心嗎?
生:她明知黛玉來了,還故意遲到,大聲喧嘩,在賈母面前都敢放肆,讓人感覺她在賈府是高人一等。
生:而且賈母沒有責怪她,還開起了玩笑,介紹她是“鳳辣子”“潑皮破落戶”,對她是非常縱容,嬌寵。
師:是的,王熙鳳是賈母承歡應候一刻不能少之人,深得賈母歡心。我們把“鳳辣子”的外貌描寫隱去,讀一讀一、二自然段,感受一下她在賈府的特殊地位(分組讀、分角色讀)“鳳辣子”為什么如此得賈母的寵愛呢?我們再來細細地品讀第三自然段,你又可發(fā)現(xiàn)什么?
生:王熙鳳很會贊美人,她稱贊林黛玉標致、氣派。
生:她說黛玉像賈母的嫡親孫女。說明嫡親孫女都很標致氣派,“三春”會很開心。
師:不僅“三春”、黛玉開心,賈母和“三春”的母親們也會很高興的。怪不得世人說:“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p>
生:“鳳辣子”不但會哄人開心,還很會見風使舵,剛還“用帕拭淚”,賈母一“笑”,“忙轉(zhuǎn)悲為喜”“該打該打”,她挺會巴結(jié)賈母的。
生:她兩次“攜”黛玉的手,對黛玉又是稱贊又是關(guān)心,這都是做給賈母看的。
師:從哪里看出她是在表演給在場的人看的呢?再細細地讀一讀。
生:她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自顧自說,都沒有等黛玉回答,看出她是虛偽做作,假關(guān)心而已。
生:兩個詞“只管……只管……”可以看出她是在賣弄自己的權(quán)威。
王熙鳳的弄權(quán)善變,單獨從言語中很難明確判斷,但她那瞬息萬變的動作卻將她的本性暴露無遺。老師抓住語段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一如劉勰所言:“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坡討源,雖幽必顯?!毖凶x詞句,如同攢起一串串珍珠,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還能揣摩,學習作者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刻畫人物的方法。
四、 寫法延伸原著,以“漁”求“魚”
李振村先生曾指出:“名著進入教材,它的任務絕對不是簡單的學字、學句。改變后的課文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它是一個誘餌,是一個引子,或者說是一個縫隙,要讓學生通過這條縫隙,看到一個‘光亮的世界,進而去讀原著?!薄都t樓夢》成書于1784年,與孩子之間存在著“歷史的鴻溝”,要讓學生穿越漫長的時空與之對話,教師需要找到古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的共同之處,消除兩只之間的隔閡,讓學生懂得閱讀名著也是有法可循的。
師:人們評價王熙鳳是言談犀利的“語言學家”,其實誰才是真正的語言學家?為什么?
生:曹雪芹抓住鳳辣子的外貌、動作、語言進行描寫,刻畫出她的與眾不同。(再讀王熙鳳的動作、語言描寫,感受寫法。)
師:這是對王熙鳳的正面描寫,曹雪芹還通過對誰的描寫從側(cè)面刻畫王熙鳳的形象?
生:他寫了林黛玉對鳳辣子的第一印象“放誕無禮”,突出鳳辣子的言行放肆,目中無人。
生:他還寫了賈母對鳳辣子的美稱,可看出鳳辣子平時很受賈母喜歡,是一位“馬屁精”。
師:原來《紅樓夢》塑造人物的方法與我們現(xiàn)在描寫人物是一樣的,都是緊扣住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來進行正側(cè)面的人物描寫,寫出來的人物自然就鮮活、豐滿,呼之欲出。王熙鳳不僅炫耀權(quán)威,巴結(jié)賈母,她還陰險狡猾,濫權(quán)惡毒。雖然她如此精明圓滑,最終卻落得“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課后走進《紅樓夢》一探究竟吧。
“真正的學習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學習者能在直接或間接情境中體驗所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者能在新情境中遷移運用所學知識?!苯處熡赏跷貘P的“與眾不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很快引發(fā)了學生鑒賞小說人物形象的興趣,也滲透了人物描繪的方法,給學生指出一條閱讀原著的光明大道,以點及面,以“漁”求魚,吸引學生漫游規(guī)模宏大的《紅樓夢》,便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戚成林.內(nèi)容透徹:學習真正發(fā)生的前提[J].江蘇教育,2016(7-8).
[2]戎曉雁.把握古典名著教學的三個“度”[J].小學語文教師,2010.06.